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185.9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64.9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93.5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61.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206.8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162.8
 
 
 | 
         
          | 編輯推薦: |   
          | 《汪曾祺别集》由汪曾祺先生哲嗣汪朗主编,家人及深知汪曾祺的作家、学者、编辑协同编选而成。共20卷,约200万字,包含小说、散文、剧作、诗歌、书信等。每卷各有独立主题,汇为汪汪巨浸。 《汪曾祺别集》底本为初版本,参以手稿,美信俱备,以祭汪老,以飨汪迷。
 2020年是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策划、编辑、出版、阅读《汪曾祺别集》,是对汪先生最好的纪念。
 |  
         
          | 內容簡介: |   
          | 《故里杂记》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故乡高邮始终是汪曾祺小说创作*重要的资源。本书所收,仍皆为高邮题材的小说,和《受戒集》相比较,篇幅更短小精悍。时间跨度比较大,从1981年到1996年(汪曾祺去世前一年),贯穿他的整个后期创作。从风格上,由诗意盎然到大胆泼辣,臻于化境。把这些小说组合起来,也有互文的效果,单篇是一幅幅独立的小品,连缀起来又是生动的风俗画式的长卷。
 书前的访谈录,是当年高邮电视台记者专访的记录;给家乡亲友的书信,也和小说密切相关。两者构成了本书中虚构文本的真实底色。
 本卷由王树兴编选。
 王树兴,《汪曾祺别集》之《故里杂记》编者。
 小说家、编辑。出版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多部,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期刊、凤凰联动图书公司工作。编选有《高邮人写汪曾祺》等。
 |  
         
          | 關於作者: |   
          | 汪曾祺(一九二〇一九九七) 江苏高邮人。一九三九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约一九四〇年开始发表散文及小说。大学时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文字飘逸。以后备尝艰难辛苦,作品现实感渐强,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国文学的传统。毕业后曾做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的职员。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学期刊编辑。曾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剧院担任编剧,直至离休。主要作品集有《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晚饭花集》《蒲桥集》等。
 |  
         
          | 目錄: |   
          | 序跋选 《晚饭花集》自序  1
 
 访谈选
 汪曾祺访谈录 陈永平  8
 
 书信选
 致汪丽纹 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23
 致陆建华 一九八三年九月八日  24
 致金家渝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八日  27
 致汪丽纹、金家渝、汪海珊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六日  30
 致金家渝 一九八四年三月四日  31
 致金家渝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八日  33
 致金家渝 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34
 
 小说选
 故里杂记  36
 故乡人  59
 晚饭花  75
 故里三陈  92
 故人往事  108
 鲍团长  128
 黄开榜的一家  137
 小姨娘  145
 忧郁症  154
 仁慧  163
 露水  169
 卖眼镜的宝应人  179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  186
 鹿井丹泉  193
 喜神  196
 丑脸  199
 水蛇腰  201
 兽医  205
 熟藕  211
 莱生小爷  217
 薛大娘  224
 名士和狐仙  231
 钓鱼巷  237
 关老爷  244
 小孃孃  251
 合锦  258
 百蝶图  264
 礼俗大全  272
 侯银匠  281
 
 我是汪先生的小同乡 王树兴  287
 |  
         
          | 內容試閱: |   
          | 《汪曾祺别集》总序 
 别集,本来是汪曾祺为老师沈从文的一套书踅摸出的名字,如今用到了他的作品集上。这大概是老头儿生前没想到的。
 沈先生的夫人张兆和在《沈从文别集》总序中说:从文生前,曾有过这样愿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选一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册子。不在于如何精美漂亮,不在于如何豪华考究,只要字迹清楚,款式朴素大方,看起来舒服。本子小,便于收藏携带,尤其便于翻阅。这番话,用来描述《汪曾祺别集》的出版宗旨,也十分合适。简单轻便,宜于阅读,是这套书想要达到的目的。当然,最好还能精致一点。
 这套书既然叫别集,似乎总得找出点有别于他集的地方。想来想去,此书之别大约有三:
 一是文字总量有点儿不上不下。这套书计划出二十本,约二百万字。比起市面上常见的汪曾祺作品选集,字数要多出不少,收录文章数量自然也多,而且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剧本、书信等各种体裁作品全有,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他的创作风格。若是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相比,《别集》字数又要少许多。《全集》有十二卷,约四百万字,是《别集》的两倍,还收录了许多老头儿未曾结集出版的文章。不过,《全集》因为收文要全,也有不利之处,就是一些文章的内容有重复,特别是老头儿谈文学创作体会的文章。汪曾祺本不是文艺理论家,但出名之后经常要四处瞎白话儿,车轱辘话来回说,最后都收进了《全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别集》则可以对文章进行筛选,内容会更精当些。就像一篮子菜,择去一部分,品质总归会好一点儿。
 二是编排有点儿不伦不类。这套书在每一本的最前面,大都要刊登老头儿几篇与本书有点儿关联的文章,有书信,有序跋,还有他被打成右派的罪证和下放劳动时写的思想汇报。在正文之前添加这些零碎儿,可以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汪曾祺其文其人。这种方式算不得独创,《沈从文别集》就是这么编排的,只是一般书很少这么做。也算是一别吧。
 再有一点,是编者有点儿良莠不齐。这套书的主持者,以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居多,他们大都对汪曾祺的作品有着深入了解,也编过他的作品集。有的当年常和老头儿一起喝酒聊天,把家里存的好酒都喝得差不多了;有的是专攻现当代文学的博士;有的被评为第一汪迷;有的参加过《汪曾祺全集》的编辑;有的对他的戏剧创作有专门研究这些人能够聚在一起编《汪曾祺别集》,质量当然有保证。其中也有跟着混的,北京话叫塔儿哄,就是汪曾祺的孙女和外孙女。她们对老头儿的作品虽然有所了解,但是独立编书还差点儿火候。好在大事都有专家把控,她们挂个名,跟着敲敲边鼓,不至于影响《别集》的质量。
 这套《汪曾祺别集》是好是坏,还要读者说了算。
 
 汪朗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