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75.9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140.8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93.5
|
| 內容簡介: |
|
《新常态下的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系列丛书》通过回顾历史、分析当下、展望未来,该书全面展示了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轨迹、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内容涉及中国的煤炭资源及生产和消费概况、中国煤炭全产业链分析、新常态下的中国煤炭行业市场化改革与结构调整、中国煤炭行业的投融资状况、中国煤炭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影响因素分析等诸多方面。
|
| 目錄:
|
1 中国的煤炭资源及生产和消费概况
1.1 煤炭资源与煤炭行业
1.1.1 煤炭资源
1.1.2 煤炭行业及煤炭产业链
1.2 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状况
1.3 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状况
1.3.1 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1.3.2 中国煤炭生产状况
1.3.3 中国煤炭消费状况
1.4 小结
2 中国煤炭全产业链分析
2.1 煤炭全产业链概貌
2.2 煤炭矿业权管理
2.2.1 矿业权
2.2.2 探矿权的获取
2.2.3 采矿权的获取
2.3 煤炭采选业
2.3.1 煤矿土地征用
2.3.2 煤矿建设
2.3.3 煤炭开采
2.3.4 煤炭洗选
2.3.5 煤炭采选成本的影响因素
2.4 煤炭储运(物流)业
2.5 煤炭需求侧
2.5.1 煤炭终端消费领域
2.5.2 燃煤发电行业
2.5.3 钢铁行业
2.5.4 焦炭行业
2.5.5 煤化工行业
2.5.6 建材行业
2.5.7 生活用煤
2.6 小结
3 新常态下的中国煤炭行业市场化改革与结构调整
3.1 四期并存的发展阶段
3.2 煤炭行业景气度下降
3.2.1 煤炭市场疲软
3.2.2 煤炭市场疲软的原因
3.3 煤炭行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
3.3.1 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与定价机制改革
3.3.2 煤炭市场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
3.3.3 煤炭企业走出去发展
3.4 煤炭产业结构调整
3.4.1 煤炭企业规模大型化和产业集中度提升
3.4.2 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成效
3.4.3 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进展
3.5 小结
4 中国煤炭行业的投融资状况
4.1 煤炭行业投资状况
4.1.1 投资来源和规模
4.1.2 国家投资体制变革
4.1.3 投资主体多元化
4.2 煤炭企业融资
4.2.1 煤企融资动机
4.2.2 煤炭企业融资方式与渠道
4.3 国家财政资金
4.4 上市煤炭企业股市、债市融资
4.4.1 煤炭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进行融资
4.4.2 上市煤炭企业通过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进行再融资
4.4.3 煤炭企业债券融资
4.4.4 上市煤炭企业经营状况
4.5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4.6 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
4.7 民间借贷
4.8 小结
5 中国煤炭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5.1 煤炭采选业发展的政策影响因素
5.1.1 煤炭资源税改革
5.1.2 过剩产能化解政策
5.1.3 严控新上产能
5.2 煤炭储运业发展的政策影响因素
5.3 煤炭下游行业的产业政策调整
5.3.1 鼓励发展清洁煤技术及应用
5.3.2 促进燃煤火电清洁高效转型升级
5.3.3 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5.3.4 焦炭行业调控
5.3.5 谨慎发展煤化工
5.3.6 压减水泥产能
5.3.7 生活用煤调控
5.4 涉煤金融信贷政策
5.4.1 银行对煤企放贷转为谨慎
5.4.2 各部门合力推进绿色信贷工作
5.4.3 绿色债券
5.5 环保政策
5.6 替代能源发展政策
5.6.1 石油
5.6.2 天然气
5.6.3 非常规油气
5.6.4 核电
5.6.5 可再生能源
5.7 小结
6 新常态下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及政策前瞻
6.1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瞻
6.1.1 新常态下煤炭需求降低,消费和生产峰值期己过
6.1.2 煤炭对于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会轻易改变
6.1.3 煤炭的未来在于清洁高效利用
6.2 煤炭生产消费调控政策前瞻
6.2.1 行政调控手段持续发力
6.2.2 财税政策手段不断完善
6.2.3 以绿色金融信贷政策手段强化投融资约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