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系安徽博物院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安徽博物院藏1912年以前古籍数据一万余条,每条数据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内容丰富。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检索使用。
|
| 目錄:
|
《安徽博物院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1
《安徽博物院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前言1
340000-1881-0000001至001084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1
书名笔画字头索引497
书名笔画索引517
前言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经过多年的征集、收藏和保护,安徽博物院古籍藏量达到15000多部,近11万册。收藏古籍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地域特色显著,包含大量极具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地方志书、宗谱及皖籍名人专著;版本形式多样,包括刻印本、木活字印本、稿本、抄本等。馆藏古籍中有53部古籍先后入选第一至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6部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
我院收藏古籍四部分类体系完整。经部,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类别,如馆藏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读风臆评》是对《诗经国风》的评论,可谓千古陈言,一朝新彻。史部,含通史、断代史等,内容上起西周,下迄晚清,凡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书,我院多有收藏,如明万历清真馆刻本《唐摭言》、明天启五年(1625)刻本《资治通鉴》等。子部,有老子、庄子、管子等诸子百家的相关著作,如馆藏明刻朱墨套印本《道德经》有宋苏辙注、明凌以栋批点,苏辙以佛解《老子》,借佛学智慧增进道家精神,使五千余言烂然如皎日。集部,有总集、别集等,如明嘉靖刻本《秦汉魏晋文选》、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王阳明先生全集》等,又如明刻朱墨套印本《唐诗始音》,天下学诗而嗜唐者,争售而读之。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经过多年的征集、收藏和保护,安徽博物院古籍藏量达到15000多部,近11万册。收藏古籍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地域特色显著,包含大量极具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地方志书、宗谱及皖籍名人专著;版本形式多样,包括刻印本、木活字印本、稿本、抄本等。馆藏古籍中有53部古籍先后入选第一至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6部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
我院收藏古籍四部分类体系完整。经部,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类别,如馆藏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读风臆评》是对《诗经国风》的评论,可谓千古陈言,一朝新彻。史部,含通史、断代史等,内容上起西周,下迄晚清,凡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书,我院多有收藏,如明万历清真馆刻本《唐摭言》、明天启五年(1625)刻本《资治通鉴》等。子部,有老子、庄子、管子等诸子百家的相关著作,如馆藏明刻朱墨套印本《道德经》有宋苏辙注、明凌以栋批点,苏辙以佛解《老子》,借佛学智慧增进道家精神,使五千余言烂然如皎日。集部,有总集、别集等,如明嘉靖刻本《秦汉魏晋文选》、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王阳明先生全集》等,又如明刻朱墨套印本《唐诗始音》,天下学诗而嗜唐者,争售而读之。
馆藏地方志和家谱藏量丰富。徽州在宋元明清时期,志书和家谱的纂修始终未辍。馆藏重要的地方志书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弘治]徽州府志》,这是最早冠名徽州之《徽州府志》,为歙县虬村黄氏刻工的初期代表作。馆藏家谱版本上起元,下迄清,其中元泰定元年(1324)刻本《新安旌城汪氏家录》为海内外孤本,元代家谱存世量较少,该谱为研究元代家谱的修纂、体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节略)
|
| 內容試閱:
|
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经过多年的征集、收藏和保护,安徽博物院古籍藏量达到15000多部,近11万册。收藏古籍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地域特色显著,包含大量极具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地方志书、宗谱及皖籍名人专著;版本形式多样,包括刻印本、木活字印本、稿本、抄本等。馆藏古籍中有53部古籍先后入选第一至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6部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
我院收藏古籍四部分类体系完整。经部,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类别,如馆藏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读风臆评》是对《诗经国风》的评论,可谓千古陈言,一朝新彻。史部,含通史、断代史等,内容上起西周,下迄晚清,凡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书,我院多有收藏,如明万历清真馆刻本《唐摭言》、明天启五年(1625)刻本《资治通鉴》等。子部,有老子、庄子、管子等诸子百家的相关著作,如馆藏明刻朱墨套印本《道德经》有宋苏辙注、明凌以栋批点,苏辙以佛解《老子》,借佛学智慧增进道家精神,使五千余言烂然如皎日。集部,有总集、别集等,如明嘉靖刻本《秦汉魏晋文选》、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王阳明先生全集》等,又如明刻朱墨套印本《唐诗始音》,天下学诗而嗜唐者,争售而读之。
馆藏地方志和家谱藏量丰富。徽州在宋元明清时期,志书和家谱的纂修始终未辍。馆藏重要的地方志书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弘治]徽州府志》,这是最早冠名徽州之《徽州府志》,为歙县虬村黄氏刻工的初期代表作。馆藏家谱版本上起元,下迄清,其中元泰定元年(1324)刻本《新安旌城汪氏家录》为海内外孤本,元代家谱存世量较少,该谱为研究元代家谱的修纂、体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节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