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220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86.9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52.8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86.9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63.8
 
 
 | 
         
          | 內容簡介: |   
          | 《生态现代化与环境治理:以荷兰为中心》是作者博士毕业论文的修订稿,也是国内外首次对生态现代化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和反思的专著。进入21世纪后,世界环境政治理论和实践不断演进和互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生态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根本的贡献是先为西欧发达国家提供了生态政治研究的视角,从而为欧美后工业化国家提供了生态和经济之间协调的可操作版本,进而为中国的生态现代化实践和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一种模式和路径。 |  
         
          | 關於作者: |   
          | 李彦文,女,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法学博士。现工作于山东社会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环境政治、跨文化交流。 |  
         
          | 目錄: |   
          |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二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结构安排
 第一章 生态现代化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第一节 生态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基础
 一 时代背景
 二 政治基础
 三 经济基础
 四 文化价值观基础
 第二节 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构建来源
 一 对生存危机论的反思和回应
 二 对生产的苦役踏车论的反思和回应
 三 对后物质主义论的演进和响应
 四 对技术决定论的演进和响应
 第三节 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发展阶段与主要观点
 一 从一种生态政治理念到生态现代化理论
 二 从生态现代化理论到生态现代化实践
 三 从民族国家向度的生态现代化实践到全球生态治理
 第四节 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的分析框架
 一 生态现代化理论应用的前提条件
 二 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理念
 三 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实践机制
 第二章 生态现代化视角下的荷兰环境治理实践
 第一节 荷兰环境治理理念的生态现代化演进
 一 生态现代化转型
 二 生态现代化环境治理发展的重要文件
 第二节 主要政策工具
 一 自愿式契约
 二 生态税
 三 生态标签
 四 绿色协议
 第三节 荷兰生态现代化环境治理评估
 一 生态现代化环境治理的成效
 二 生态现代化环境治理的特点
 三 生态现代化环境治理的经验
 第三章 个案研究: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系列
 第一节 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系列的内容和特点
 一 第一个《国家环境政策计划》
 二 《国家环境政策计划 》和《国家环境政策计划2》
 三 《国家环境政策计划3》
 四 《国家环境政策计划4》
 第二节 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的《国家环境政策计划》系列分析
 一 理论前提视角下的《国家环境政策计划1》出台
 二 核心理念视角下的《国家环境政策计划》系列分析
 三 实践机制视角下的《国家环境政策计划》系列分析
 第三节 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系列与生态现代化理论分析评估
 一 《国家环境政策计划》系列对生态现代化理论实践机制的验证
 二 对摩尔五个变化和杰内克模型的修正:新的动态模型
 三 生态现代化以外影响荷兰环境治理的因素
 第四章 对生态现代化理论和环境治理实践的反思
 第一节 生态现代化理论:一种对环境治理的解析和规范工具
 一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全球层面的环境治理
 二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区域层面的环境治理
 三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民族国家层面的环境治理
 四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跨国环境合作
 五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次国家层面的跨国环境合作
 六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行业或产业层面的环境治理
 第二节 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批评及对批评的思考
 一 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积极意义上的批评
 二 对生态现代化理论消极意义上的批评
 三 对生态现代化理论批评的分析与思考
 结论
 一 研究结果总结
 二 生态现代化的环境治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三 对生态现代化理论应用的未来发展的预期
 附表、附图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 本书是基于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扩展而成,是国内较早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和反思的成果。在论文答辩定稿后,世界环境政治理论和实践不断演进和互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生态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和引领力量。回顾本书主题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其根本贡献是最先为西欧发达国家提供了生态政治研究的视角,从而为欧美后工业化国家提供了生态和经济之间协调的可操作版本,进而为中国的生态现代化实践和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和路径。作为本书案例分析的荷兰环境治理,在生态现代化模式下,早在十几年前就形成了成熟完备的环境政策,根据2015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发布的《经合发展组织环境绩效评估:荷兰,2015》可知,荷兰依然保持着环境治理的优势地位,那些伴随着生态现代化理论而产生的环境政策规划,时至今日仍有效地发挥着政策作用,规制和指导荷兰的环境治理实践。 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环境大会至今,环境政治浪潮已经历了40多年的起伏。从环境冲击到可持续发展,环境政治的理念、话语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布伦特兰夫人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加强化了这一理念,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峰会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南北合作进程。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在西欧发达国家逐步形成的一种关于生态和经济之间协调关系的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家认为,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互动发展;生态现代化理论促进了西欧国家近些年环境政策和环境运动主导理念的变化,同时该理论也由于这些变化得到不断修正和补充。目前,生态现代化理论早已成为一种主流生态政治学理论,许多西方学者也已开始从生态现代化的视角考察中国的环境治理问题,中国的学者和政策制定也不断学习借鉴生态现代化理论所提供的视角和框架。
 本书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内涵和实践指导作用进行归纳和梳理,主要解决生态现代化理论到底是什么,其应用价值或指导意义如何,以及什么样的环境治理实践最符合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设计等现实问题。为此,本书将以荷兰的生态现代化实践为例,探讨生态现代化理论提出的理念对环境治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检验环境治理实践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反哺作用。本书从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考察荷兰环境治理实践,并加以评估,说明生态现代化理论对环境治理实践具有解析功能和规范功能;同时,结合不同层面的环境治理,说明这两种功能的应用价值。本书还就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批评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从不同角度完成对该理论的全面审视,探讨其适用性,特别是对中国环境治理实践的积极意义。
 本书正文由三大部分组成:导论、主体部分和结论。
 导论部分提出了本书将探讨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界定本书将要研究的对象及其相关概念特征,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