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43.8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140.8
 
  《 
			政策与对策 宋代政治史探索 大沨丛书009
			》
 售價:HK$ 
			94.6
 
  《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
 售價:HK$ 
			118.8
 
  《 
			中华后土文化·万荣后土祠卷
			》
 售價:HK$ 
			184.8
 
 
 | 
         
          | 內容簡介: |   
          | 13世纪初,朱子学传播海外,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在韩国和日本,朱子学成为近世东亚文明共同分享的学术传统,东亚文明的共同体现。以朱子学为核心的价值观,得到东南亚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一种配合经济增长的有利的人文因素。在西传过程中,欧洲传教士对朱子学的解释,为欧洲启蒙思想家和古典哲学的开创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在北美,当代学者以较为熟练的西方现代哲学语言来阐明朱子学,重视对朱子思想的研究,推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以二十几位外国哲学思想家为主,着眼于中外哲学对话,从中看到朱子学在海外得新意,长新格。朱子学作为一门学问,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思想学说体系,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具有世界朱子学的意义。
 |  
         
          | 關於作者: |   
          | 张品端,男,1955年10月生,江西黎川人。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朱子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朱子学会理事,福建省闽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朱子及朱子学研究和组织普及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多项。合著《大教育家朱熹》,主编《杨时教育思想研究》《朱子学与退溪学研究:中韩性理学之比较》等6部作品。在《哲学研究》《台湾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孔子研究》《福建论坛》《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 |  
         
          | 目錄: |   
          | 引言 上篇 朱子学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章 朱子学在韩国
 一 朱子学东渐及其对韩国的影响
 二 李彦迪与朱子学
 三 李退溪与朱子学
 四 李栗谷与朱子学
 五 曹南冥与朱子学
 六 李巍岩与朱子学
 七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与韩国书院教育的发展
 八 《朱子家礼》与韩国礼学的发展
 九 《朱子语录》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
 十 朱子《近思录》在韩国的流传及其影响
 第二章 朱子学在日本
 一 朱子学东传及其在日本的发展
 二 藤原惺窝与朱子学
 三 林罗山与朱子学
 四 山崎暗斋与朱子学
 五 贝原益轩与朱子学
 六 大阪学派与朱子学
 七 水户学派与朱子学
 八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九 朱子《近思录》在日本的流传及其影响
 第三章 东亚朱子学的特点
 一 日本、韩国对中国朱子学的接受
 二 日本朱子学的特征
 三 韩国朱子学的特征
 四 中日韩朱子学的相同性
 五 中日韩朱子学的相异性
 六 现代东亚朱子学研究
 中篇 朱子学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
 第四章 朱子学在越南
 一 朱子学在越南陈朝的初传
 二 朱子学在越南后黎朝的发展
 三 朱子学在越南阮朝由盛而衰
 四 朱子学在现代越南的影响
 第五章 朱子学在新加坡
 一 朱子学在新加坡的早期传播
 二 新加坡独立后朱子学的发展
 三 朱子学与新加坡现代化
 第六章 朱子学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一 朱子学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
 二 朱子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影响
 三 朱子学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与影响
 下篇 朱子学在欧美的传播与影响
 参考文献
 结束语
 |  
         
          | 內容試閱: |   
          | 朱子学于宋末元初,发源于闽浙赣的武夷山地区,由南至北而遍于全国,成为我国元明清时期的正宗思想;东传至日、韩等国,成为东亚文明的共同体现;又传至西方欧美地区,成为世界性的学说。近古,朱子学的这种自南而北,而迄于东西的传播是极其深刻的国际性的中国文化运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外学术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学者渐渐加强了对韩国朱子学和日本朱子学的研究,乃至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传播与影响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这为朱子学的研究拓宽了视域,对朱子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本书以二十几位外国哲学思想家为主,着眼于中外哲学对话,从中看到朱子学在海外得新意,长新格。比如,其中的李退溪与朱子学,针对朱子的理气论,退溪提出了理自能动的思想。正是由于理的动静,才有阴阳之气的产生。这就解决了若理无动静,气何自而有动静的内在矛盾。又如,对于朱子四端是理之发,七情是气之发,李退溪提出了四端七情理气互发说。他的弟子李栗谷又提出了四端七情气发理承一途说。通过朱子与李退溪的比较,可以知道李退溪的思想中,哪些是他对朱子思想的继承,哪些是他对朱子思想的发展。从退溪到他的学生栗谷,朱子学有非常大的发展,这个发展的基础就是中国的朱子学,也就是朱子学统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