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
			》 
			 售價:HK$ 
			294.8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96.8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107.8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57.2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107.8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1.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亲传弟子张克群心血之作
 2.音乐人高晓松作序推荐
 3.明明白白看懂500余处中外著名古建筑,了解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传承
 4.精装小开本,便于随身携带
 5.四色印刷,图文结合,易读性好
           | 
         
       
      
      
      
      
         
          | 內容簡介: | 
         
         
          |  
            《张克群古建筑笔记》(套装5册)是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弟子张克群的古建筑随笔集,分为《中国古建筑小讲》《外国古建筑小讲》《北京古建筑物语(一) 红墙黄瓦》《北京古建筑物语(二) 晨钟暮鼓》《北京古建筑物语(三) 八面来风》五册,通过900余幅精美手绘图和照片,介绍了500余处古建筑的前世今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
           | 
         
       
      
      
      
         
          | 關於作者: | 
         
         
           
            张克群,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受教于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家学渊源深厚,亲友中名人辈出。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母亲陆士嘉,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儿子高晓松,音乐制作人。
           | 
         
       
      
      
      
      
         
          | 目錄: 
           | 
         
         
           
            《中国古建筑小讲》目录
 概说 古代建筑长什么样 001
 甲篇 皇家建筑
 第一讲天子之城和宫殿
 燕下都 荆轲由此出发 013
 唐长安城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014
 明南京城 奇怪的葫芦形城墙 018
 明清北京城 壮观的帝王之都 021
 大明宫 唐帝国的统治中心 031
 北京故宫 明清皇城六百年 035
 北京景山 大明王朝终结于此 041
 沈阳故宫 皇太极的发祥地 044
 布达拉宫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 048
 第二讲祭坛庙宇和园林
 天坛 与上天对话的地方 051
 先农坛 祈求丰收之坛 055
 太庙 明清皇家祖庙 057
 大高玄殿 皇家御用道观 059
 北海 四朝皇家园林 061
 团城 园林中的园林 065
 颐和园 慈禧太后曾在这里遛弯儿 068
 圆明园 历经劫难的皇家园林 074
 第三讲帝王陵寝
 古燕国王公墓 西周燕国诸侯之墓 080
 中山国王陵 东周中山国君之墓 081
 秦始皇陵 尘封的帝国之谜 083
 汉武帝茂陵 规模最大的西汉帝陵 085
 霍去病墓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087
 南京六朝墓 半部六朝史 088
 唐太宗昭陵 开创唐代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089
 乾陵 李治、武则天合葬墓 091
 宋陵 看守农田的皇陵 094
 松赞干布陵 与大山同寿 097
 成吉思汗陵 一代天骄的衣冠冢 099
 金陵 鲜为人知的陵墓 100
 明十三陵 群山环抱的愚昧与睿智 103
 沈阳三陵 埋着入关前的后金皇帝 108
 清东陵 半部清朝史 112
 乙篇 民间建筑
 第四讲古城风貌
 山西平遥 晋商的家 119
 河南开封府 包龙图坐镇之地 123
 辽宁兴城 袁崇焕战斗过的地方 125
 山西分水亭 分得公平合理 129
 湖北荆州 兵家必争之地 131
 福建赵家堡 王朝遗民后代的思念 133
 台湾台北府 岩疆锁钥 139
 北京国子监 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 142
 第五讲纪念性建筑
 曲阜孔庙 儒家的诞生地 148
 泰山岱庙 历代封禅之地 151
