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74.8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多次获得星云奖和中国科幻银河奖
 张凡 王晋康联袂推荐
 阿缺毫无疑问是中国科幻的斯蒂芬茨威格。在诙谐的表象下,有一颗细腻、至情至性而沉痛的灵魂,放逐自我在悠远的时空里漂流。
 张凡 重庆钓鱼城科幻中心主任
 如果用烹饪比喻科幻创作,那阿缺显然是个没太大野心的厨子。他无意做出复杂震撼的满汉全席,他日复一日做的事情,是包饺子用戏谑和欢乐擀皮,用忧思和悲伤揉馅。推荐你来吃这盘饺子,哪怕仅吃到皮,你也会觉得味道精美。
 王晋康 科幻作家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收录青年科幻作家阿缺在近年创作的18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代表性的机器人系列,讲述型号为LW31的家政机器人和人类相处的种种故事,与硬核科幻不同,此系列无意营造AI威胁人类的冰冷形象,而是用温和幽默的笔触描绘人与机器和谐相处的社会图景这也是作者认为的AI技术在现实中发展到极致后所能见到的最好结果。此外,本书还有收获了诸多荣誉的获奖作品,如《再见哆啦A梦》和《收割童年》等,题材多样,涉及时间旅行、生物变异、平行宇宙等元素,整体风格更侧重于情感和意向的营造,竭力表达科幻在宇宙星空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
           | 
         
       
      
      
      
         
          | 關於作者: | 
         
         
          |  
            阿缺,男,四川大学毕业,中国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之一。2012年发表处女作,此后作品持续刊登在《科幻世界》等平台,多篇作品被译为外文,多次获得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以写软科幻为主,风格糅杂,爱机器人,写机器人,歌颂机器人,希望机器人统治世界后对自己网开一面。出版有《与机器人同行》《机器人间》。
           | 
         
       
      
      
      
      
         
          | 目錄: 
           | 
         
         
           
            001 与机器人同行
 023 与机器人同居
 042 与机器人同悲
 059 格里芬太太决定于今夜去死
 080 意外
 113 LW31谋杀案
 128 过河
 136 月夜
 155 机魂之殇
 198 公交车上的男人
 205 咀嚼
 227 收割童年
 257 江河流殇
 284 逆流者
 293 再见哆啦A梦
           | 
         
       
      
      
      
         
          | 內容試閱: 
           | 
         
         
           
            科幻怎么写下去
 杨庆祥
 2018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其高质量的制作获得了
 良好的口碑和让资本惊喜的利润,以至于有舆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
 科幻时代的来临。但接下来2019年8月上映的《上海堡垒》却以其
 粗制滥造而让观众大跌眼镜,以至于网上流传着一句酷评: 《流
 浪地球》 为中国科幻电影打开了一扇大门,《上海堡垒》 又把这扇
 门关上了。因为 《三体》 获奖以及众多科幻作家的努力而开创的
 科幻黄金年代似乎正在呈现它的另外一面,固然国家意识形态
 的肯定和资本的逐利流入为科幻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外力支持,但
 实际上有思考能力的科幻从业者以科幻作家为主体都明
 白,支撑科幻黄金时代的核心动力不是那些外部因素,而是扎
 扎实实的作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推陈出新的优秀作品,如果不
 能在既有的题材、主题、构想上展现出新的质素,科幻也就很难继
 续进步。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观感,而是一种普遍感受。我在很
 多次活动上听到青年科幻作家言必刘慈欣,言必 《三体》,然后我
 就很好奇地问为什么。因为在所谓的严肃文学圈,并没有青年作家
 言必谈莫言、余华这样一些经典作家的情况。青年科幻作家的回答
 是,在科幻文学界,刘慈欣及其《三体》已经不是简单的经典化的
 存在,而是不可超越的高峰。在深圳参加的一次科幻会议上,青年
 001作家私下和我交流时提到了一个观点:与严肃文学写作不同,科幻
 文学对于题材甚至是创意的依赖是非常严重的,往往某一个题材或
 者点子被用过一次,就不可重复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寻找
 新的题材和点子就变得非常困难。重复性的写作几乎没有意
 义,一些青年作家普遍表现出了一种难以为继的困惑和焦虑。在这
 种情况下,提出科幻怎么写下去这样的问题,就要求科幻从业
 者抛弃不切实际的被资本蛊惑起来的欲望,回到创造的原点,真
 正思考个体、技术、语言和时代之间的复杂关系,创作出足够人
 性化和世界化的优秀作品,推动中国科幻写作良好生态的可持续
 性发展。
 由我主编的第一辑青科幻丛书在 2018 年 4 月出版发行后,
 业界与市场均反应良好。第二辑青科幻丛书收入六位青年科幻
 作家:阿缺、刘洋、汪彦中、王侃瑜、双翅目、彭思萌的作品。他
 们在写作的题材、处理的主题、叙述的风格上呈现了一种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对技术的信任和不信任;对人和机
 器关系的确定与不确定;对物质和元素的可知与不可知;对文明世
 界的渴望和厌弃。他们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破壁,借鉴现实主义
 的、古典的、现代派的各种手法来激活科幻写作的多种潜能。毫无
 疑问,任何一种探索和实验都值得期待。对我来说,科幻怎么写下
 去的答案不存在于作家、批评家和资本方的规划中,而存在于这一
 部部具体鲜活的作品中。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作家出版社的李宏伟和秦悦两位老师,因
 为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套丛书才得以顺利面世。
 2020年3月10日改定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