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173.8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66.0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327.8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140.8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107.8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99.0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97.9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141.9
 
 
 | 
         
          | 編輯推薦: |   
          | 在想象与感知、激情与理智之间 的西方传统绘画*后的巨匠 ,现代派的先知。
 他坚定、勤奋而略显孤独地
 在大自然中工作,
 致力于画笔的纯粹,
 沉浸于线条、色块和形体本身。
 优雅而有力。
 |  
         
          | 內容簡介: |   
          | 塞尚作为西方绘画之父,其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但要达到对塞尚作品的透彻理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塞尚对艺术史的贡献,不是对绘画的形式效果、文学内涵、情感表达等作纵深化地发展(尽管不可避免地也会涉及到这些要素,但这些并不是塞尚绘画的主题),而是斩断了过去传统的视觉习惯,致力于打磨一块属于自己的镜片,他将传统绘画的三维空间,转换到画面的二维空间中来,着力赋予画面一种自立自生的结构。这种颠覆性的艺术观念,直接促发了后世艺术家对于画面空间、色彩、形式的多维度探索。 本书将从塞尚的从艺经历、时代背景、早期的摸索、中期的风格初建、成熟 期的磨练等方面,来阐释塞尚艺术观念的形成、内核、具体表现及后世影响。以期能给读者们勾勒出一个清晰完整的艺术家塞尚。 |  
         
          | 關於作者: |   
          |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博士,在读博后曾出版多部艺术类专著与通识读本文字功底深厚,相关行业资源畅通。艺术史论教学,兼习文学、书法和山水画创作。独著.唐宋时期敦煌遗书所见的钟王传统.载:首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暨敦煌书法论坛作品集[C].北京:书法出版社,2014. |  
         
          | 目錄: |   
          | 第一部分 诗人与工匠|1
 塞尚的双亲
 埃克斯的少年
 同学左拉
 诗才与画才
 第二部分
 学徒与同行|31
 第一次巴黎之行
 精致风格倾向:塞尚早年的作品和方法
 重归巴黎的学徒
 与印象派的亦师亦友
 塞尚此期的方案与难题
 第三部分
 自然与真实|75
 毕沙罗的助益
 一条中性的道路
 耐心是才华之母
 牧歌的回音与画家的觉悟
 第四部分
 感受与知性|127
 微弱个性的生长:思想与方向
 感觉的实现
 形式的充实
 平行于自然的和谐
 特殊的现实主义
 第五部分
 古典与现代|197
 僻居的智者
 通过自然成为古典
 高贵、朴素的现代感
 沉思的玩牌者
 最后的时光及简短缀语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序:透过作品看见大师 中国寓言故事里,北山愚公门前有两座高山,挡住了他们一家去远方的路,愚公下决心要把它们移走。随着这个寓言故事的广泛传播,愚公门前的山由当初的物理存在,变成了后来的精神象征。对于那些想要贯穿美术史,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或者更早的美术流派出发,穿越印象派,最终到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殿堂的旅行者来说,他们面前也有高山阻隔。这高山有可能只有一座,也有可能有数座。但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被H.H.阿纳森称为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之父的保罗?塞尚是其中最雄伟、最险峻和最神秘的一座。他像艺术的分水岭,横亘在两个时代之间,让有志于领略西方艺术旖旎风光的人既无法忽视,也不能绕开。除了接近他,深入了解他,最后完全理解和领悟他和他的艺术,别无选择。老实说,如果不征服这座高山,就不能继续前进,进入现代主义的殿堂巡礼,只能在远方逡巡。
 不断接近并且深入了解塞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西方研究这位大师的论文和著作汗牛充栋,但系统且权威的塞尚研究远未完成。一方面,作为孤独的探索者,塞尚成名较晚,人们发现、关注和肯定他的成就,是在他的晚年乃至他去世之后,时空距离增加了认识这位巨匠的困难;另一方面,塞尚生性内敛,不事张扬,而且自己销毁了许多书信和作品,研究者缺乏强有力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中国的研究者和仰慕者来说,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东西方艺术研究方法和接受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国内的大部分研究重在转译和评介,少有扎实而深刻的作品分析,更多的中国读者或许知道塞尚的生平、名声和荣誉,但对他伟大的艺术本身及其历史贡献所知不多。其实,要认识一位画家的伟大之处,必须从认识他的作品开始,透过作品,方能看见大师;没有作品,就没有画家。
 是的,写一部以伟大画家为题的作品殊为不易。这工作既有搜集资料、分门别类的枯燥烦琐,也有布局谋篇、统率素材和创新观点的挑战。敢于接受这挑战的人,首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修养,能够甄别资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够对画家的作品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评价;其次要掌握娴熟而有力的研究方法,能够厘清众多的资料,并且通过梳理、叙述、分析和评论,拨云见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新的研究方法并提出独到的见解,同时构建个性鲜明的框架,并把有说服力的证据填充其中,构成一部结构缜密的立体之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有与艺术家息息相通的心灵。如此才能真正理解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才能深入到传主的生活、生命乃至灵魂,体会到艺术家如江海般深沉、如火山般炽烈的情感。只有如此,才能无比接近艺术家的历史真相,还原并描绘出逼真的艺术家肖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