 安徽棠樾村鲍家祠堂 一部徽商家族史 155
 北京文丞相祠 千秋永唱正气歌 156
 成都武侯祠 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 160
 太原晋祠 护佑山西两千年 162
 安徽棠樾牌坊 关于烈女的记忆 163
 安徽歙县许国牌坊 蒙骗皇帝得来的建筑 166
 第六讲民居
 北京四合院 如同围城 179
 河南马家大院 中州第一名宅 198
 山西平遥住宅 最早银行家的家 200
 安徽呈坎村 按八卦设计的村子 202
 江西婺源李坑村 历史文化名村 206
 浙江南浔古镇 水边的恬静小镇 209
 福建永定土楼 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 211
 第七讲商号、园林及坟墓
 山西平遥票号 中国最早的银行 219
 老北京商铺门脸 花哨的外表 221
 北京恭王府花园 几代王爷的享乐之地 224
 北京醇亲王府 后海边的美丽王府 229
 江南园林 朴素恬静之地 231
 岭南园林 夹杂了商业气息 234
 北京醇亲王墓 慈禧太后妹夫的坟 238
 桂林靖江王陵 传承十四代藩王的派头 240
 北京田义墓 葬着个难得的好太监 242
 丙篇 宗教建筑
 第八讲佛教石窟、名山及佛塔
 佛教石窟 文化艺术的宝库 249
 四大佛教名山 佛寺密集之地 259
 佛塔 逐渐中国化的建筑形式 263
 第九讲佛教庙宇
 五台山佛光寺 梁思成林徽因的伟大发现 281
 天津独乐寺 仅存的三大辽代寺庙之一 283
 辽宁奉国寺 历经劫难幸存至今 286
 山西大同华严寺 带图书馆的庙 288
 北京潭柘寺 比北京城还古老的寺庙 290
 北京天宁寺 姚广孝所终之地 292
 河北正定隆兴寺 神奇的转轮藏 294
 北京法源寺 为忠魂祈祷 296
 山西广胜寺 《金藏》历险记 299
 拉萨大昭寺 拉萨的城市精神中心 303
 云南曼春满寺 南传佛教寺庙 305
 第十讲道教建筑及妈祖庙
 道教石窟 传递道教文化 312
 道教名山 洞天福地 316
 北京白云观 一言止杀有奇功 322
 北京吕祖宫 百年道观 325
 四川文昌宫 供奉掌管文运之神 327
 山西悬空寺 建筑奇观 328
 妈祖庙 对一个好女孩的祭拜 330
 第十一讲伊斯兰教建筑
 广州怀圣寺 中国最早的清真寺 337
 扬州仙鹤寺 中阿建筑风格的结合 339
 杭州凤凰寺 中国四大清真古寺之一 340
 泉州清净寺 中阿友好交流的见证 341
 北京牛街礼拜寺 清真寺的一个佳例 343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600年历史的清真寺 347
 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 能容纳万人的礼拜寺 349
 吐鲁番额敏寺 沙漠里的寺院 351
 福建泉州圣墓 郑和在此立碑 352
 第十二讲天主教建筑和基督教建筑
 北京东堂 融合中西建筑风格 356
 天津望海楼教堂 饱经沧桑 358
 济南洪家楼教堂 华北地区最大的教堂 359
 上海徐家汇天主堂 一座标准西式教堂 360
 广东湛江维多尔教堂 绚丽的花窗 362
 北京亚斯立教堂 建筑风格别具特色 363
 丁篇 其他构筑
 第十三讲长城与古桥
 北京明长城 好汉当到此 373
 河北赵州桥 最古老的桥 377
 北京卢沟桥 数不清的石狮子 379
 北京通州通运桥 萧太后年间建的桥 379
 河北赞皇县凤凰桥 与古松共生千年 382
 参考文献 384 
 《外国古建筑小讲》目录
 概说
 第一讲奴隶制时代建筑
 古埃及建筑 005
 两河流域古建筑 011
 古希腊建筑 014
 古罗马建筑 021
 第二讲中世纪欧洲建筑
 东罗马帝国建筑 035
 中世纪西欧建筑 042
 第三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建筑
 意大利建筑 055
 梵蒂冈宗教建筑 062
 法国的三大宫殿 069
 俄罗斯的洋葱头 079
 第四讲大革命时期英法建筑
 英国:格林尼治建筑群 084
 法国:万神庙和凯旋门 087
 始于博览会的新建筑风格 102
 第五讲十九世纪欧洲建筑
 各类复古派建筑 097
 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不断涌现 209
 第六讲二十世纪欧美建筑
 古典风格建筑的延续 124
 现代派建筑走进舞台中央 132
 高楼大厦:美国建筑实现现代化 162
 解构主义建筑:一抹亮色 227
 第七讲别具一格的亚洲古代建筑
 印度古代建筑 241
 日本古代建筑 256
 跋 261
 参考文献 262
 《红墙黄瓦》目录
 概说 012
 卷一城市
 远古时期北京地区的城镇 026
 明清北京城 027
 卷二宫殿
 故宫 062
 景山 076
 卷三祭坛
 天坛 084
 先农坛 091
 日坛 094
 卷四庙宇
 孔庙(文庙) 100
 太庙 102
 历代帝王庙 106
 大高玄殿 107
 宣仁庙和昭显庙 112
 卷五园林
 北海 118
 香山 126
 颐和园 130
 团城 147
 圆明园 152
 卷六陵墓
 轩辕台 164
 古燕国的王公墓 166
 西汉燕王墓 168
 金陵 170
 明十三陵 175
 景泰帝陵 188
 田义墓 191
 清醇亲王墓(七王坟) 195
 卷七其他
 国子监 202
 皇史晟 208
 跋:我的北京 214
 参考文献 216
 《晨钟暮鼓》目录
 卷一佛教建筑
 潭柘寺 022
 天宁寺 027
 云居寺 032
 香界寺 038
 卧佛寺 041
 法源寺 045
 法像大禅寺昊塔 052
 灵光寺 055
 广济寺 058
 镇岗塔 060
 大觉寺 062
 万松老人塔 065
