| 
 新書推薦: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588.8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221.8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68.4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汉字中国》丛书是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项目 、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阶段性成果。 《汉字中国》丛书每册以一个汉字为主题,注重挖掘汉字背后的思想文化及精神内涵,借讲解汉字来讲述中国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该丛书注意吸收总结中外学术界在该领域中的学术成果,并发掘该汉字所体现中国历史上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形象和现象。
 |  
         
          | 內容簡介: |   
          | 汉字是人类*古老而传承不绝的*古文字,它是我们先祖为记录汉语而创造的符号系统。汉文化词汇丰富,博大精深,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中国丛书立足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让读者更深入地体悟汉字文化的魅力,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义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相互关系的道德范畴。本书从义字的源流出发,从字形字义演变来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信内涵的演变。通过强调义思想中的正当、责任这方面的含义,增强大众的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意识。 |  
         
          | 關於作者: |   
          | 曾振宇 ◆ 全国著名儒学专家, 山东省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副院长,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中国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联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曾子研究会会长、曾子研究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常务理事等。
 ◆ 主要研究方向:孔孟荀先秦儒学、老子与庄子哲学、董仲舒与汉代思想、宋明理学、观念史。迄今已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陈淳评传》《春秋繁露新注》《四书新注》《孝经今注今译》《二十世纪儒家伦理研究》等十五部,合著十一部,主编学术研究丛书五种。
 
 
 李亚信曾振宇
 ◆ 全国著名儒学专家, 山东省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副院长,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中国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联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曾子研究会会长、曾子研究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常务理事等。
 ◆ 主要研究方向:孔孟荀先秦儒学、老子与庄子哲学、董仲舒与汉代思想、宋明理学、观念史。迄今已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陈淳评传》《春秋繁露新注》《四书新注》《孝经今注今译》《二十世纪儒家伦理研究》等十五部,合著十一部,主编学术研究丛书五种。
 
 
 
 李亚信
 ◆男,河南商丘人,生于1989年,西南大学哲学系本科,山东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岳麓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中国古代逻辑学、中国哲学观念史。
 
 郭征
 ◆ 男,河南南阳人,生于1989年,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硕士,现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明清儒学、儒家政治哲学。
 |  
         
          | 目錄: |   
          | 第一章 义:从我,从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义字溯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义的多种含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二章
 义的开端与发展:先秦时期儒家的义思想.. . . . . . . . . . . . . . 9
 一、孔子:君子喻于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二、孟子:义,人路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三、荀子:义利两有,以义遂欲.. . . . . . . . . . . . . . . . . 24
 第三章
 义思想在两汉时期的体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一、《史记》中的义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二、董仲舒:正我之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第四章
 魏晋时期:才性的突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一、义以无为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二、义即畅性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三、仁义即自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四、义之百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9
 第五章
 隋唐时期:义之重建与落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一、天理与道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二、德性与政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义思想:义通天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6
 一、天理之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0
 二、朱熹:心性之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8
 第七章
 两宋时期的义思想:义即本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1
 一、义即本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2
 二、公私与义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2
 第八章
 两宋时期的义思想:义利双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
 义:成人之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
 二、成己之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3
 第九章
 明朝时期的义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7
 一、王阳明:集义亦只是致良知.. . . . . . . . . . . . . . . . . . . .217
 二、王艮:淮南格物之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8
 三、李贽:谋利方可正义之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233
 第十章
 明清之际的义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0
 一、黄宗羲:义利双行的义利观.. . . . . . . . . . . . . . . . . . . . 240
 二、王夫之:立人之道曰义.. . . . . . . . . . . . . . . . . . . . . 247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义思想的现代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255
 一、义的范畴的含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5
 二、义思想的现代价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7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2
 |  
         
          | 內容試閱: |   
          | 许嘉璐 序 《汉字中国 》丛书即将付梓,主编曾振宇教授嘱我在书耑写几句话。我认为汉字中国是个好题,丛书的出版是件好事,摆到读者面前的是一套好书,振宇教授美意岂能却之?遂谨献鄙意如下。首先我想说,这是一套什么样的丛书?显然,它不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学术丛书,而是在文字研究基础上通俗地讲述中国自有的文化哲学体系中一批重要概念的著作,是一套把汉字与它所承载的哲学概念如何紧密地融合起来这一独特的现象呈现出来的创新之作。
 丛书的编著者们认为中国本土哲学与文化形态中的概念、文字和词语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结晶体。这是一个含义很深邃、又很形象的比喻。这就意味着《汉字中国》将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概念进行深入解读,探索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发掘、展现中华文化与其哲学的精神、品质、性格的独特性,消解中国哲学与文化之双足只穿西方哲学之鞋履所带来的误解、困惑与尴尬。反过来看,通过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又可以明了并深化对这些汉字形音义的来龙去脉、衍生变异,以及遗存、渗透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序的文化基因的认识。或许这也是本套丛书冠以《汉字中国》之名的用意所在吧。
 诚然,《汉字中国》所分析、论列的,大多是日常所用的字词,有些即使是专门词语,也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习见;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今人也常常与这些字词的深意若即若离。而如果忽略了汉字在数千年传承、延绵、孳乳、变异过程中沉淀于后世语言形式里的传统文化意义,就会冷淡了中华文化的特性,很可能语言 \ 概念发生漂移现象,不得已时只好乞灵于异质文化,从而难以形成阐述中华文化的中国话语体系。
 结晶体这样一个形象而很有意趣的比况,更会引发读者的遐想:在这个结晶体里面,有着丰富多样的微观世界,中国文化的种种现象和思想都在有序地存在着、排列着。由此可以想见,《汉字中国》的筹划、酝酿、研究,用心良苦矣!我不由得又想到,《汉字中国》的影响所及,可能并不仅限于人文社会科学、哲学领域,即使在构建科学技术伦理、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中外语言互译,乃至人工智能等领域,似乎也可以参考一下吧。
 话说得远了些,就此搁笔。
 忝谓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