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隔离在太空的时候,你能做什么?你会做什么? 当然是拍照发朋友圈啊!
 ◎超乎想象的地形地貌
 从上万幅图片中精选出150余幅,用200天的时间一点点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高山、海洋、森林、荒漠、岛屿、城市,无不幻化为一幅幅辉煌壮观的画卷。从无边无际的沙漠到人工耕种的农田,从蔚蓝大海上的无名岛屿到华灯初上的繁华都市那些变化无穷的地形,那些神秘莫测的色彩,都曾是只有上帝才能看到的景色。
 ◎超级有趣的配文
 宇航员在天上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雪花蛋奶、吃豆人、糖果盒球场不不不,才不是因为想吃呢!保罗克利、蒙德里安、葛饰北斋原来自然才是*伟大的艺术家!还有格列弗式棋盘般的农田、像极了树叶脉络的河口、被风雕琢成浅浮雕的沙丘
 ◎超酷炫的作者和超强悍的制作团队
 不想当摄影师的宇航员不是好网红。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航空航天学院(ISAE)的托马,精通篮球、游泳、登山、滑雪、跳伞、冲浪、水肺潜水等各项运动,还是柔道黑带选手。Facebook关注量140万、Instagram关注量60万,托马不仅在社交网络上免费分享其不同寻常的太空历险,还决定将本书的版税全部捐献给一家法国慈善机构真是人美心善又才华爆表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作者托马佩斯凯希望能够从纯艺术的角度出发设计这本摄影集。的确,除了肩负科学研究的重任,他本人还是一位极其敏锐的摄影师。在空间站的六个月中,他已经充分向公众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本书的摄影作品中,地球这一主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形貌,她丰富而细腻,与我们若即若离。这颗蓝色星球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财产,同时她又如此脆弱。犹如风情万种的多面夏娃,随着时间的流变推移,她才一点点地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示出全部魅力:从无边无际的沙漠到人工耕种的农田,从蔚蓝大海上的无名岛屿到华灯初上的繁华都市。我们为她变化无穷的地形所折服,为她神秘莫测的色彩所着迷。在托马佩斯凯眼中,地球绝非一幅普通的艺术品那么简单,她是至高无上的完美杰作。
 地球的千变万化有目共睹既有美丽的岩石地貌,也有广袤的森林景观;既有荒芜的旱区,也有连天的水域;既有野性的一面,也有温驯的时刻;既有渺无人烟的冷清,也有车水马龙的喧嚣。
 在执行比邻星(Proxima)任务期间,作者用摄影镜头捕捉到了无与伦比的地球风光并将其发表在社交网络上,与千万网友实时共享他在国际空间站中的每一天。本书按时间顺序对这些图片加以梳理,以飨读者。
 |  
         
          | 關於作者: |   
          | [法]托马佩斯凯,生于1978年,欧洲航天局(ESA)宇航员。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他在国际空间站(ISS)度过了196天,执行比邻星任务。他圆满完成了60个与重力有关的科学实验以及轨道前哨站的维修工作。佩斯凯还成功两度出舱,并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他不同寻常的太空历险! 
 译者简介
 魏林,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国文学硕士,瑞士洛桑大学艺术史硕士。
 |  
         
          | 內容試閱: |   
          | 啊,陆地!在经历了遥遥无期的航海行程之后,当海岸线再度闯入视野,疲惫的海员一定会激动不已,大声欢呼。这一声陆地可谓含义丰富。其中既饱含了达成旅行目的之后的欢欣雀跃,也显示出结束海上漂流的如释重负(要知道大海对人类并不总是那么友好)。登上了陆地,喜悦是一定的,因为大地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大地,就没有长久的生命。无论在海上,还是在太空中,生存都十分艰难。我曾在空间站度过了200个日夜。在这200天中,我有幸得以在宇宙中,透过空间站的观察窗,遥望我们的星球。这真是一场极尽奢华的视觉盛宴:在空间站运行轨道下方450千米的地方,地球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一览无余。白云散尽,夜晚的欧洲铺上华美的霓虹地毯,宛若宇宙中熠熠发光的宝石;极光在北方大陆上空尽情舞蹈,亦真亦幻,让我如痴如醉。无论是高山、海洋、森林、荒漠,还是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景观,都揭开了面纱,幻化为一幅幅辉煌壮观的画卷。面对如此绝美的景色,我不禁感到词穷,也找不到任何可靠的媒介来定格它瞬间的风采,让它原汁原味地再现。但我还是希冀与众人分享这份美妙,让每个人都能从我曾经的绝佳视角上欣赏地球母亲的美。这正是本书的目的从观察地球的角度出发,回顾这次漫长的太空旅程。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筛选摄影素材:要从上万张图片中挑出百十张最具代表性的影像绝非易事。况且还有那么多旖旎的风光、奇妙的地点没能在这些照片中一一呈现出来毕竟,用六个月的时间来认识地球是远远不够的。 地球如此美好,却也如此脆弱。从太空中看到的每日奇观时常会带着令人惋惜的疤痕。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伤害随处可见,在照片中总是能看到滥伐森林、冰川减退、大气和海洋污染等本不应出现的场景。浮游在宇宙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我才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保护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洲的必要性。地球本身不就是一艘围绕太阳不停转动的宇宙飞船吗?正如我所栖居的空间站,它的资源也是极为有限的。
 在此,我诚邀各位读者与我一起翻开书页、登上飞船,同时开启一场阅读体验和一次太空历险。在环绕轨道飞行期间,愿我们能够分享视野、更新视角,重新认识我们的地球,加倍爱惜我们的地球就像昔日重返大陆的海员那样。请大家务必用心去保护她。
 托马佩斯凯
 2017年10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