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76.8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214.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74.8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130.9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131.8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107.8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74.8
 
  《 
			做事的逻辑(专享版)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47.1
 
 
 | 
         
          | 編輯推薦: |   
          | 日本年度疗愈生活哲学 断舍离创始人、400万册畅销书缔造者山下英子与身体心理学家、自然疗愈力导师自凝心平首次合作
 山下英子日常生活的转折之作,两大领域专家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这本书不同于山下英子任何一部断舍离作品,它畅谈的是在断舍离之后的人生发现深入108件极易被忽视的日常小事,让日常不再是无知无觉的重复,给人生注入更多改变的可能。
 全书108个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提示,皆以一个提示搭配两则短文的编排方式,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入解读,引导读者正视生活中的小细节、探索日常生活的意义,收获身心的自由。
 |  
         
          | 內容簡介: |   
          | 重要的事情都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经营好日常生活将使人的精神性得到进化,找到活着的喜悦,过回属于自己的人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基于以上生活实践和体验,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联合自然疗愈力导师自凝心平,共同提出了108个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提示。每一个提示提出后,山下英子与自凝心平都从各自的领域和角度,阐述了其中深意。这108个提示从物品、语言、关系等生活层面,逐渐过渡到意识、改变、进化等精神层面,以启发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我觉察力,进行心灵的修行,拿回人生的主动权。
 
 本书是相识多年的山下英子与自凝心平共同实践人生哲学的智慧总结,书稿完成之际,山下英子与中国五台山结缘,得悉日常之于精神修行的意义,更有感于本书宗旨所在经营好日常生活,才能发现被隐藏起来的人生乐趣。
 |  
         
          | 關於作者: |   
          | [日]山下英子 やましたひでこ 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的创始人。
 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自出版第一部《断舍离》以来,已出版发行的断舍离相关书籍全球累计销量超过400万册。首部正式授权简体中文版《断舍离》于2013年7月引进中国大陆,《断舍离(心灵篇)》《自在力》之后陆续被引进,6年时间,该简体中文版系列累计印量超过200万册,无数人因断舍离而实现了精神上的进阶。
 [日]自凝心平(おのころ心平)
 身体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擅长通过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症状来解读其心理状态,以协助人改变影响心理的生活方式。
 从事咨询工作至今已超过20年,将东方哲学、西藏医学、斯坦纳医学、凯西治疗、心灵生理学、色彩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心理咨询中。2008年开设自然疗愈力学校,并在日本全国开设讲座和工作坊,为治疗师、教育工作者、医疗人员等提供指导。
 |  
         
          | 目錄: |   
          | 第一章 生活 001 放弃整理就是放弃人生
 002 生命的容器=身体,身体的容器=家,即家是生命的容器
 003 居住空间也会生病
 004 不是改变自身,而是整理日常
 005 摆好鞋子
 006 住所的污垢就是心灵的污垢
 007 收纳则死,舍弃则生
 008 整理是祓除,清扫是清净
 009 人无法脱离社会孤立生存,和周围的人产生联系从收拾屋子开始
 
 第二章 物品空间
 010 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拥有所有物品
 011 生活的库存是人生的负债
 012 物品的堆积,就是思维的堆积
 013 所谓空间,当然是要填满
 014 从充满束缚的空间、封闭的空间,到自由的空间
 
 第三章 语言
 015 语言的内部包含着故事
 016 我们要注意表达是一种不自知的行为
 017 寒暄的奇迹
 018 我回来了和欢迎回来
 019 人有说话习惯,也有聆听习惯
 020 语言也会有过剩和不足
 021 语言的独立性就是人生的独立性
 022 拥有说对不起的能力也是一种健康
 023 语言诞生于行走中
 024 一旦定义一种状况,人就会停止思考
 025 所谓语言,就是个体和环境
 026 传达和传达到是有很大差异的
 027 语言之前,还有双方的关系
 028 真麻烦,真无聊,真没办法
 
 第四章 心灵和身体(心灵篇)
 029 是不是觉得烦恼能带来某种快感
 030 身心如一与心灵和身体之间的交叉点
 031 将幸福可感知化
 032 带着决心和勇气乐观起来吧!
 033 选择相信,不抱期待
 034 我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吃下了不安
 035 珍重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愉悦生命
 036 愤怒=行动
 037 恐惧=勇气
 038 悲伤=爱
 039 我们忘了基本为何物
 
