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85.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43.8
 
 
 | 
         
          | 編輯推薦: |   
          | 冯契先生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有着自己理论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却留下了数百万字的哲学著作,这些丰富的学术遗产,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的瑰宝。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冯契先生的两种代表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出版缩编本的原因一是这两种著作篇幅巨大,共约100万字,对一般读者来说阅读较为吃力;二是便于译成外文,向国外介绍。。这个缩编本把古代和近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自上古至1949年为止的中国哲学通史。又由于它是简化了的,贯串其中的通史的线索便 显得更加清晰,使读者易于把握。 |  
         
          | 關於作者: |   
          | 冯契,中国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界素有南北二冯之说,北为冯友兰,南即为冯契。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41-1944年为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生,受教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著名哲学家。自1944年起,先后在云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纺织工学院、复旦大学任教。自1952年起,一直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过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和主任,哲学系、哲学研究所名誉主任、名誉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和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上海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 |  
         
          | 目錄: |   
          | 绪 论 第一节 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第三节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
 
 第一篇 先 秦
 第一章 儒、墨、道、法诸子的兴起
 第一节 孔子的仁知统一学说
 第二节 墨子及儒墨之争
 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第三节 《老子》:反者道之动
 辨证法否定原理的提出
 第四节 《孙子兵法》以及法家之初起
 笫二章 百家争鸣的高潮
 第一节 《管子》:法家和黄老之学的合流
 第二节 儒法之争与孟子性善说
 第三节 庄子: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相对主义反对独断论
 第四节 名家坚白、同异之辩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对立
 第五节 后期墨家的名实观和自然观
 第三章 先秦哲学的总结阶段
 第一节 荀子对天人、名实之辩的总结
 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节 韩非:不相容之事不两立
 第三节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朴素的对立统一原理的确立
 第四节 阴阳五行说的发展
 辩证逻辑的比较法运用于具体科学
 小 结
 
 第二篇 秦汉至清代鸦片战争前
 第四章 独尊儒术与对儒家神学的批判
 第一节 董仲舒和《淮南子》
 目的论或使说与机械论或使说的对立
 第二节 王充:唯物主义的莫为说反对或使说
 第五章 玄学与儒、道、释的鼎立
 第一节 王弼的贵无说和裴頠的《崇有论》
 第二节 嵇康对宿命论的挑战
 第三节 《庄子注》:有而无之
 独化说反对形而上学的本体论
 第四节 葛洪的道教哲学和僧肇的玄学化佛学
 第五节 范缜对形神之辩的总结
 唯物主义质用统一原理的运用
 第六章 儒、道、释合流的趋势
 第一节 天台宗:三谛圆融和无情有性
 第二节 法相宗论一切唯识和华严宗论法界缘起
 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第三节 禅宗:佛学儒学化的完成
 第四节 李筌的唯意志论倾向的道教理论
 第五节 柳宗元、刘禹锡:天人不相预与天人交相胜
 对力命之争的唯物主义的总结
 第七章 理学盛行和对理学的批判
 第一节 周敦颐、邵雍和二程:正统派理学的奠基者
 第二节 张载对有无动静之辩的总结
 以气一元论阐发对立统一原理
 第三节 朱熹的理一元论体系
 第四节 与程朱理学对立的荆公新学和事功之学
 第五节 王守仁的心一元论体系
 第六节 李贽的异端思想
 第八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阶段
 第一节 王夫之对理气道器、心物知行之辩的总结
 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相统一的气一元论体系
 第二节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与历史主义的方法
 第三节 顾炎武的修己治人之实学
 第四节 颜元论习行和戴震论知
 小 结
 第三篇 近代18401949
 第九章 中国近代哲学的前驱
 第一节 龚自珍:众人之宰,自名曰我
 近代人文主义的开端
 第二节 魏源:我有乘于物和及之而后知
 心物知行之辩在近代的开端
 第十章 哲学革命的进化论阶段
 第一节 康有为:历史进化论的提出
 第二节 谭嗣同:冲决网罗之仁学
 第三节 严复的天演之学与经验论
 第四节 梁启超论我之自由和群之进化
 第五节 章太炎:竞争生智慧,革命开民智
 社会实践观点的萌芽
 第六节 王国维:哲学学说的可爱与可信
 第七节 孙中山的进化理论与知行学说
 第十一章 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
 第一节 李大钊、陈独秀:由进化论到唯物史观
 第二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和梁漱溟的直觉主义
 第三节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及瞿秋白的历史决定论
 第四节 鲁迅论国民性及其美学思想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
 第一节 李达、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初步
 第二节 熊十力:新唯识论
 第三节 朱光潜:美学上的表现说
 第四节 金岳霖:以经验之所得还治经验
 在实在论基础上的感性与理性、事与理的统一
 第五节 冯友兰:新理学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传统思想的批判研究
 第七节 毛泽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历史观与认识论中的心物之辩的总
 小 结
 
 再版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