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古琴之美·2026(丙午年)(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系安徽博物院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安徽博物院藏1912年以前古籍数据一万余条,每条数据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内容丰富。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检索使用。
|
| 目錄:
|
《安徽博物院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1
《安徽博物院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前言1
340000-1881-0000001至001084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1
书名笔画字头索引497
书名笔画索引517
前言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经过多年的征集、收藏和保护,安徽博物院古籍藏量达到15000多部,近11万册。收藏古籍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地域特色显著,包含大量极具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地方志书、宗谱及皖籍名人专著;版本形式多样,包括刻印本、木活字印本、稿本、抄本等。馆藏古籍中有53部古籍先后入选第一至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6部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
我院收藏古籍四部分类体系完整。经部,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类别,如馆藏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读风臆评》是对《诗经国风》的评论,可谓千古陈言,一朝新彻。史部,含通史、断代史等,内容上起西周,下迄晚清,凡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书,我院多有收藏,如明万历清真馆刻本《唐摭言》、明天启五年(1625)刻本《资治通鉴》等。子部,有老子、庄子、管子等诸子百家的相关著作,如馆藏明刻朱墨套印本《道德经》有宋苏辙注、明凌以栋批点,苏辙以佛解《老子》,借佛学智慧增进道家精神,使五千余言烂然如皎日。集部,有总集、别集等,如明嘉靖刻本《秦汉魏晋文选》、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王阳明先生全集》等,又如明刻朱墨套印本《唐诗始音》,天下学诗而嗜唐者,争售而读之。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经过多年的征集、收藏和保护,安徽博物院古籍藏量达到15000多部,近11万册。收藏古籍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地域特色显著,包含大量极具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地方志书、宗谱及皖籍名人专著;版本形式多样,包括刻印本、木活字印本、稿本、抄本等。馆藏古籍中有53部古籍先后入选第一至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6部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
我院收藏古籍四部分类体系完整。经部,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类别,如馆藏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读风臆评》是对《诗经国风》的评论,可谓千古陈言,一朝新彻。史部,含通史、断代史等,内容上起西周,下迄晚清,凡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书,我院多有收藏,如明万历清真馆刻本《唐摭言》、明天启五年(1625)刻本《资治通鉴》等。子部,有老子、庄子、管子等诸子百家的相关著作,如馆藏明刻朱墨套印本《道德经》有宋苏辙注、明凌以栋批点,苏辙以佛解《老子》,借佛学智慧增进道家精神,使五千余言烂然如皎日。集部,有总集、别集等,如明嘉靖刻本《秦汉魏晋文选》、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王阳明先生全集》等,又如明刻朱墨套印本《唐诗始音》,天下学诗而嗜唐者,争售而读之。
馆藏地方志和家谱藏量丰富。徽州在宋元明清时期,志书和家谱的纂修始终未辍。馆藏重要的地方志书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弘治]徽州府志》,这是最早冠名徽州之《徽州府志》,为歙县虬村黄氏刻工的初期代表作。馆藏家谱版本上起元,下迄清,其中元泰定元年(1324)刻本《新安旌城汪氏家录》为海内外孤本,元代家谱存世量较少,该谱为研究元代家谱的修纂、体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节略)
|
| 內容試閱:
|
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经过多年的征集、收藏和保护,安徽博物院古籍藏量达到15000多部,近11万册。收藏古籍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地域特色显著,包含大量极具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地方志书、宗谱及皖籍名人专著;版本形式多样,包括刻印本、木活字印本、稿本、抄本等。馆藏古籍中有53部古籍先后入选第一至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6部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
我院收藏古籍四部分类体系完整。经部,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类别,如馆藏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读风臆评》是对《诗经国风》的评论,可谓千古陈言,一朝新彻。史部,含通史、断代史等,内容上起西周,下迄晚清,凡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书,我院多有收藏,如明万历清真馆刻本《唐摭言》、明天启五年(1625)刻本《资治通鉴》等。子部,有老子、庄子、管子等诸子百家的相关著作,如馆藏明刻朱墨套印本《道德经》有宋苏辙注、明凌以栋批点,苏辙以佛解《老子》,借佛学智慧增进道家精神,使五千余言烂然如皎日。集部,有总集、别集等,如明嘉靖刻本《秦汉魏晋文选》、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王阳明先生全集》等,又如明刻朱墨套印本《唐诗始音》,天下学诗而嗜唐者,争售而读之。
馆藏地方志和家谱藏量丰富。徽州在宋元明清时期,志书和家谱的纂修始终未辍。馆藏重要的地方志书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弘治]徽州府志》,这是最早冠名徽州之《徽州府志》,为歙县虬村黄氏刻工的初期代表作。馆藏家谱版本上起元,下迄清,其中元泰定元年(1324)刻本《新安旌城汪氏家录》为海内外孤本,元代家谱存世量较少,该谱为研究元代家谱的修纂、体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节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