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售價:HK$
85.8

《
好望角系列丛书·桅杆上的帝国:西班牙史
》
售價:HK$
217.8

《
启微·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
售價:HK$
107.8

《
九色鹿·渤海国政治制度研究
》
售價:HK$
108.7

《
宠物造型设计与修剪(王欣)
》
售價:HK$
61.6

《
酱卤食品加工
》
售價:HK$
64.9

《
他惯会装乖
》
售價:HK$
52.8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1930年由程砚秋、焦菊隐、金仲荪先生创办的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对旧式的戏曲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如招收学生男女兼顾等。教育上采取中西结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尤其重视文化学习。剧目上既尊重传统,又注重改革创新,故此,培养出了一大批复合型(编、导、演、教)戏曲人才。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中华戏校近三百名学生,在京剧发展书写下了灿烂的一笔,他们是京剧艺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宋德珠、傅德威、李德彬、邓德芹、赵德钰、高德松、萧德寅、洪德佑、王德元、李和曾、王和霖、周和桐、齐和昌、徐和才、张和元、王金璐、赵金蓉、袁金绵、袁金凯、李金泉、储金鹏、沈金波、李金鸿、张金樑、陈金彪、林金培、郭金光、赓金群、李玉茹、白玉薇、侯玉兰、李玉芝、王玉让、王玉敏、张玉禅、贺玉钦、米玉文、孙玉样、费玉策、高玉倩、陈永玲、姬永周……这些曾蜚声剧坛的京剧大家,以艺术成就,折射出当年北平中华戏校办学的成功。程砚秋、焦菊隐、金仲荪等人的办学理念,至今仍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珍贵的史料,生动的述说;台上的辉煌,幕后的趣闻。
《菊圃钩沉: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谈往录》将通过该校的亲历者和当年中华戏校各届学生的子女对往事的回忆,让人们在丰富、翔实的图文之中,了解到中华戏校在十年办学期间,所走过的璀璨历程。
|
關於作者: |
刘连伦,中央电视台策划、编导,京剧编剧、导演、演员。张,总策划、监制、制片人。曾策划过幽默短剧、文献纪录片、专题纪录片、电影等。其中,电影《延安电影团》和《大碗茶》荣获电影百合奖。
|
目錄:
|
序——/张永和
建校元勋
程砚秋与中华戏校/程受珩曹川
菊圃瑶琴留韵意,氍毹锦瑟记华年——中华戏校之由来记
焦菊隐与中华戏校/张帆王甦
翁偶虹与中华戏校/肖艳杰
我在中华戏校/翁偶虹
学生回忆母校
学生简介
“德”字班
“和”字班
“金”字班
“玉”字班
“永”字班
历史瞬间
回忆父辈
社会报道
编者独白
后记
附录
|
內容試閱:
|
建校元勋——程砚秋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程派艺术创始人。1904年生于北京,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依,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
丽,改从桐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改学青衣,师从啸。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
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即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人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演出与导
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满腔义愤,编创了许多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等剧目。在反封建、反军阀内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反对压迫、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梅妃》等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而他的《锁麟囊》更是他全面展现程派艺术的不朽之作。
从1930年到1940年底,程砚秋创办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聘请燕京大学的焦菊隐为校长,后焦菊隐去法国留学,由金仲荪接替,程砚秋出任董事长。办学10年问,培养近300名学生。程砚秋废除了磕头、体罚等老班社的规矩。在舞台上,不准饮场,不准用检场人,不准用跪垫。
除了专业课程以外,还开设了文化课。其中包括国语、古文、历史、地理、美术、算术、音乐、音韵、英文、法文、日文等课程,其分量超过当时的初中。他还组织学生排练西方话剧等。程砚秋治理学校的突出思想,就是“演戏要自尊”。他常对学生们说:“你们要自尊,你们不是供人玩乐的戏子,你们是新型的唱戏的,是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砚秋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政协届会议。1950年当选代表。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总理介绍加入了中。
195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为他拍摄了电影艺术片《荒山泪》,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他和杨宝森合录了《武家坡》一剧。
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京剧艺术近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
着深远、重大的影响。学习程派并较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章遏云、新艳秋、赵荣琛、侯玉兰、王吟秋、李丹林、李世济、李蔷华等。
1958年3月9日,程砚秋因心脏突发梗塞在京逝世,年仅54岁。
P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