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站在自己这边 》 售價:HK$ 60.5 ![]() 《 micro:bit 硬件编程快速入门与综合实战 》 售價:HK$ 74.8 ![]() 《 南宋新出碑志文献辑补 》 售價:HK$ 217.8 ![]() 《 故宫博物院百年百事 》 售價:HK$ 140.8 ![]()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 售價:HK$ 94.6 ![]() 《 中国ESG卓越实践(2024) 探索创新ESG中国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 售價:HK$ 217.8 ![]() 《 大浪淘沙:从五代到十国 王宏杰五代史三部曲系列 一部生动而富有深度的乱世长卷 一幅反映人性的丰富画卷 》 售價:HK$ 105.6 ![]() 《 第八个侦探 》 售價:HK$ 65.8 |
| 編輯推薦: |
|
你,知道高跷吗?
你,听过高跷老调吗? 明天,还有人会踩高跷吗? 华夏文明中蕴藏着无数宝藏,等待着小龙们去探宝。 也许这本书会成为你打开民间艺术宝藏的一把钥匙。 书中的主人公林老伯和小龙打造的是高跷,而本书作者老北京画家于大武携手新时代青年李燕,为你打造一本温暖喜庆的节日之书、民间技艺的传承之书、祈盼未来的希望之书 |
| 內容簡介: |
| 高跷是北方众多传统民俗中的一项,因其观赏性强、娱乐性强、技巧性强,深受百姓喜爱。在每年过年的时候,街头巷尾都会出现高跷队伍,尤其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各路花会队伍走街串巷,锣鼓喧天,欢庆节日。本书以北京延庆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跷技艺为蓝本,主要描写了小龙向林老伯学习打高跷拐子的故事。自从拥有了自己的高跷拐子,小龙更加喜爱上了高跷。也从羡慕地仰望高跷上的好戏,变成了敢于蹬上高跷试一试。更多小伙伴的加入,也让这项传统民族焕发出新的生机 |
| 關於作者: |
|
作者简介:
李燕 1983年生于北京延庆,自幼耳濡目染家乡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绘本行业工作多年,萌发了将传统民俗瑰宝与现代绘本艺术相结合的想法,希望能够为弘扬民族文化添砖加瓦。《龙的高跷》是她的绘本处女作。 绘者简介: 于大武 1948年出生在北京,从小生活在安定门内的胡同里。热爱美术,小时候在景山后面的少年宫学习画画,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画册、童书等编辑工作,同期 创作许多连环画和儿童读物插画作品。擅长运用工笔画手法来描绘古典文学体裁,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美。1988年《哪吒闹海》获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文化中心第六届野间国际绘本原画 比赛大奖,并于1990年由日本讲谈社出版。儿童绘本有《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北京的春节》等。 |
| 內容試閱: |
|
高跷,没有被时代遗忘
李燕 亲爱的小朋友们,提起年,你会联想到什么呢?是那顿丰盛的除夕夜大餐吗?是那件漂亮的新衣服吗?还是窗外咚咚两声飞上天的二踢脚呢? 哈哈,可能小朋友们会说:这些都有呀,而且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呢! 是呀,在我们的记忆里,年从来都是个特别的存在,而每年元宵节的花会展演,则是过年的压轴好戏,老话叫玩玩意儿,就是把这些传统的技艺玩起来、闹起来的意思。 在我的小时候,物质生活并不是特别丰富,但是精神生活却别有一番滋味。每年元宵节的 花会展演才会出现的高跷队伍,是我最最期待的。花会展演一般是从元宵节晚上开始的。吃罢晚饭,村民们就拥上主街,等待各路队伍的登场。那场面壮观极了!除了绚烂夺目的高跷队伍,还有装饰着荷花灯的旱船、灵活矫健的北方猪头狮子、一眼看不到尾的龙灯、震耳欲聋的威风锣鼓,以及甩着红绸子和绿扇子扭起来的秧歌队伍。人们自发地围在游行队伍周边,孩子们站在人圈圈的最里面,那被冻得通红的小脸上满满的都是欢笑! 随着时代的变化,夜晚的花会游街已经被统一安排到了上午。说起来奇怪,不论地点有多远,人们总会从四面八方奔来相聚,好像约好了一般,簇拥在一起,只为听那一曲曲耳熟能详的高跷老调,只为看那一眼大红大绿的衣袂飘飘。小时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着高跷队伍随着鼓点变换出各种队形,直到现在都觉得画着油彩的大花脸们真的好像天神下凡,在每年的元宵节来到人间,结束后又回到天上去了 关于高跷的温馨记忆,总在我脑海中荡漾。而最初的创作机缘是因为一次偶遇。一个寒冬,在老家延庆的广场上,我遇到了已经几年都没有见到的高跷队伍。与一位公子扮相的大姐聊天后得知,以前只在元宵节表演的高跷活动,现在大家开始自发地组织练习了。 我看到队伍里有一个小姑娘,大姐笑着说那是她女儿,才11岁,已经蹬了两年高跷了。听着隆隆的鼓点,我心里升腾起阵阵暖流,为这项民间艺术后继有人开心不已。我童年的高跷,并没有被时代遗忘。但我也为很多高跷老调和武跷技艺的失传忧心不已。 绘本行业供职多年的我,为什么不用绘本的形式来表现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呢?萌生这个念头后,我迅速写出了初稿,并和蒲蒲兰的编辑一拍即合。她们为这个故事找到了擅长画 老北京题材的绘本大家于大武老师。2018年的元宵节,创作团队曾到长城附近的延庆东灰岭村采风,并且近距离欣赏了延庆的高跷表演 当我第一次看到于大武老师的画稿时,童年的记忆从脑海里蹦跳出来。文中虎头虎脑的小龙、薄雾笼罩的山村、人们说说笑笑的表情、花会游街的盛大场面都被于老师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画风粗犷中带着细腻,含蓄中透着深情。于老师在创作时,会不会也想起了他童年时关于元宵节的记忆呢? 希望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把钥匙,为小朋友们打开一扇了解民俗文化的大门,去发现你喜欢的老物件,去拥抱你热爱的黄土地。我相信,你儿时独特的年味,一定会在未来无数的日子里温暖着你。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