 第五章 联系
 040 适当放手,适当保持距离
 041 将人际关系机能化
 042 边缘效应
 043 有时候也要有说请帮助我的勇气
 044 相遇就是才能
 045 我们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
 046 没有相遇的人只是选择了没有相遇的人生
 047 人在一生中一定会遇见应该遇见的人,而且既不会早一秒,也不会晚一秒。
 
 第六章 意识
 048 从无意识到审美意识
 049 我的人生由我自己来创造
 050 世界由你来创造
 051 我们是住在意识之中的意识居民
 052 一切都是因为无觉察性
 053 我们要充分思考
 054 我们可以成为任何人
 055 欲望是生命的原动力
 056 我们绝不会两次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057 人体是个自我运转的系统
 058 人际关系的构造
 059 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自信
 060 衰老并非指时间的长度
 061 今天比昨天多冒险一点点
 062 俯瞰的力量
 063 客观和俯瞰的区别
 
 第七章 心灵和身体(身体篇)
 064 迷惘的时候,试着听听身体的声音
 065 最好的疗愈方式在日常生活中
 066 身体出现的症状都是有意义的
 067 3小时治好感冒
 068 细胞也在做选择判断
 069 我们活在0.1秒后的世界
 070 大气创造了我们的呼吸
 071 叹息让生命枯萎
 072 心跳创造时间,呼吸创造空间
 073 谢谢款待和我开动了
 074 生活习惯病就是生活过剩病
 075 生活习惯病就是生活无意识病
 076 生活习惯病就是沟通障碍病
 077 五脏的疲倦让人变得钝感
 078 很多人想改变自我,其实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079 所谓消化就是溶解,所谓理解就是原谅
 
 第八章 相似象
 080 将日常当作自己的东西
 081 倾听生命
 082 忍受只是自我怠慢而已
 083 部分即整体
 084 身体领先于心灵
 085 流入的法则
 086 出入口的原理
 087 重要的事情有3件就够了
 088 阳性的直觉、阴性的直觉
 089 因果律和共时律
 090 人类是地球和宇宙之间的向导
 
 第九章 变化
 091 厌倦是生命在向我们传达信息
 092 接受变化,享受变化
 093 正确会选择地方,而幸福却不会
 094 即使明天世界毁灭,我仍然会在今天种下苹果树
 095 持之以恒地脚踏实地才是特别的存在
 096 臆病是人生最大的病
 097 世间本无昼夜,太阳一直在照耀
 098 日常本身就能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
 099 将日常变成冒险
 100 像量子飞跃一样,人生的剧变并不是突然而至的
 101 仅仅是水滴一样的一句话
 102 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第十章 进化
 103 我们的进化总是包含着勇气
 104 对美的敏感度
 105 未完成的完成
 106 有所取舍才能脱颖而出
 107 放手才能得到美
 108 所谓人生,就是自由自在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来吧,去找回属于自己的人生 说起来,遇到自凝心平先生,和他一起合著这本书,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个转折点。7 年前,我们因为每天写博客而结缘,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了一起工作的朋友,也成了秉持相同人生哲学的挚友。
 这本书完稿之后,我决定去中国太原旅行。在太原,经人介绍,一位男性企业家为我做向导,带我去佛教圣地五台山。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将去太原列入旅行计划,也没想到会在此地拜访位于深山的佛教圣地,更没有想到能和五台山寺院首屈一指的年轻住持相遇、结缘,并得到亲切交谈的机会。
 这位年轻的住持是这么定义佛教的:
 佛教,是处理生死关系的宗教,但是生是首要的。
 佛教是处理生存生活进化三者之间关系的宗教,但是佛教必须扎根于日常生活之中。
 佛教,是为了通过日常生活的种种考验,让个人的精神性得以进化而存在的。
 我很震惊。
 于我而言,此次来华旅行是超越日常生活的行为,在不可思议的异乡大地,完成了不可思议的相遇。僧人的话语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也回答了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关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觉得日常只是无法回头地流逝着,或者只是为了度过而度过,那我们由日常日积月累起来的人生该是多么无趣啊。
 不,可能有些人连这样的感觉都没有,根本无法察觉到自己的无趣吧。
 我认为生之欢喜,以及人生的种种有趣滋味都蕴藏在日常之中。
 也许藏在你满眶的泪水深处。
 也许藏在你听到的爽朗笑声之中。
 也许藏在你肌肤感受到的温暖里。
 山下英子 于山西省五台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