 圣安寺 068
 妙应寺(白塔寺) 071
 碧云寺 075
 居庸关过街塔墩(云台) 080
 智化寺 084
 法海寺 088
 正觉寺(五塔寺) 092
 大慧寺 096
 万佛延寿寺菩萨造像 100
 黄寺清净化城塔 103
 雍和宫 110
 觉生寺(大钟寺) 115
 卷二道教建筑
 白云观 124
 丫髻山道观 130
 东岳庙 134
 妙峰山庙群 140
 大慈延福宫 144
 吕祖宫 147
 花市火神庙 150
 卷三伊斯兰教建筑
 牛街礼拜寺 162
 花市清真寺 166
 东四清真寺 170
 马甸清真寺 172
 卷四天主教建筑
 南堂(宣武门堂) 180
 东堂(王府井堂) 183
 北堂(西什库堂) 186
 西堂(西直门堂) 190
 东交民巷天主教堂 194
 乡村天主教堂 196
 卷五基督教建筑
 亚斯立教堂 206
 珠市口教堂 208
 缸瓦市教堂 210
 参考文献 214
 《八面来风》目录
 引子 016
 卷一早期洋式建筑
 教堂
 南堂(宣武门堂) 027
 东堂(王府井堂) 029
 北堂(西什库堂) 034
 西堂(西直门堂) 037
 东交民巷教堂 040
 永宁堂 043
 南岗子堂 043
 西洋楼式建筑整体建筑
 圆明园西洋楼 045
 颐和园清晏舫 056
 畅观楼 057
 六国饭店 062
 中南海海晏堂 064
 陆军部衙署 066
 西洋楼式建筑洋脸谱
 恭王府花园 069
 住宅大门 074
 商家店铺 077
 农事试验场 079
 卷二东交民巷建筑
 使馆
 英国公使馆 090
 法国公使馆 090
 美国公使馆 091
 俄国公使馆 092
 日本公使馆 093
 新英国公使馆 095
 新法国公使馆 096
 新俄国公使馆 096
 新美国公使馆 096
 比利时公使馆 099
 奥地利公使馆 101
 新日本公使馆 102
 荷兰公使馆 103
 银行
 俄国俄华道胜银行 106
 英国汇丰银行 108
 德国德华银行 108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 111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116
 美国花旗银行 117
 其他建筑
 圣米厄尔天主教堂 119
 同仁医院 120
 祁罗弗洋行 120
 第二代六国饭店 122
 北京俱乐部 124
 法国邮局 125
 卷三清末民初建筑
 清末政府建筑
 资政院与法律学堂 131
 外务部迎宾馆 134
 大理院 136
 清末教会学校
 潞河中学 139
 清末新式学校
 顺天中学 142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44
 陆军贵胄学堂 148
 京师大学堂 148
 清华学校 154
 清末铁路建筑
 马家堡车站 171
 正阳门东车站 171
 清华园车站 175
 张家口车站 175
 清末公共及工业建筑
 北京饭店 177
 溥利呢革公司 178
 京师自来水公司 178
 民国初年办公及商业建筑
 国会议场 183
 盐业银行 186
 劝业场 186
 北京水准原点房 190
 厂甸 193
 协和医院外籍大夫住宅群 194
 外国神父墓地 197
 卷四古桥
 卢沟桥 202
 万宁桥 208
 永通桥 214
 朝宗桥 218
 通运桥 220
 卷五长城
 金山岭长城 226
 八达岭关长城 226
 慕田峪长城 232
 司马台长城 232
 参考文献 239
           | 
         
       
      
      
      
         
          | 內容試閱: 
           | 
         
         
           
            序 言
  记得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并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
  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
  妈妈从小告诉我们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
  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考察古建,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年轻时容貌也毫不逊色)。那时梁思成林徽因两先生在清华胜因院与我家比邻而居,妈妈最终听从梁先生建议读了清华建筑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语系,从此对古建痴迷一生。并且中西建筑融会贯通,家学渊源又给了她对历史细部的领悟,因此才有了这本有趣的历史图画(我觉得她画的建筑不是工程意义上的,而是历史的影子)。我忘了这是妈妈写的第几本书了,反正她充满乐趣的写写画画总是如她乐观的性格一样情趣盎然,让人无法释卷。
  妈妈从小教我琴棋书画,我学会了前三样并且以此谋生。第四样的笨拙导致我家迄今墙上的画全是妈妈画的。我喜欢她出人意表的随性创意,也让我在来家里的客人们面前常常很有面子这画真有意思,谁画的?我妈画的!哈哈!
  为妈妈的书写序想必是每个做儿女的无上骄傲,谢谢妈妈,在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后的很多年,又一次给了我做您儿子的幸福与骄傲。我爱你。
 高晓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