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86.9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96.8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42.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74.8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97.9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53.9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41.8
 
 
 | 
         
          | 內容簡介: |   
          | 南苑座落于北京龙脉中轴线正南的重镇,因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闻名遐迩,尤其近代以来,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南苑,更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南苑地处古永定河流域,地势低洼,泉源密布,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形几个很大的水面,那时紫禁城北的积水潭有北海子之称,于是这里就叫成了南海子,包括饮鹿池、眼镜湖、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一系列水域。加上流经这里的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为生物的繁衍创造了理想的水文条件,使得这一带水生和喜水的动植物繁盛起来。
 位于天子脚下、皇城近郊的这方水乡泽国自然不会无人问津,自辽金时起封建帝王就在这里筑苑渔猎;出生在草原又善骑射的蒙古人也看中了这块水丰草茂的游猎胜地。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燕京,在这里圈建了一个广40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南苑座落于北京龙脉中轴线正南的重镇,因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闻名遐迩,尤其近代以来,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南苑,更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南苑地处古永定河流域,地势低洼,泉源密布,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形几个很大的水面,那时紫禁城北的积水潭有北海子之称,于是这里就叫成了南海子,包括饮鹿池、眼镜湖、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一系列水域。加上流经这里的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为生物的繁衍创造了理想的水文条件,使得这一带水生和喜水的动植物繁盛起来。
 位于天子脚下、皇城近郊的这方水乡泽国自然不会无人问津,自辽金时起封建帝王就在这里筑苑渔猎;出生在草原又善骑射的蒙古人也看中了这块水丰草茂的游猎胜地。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燕京,在这里圈建了一个广40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赶走了所有居住在海子里的居民,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120里,谓之南海子。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风,就是指南海子一带。周辟四门,内建衙署,设总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负责管理。苑内分为四部分,各有一名提督管理,管辖海户400人。苑内设立二十四园,养育禽兽,种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贵族打猎享乐。后日渐荒芜,明隆庆年间,南苑已经很衰败。
 |  
         
          | 關於作者: |   
          | 刘仲华,1973年生,新疆焉耆县人。1991年至1998年,在兰州大学历史系读本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学术文化史。现为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  
         
          | 目錄: |   
          | 第一章 捺钵文化与南苑历史文化的缘起 一 延芳淀与春捺钵
 二 春水与建春宫
 三 京城体系与捺钵职能
 第二章 元明时期南苑地区皇家苑囿的形成
 一 元代飞放泊与南苑地区围猎活动
 二 明代南海子的扩建及皇家苑囿的形成
 三 明代海户的设置
 第三章 清前期南苑的发展与御园功能
 一 顺治至乾隆时期的南苑建设
 二 南苑管理与海户、苑户
 三 南苑与清前期御园理政
 四 皇帝行围与南苑大阅
 第四章 清后期南苑的衰败
 一 嘉庆时期南苑败象日益显现
 二 道光时期南苑的整顿
 三 咸丰至光绪时期南苑修缮与驻军防卫
 第五章 清末南苑放垦与苑囿变迁
 一 日渐强烈的放垦之议
 二 京畿社会动荡对南苑的破坏
 三 招佃垦种与南苑村落的发展
 第六章 南苑与京城生态文化
 一 水系治理与北京南部生态
 二 明清诗歌中的南苑风光
 第七章 民国时期南苑与北京南部变迁
 一 南苑阅兵、兵营和火车线
 二 南苑航空学校与南苑机场
 三 南苑之战:北京抗战史上的悲壮一幕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位于京城南中轴线起点永定门外二十里,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几乎伴随整个北京都城发展历程、见证北京历史发展的南苑,是与老北京城、紫禁城、三山五园同等重要,构成北京完整古都风貌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化区。
 第一,南苑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积淀地。
 南苑是中国历史上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互相融合、共同作用的地区,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历史见证。在辽代,南苑因地势低洼,多处有涌泉,被君主作为捺钵(意为皇帝的行营)之地。元代统治者也保留着草原民族的骑射习性,称南苑为下马飞放泊。明代永乐时扩建,周围筑土墙,设东、西、南、北四红门,又修建桥梁、寺庙、行宫,并定名为南海子。苑内奇花名树、飞禽走兽不计其数,南海子也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名曰南囿秋风。清代强调国语骑射,沿用南苑为皇家苑囿。1653年,清顺治帝在南苑接见了藏族宗教领袖五世达赖喇嘛。1780年,乾隆帝又在南苑德寿寺接见了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清朝皇帝在南苑的这两次接见,对于维护和稳定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管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康熙帝、乾隆帝在南苑举行大阅时,往往还邀请少数民族首领观赏并给予赏赐。1758年,乾隆帝在南苑举行大阅时,前来觐见的哈萨克、布鲁特、塔什罕等部首领一同观看了阅兵。南苑是辽金以后中国多民族文化在北京地区融合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北京能够长期成为大一统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积淀深厚的都城依托所在。
 第二,南苑是都城部分政治功能的承接地。
 在不同历史时期,南苑承载了封建社会都城的部分政治功能,直至清代成为功能独特的皇家苑囿。辽代政权由契丹民族创建,因其疆域辽阔和固有的政治文化习俗,建国后保留了随四季变化、逐水草畋猎的政治统治方式捺钵制度。而以宫殿坛庙为主的传统都城,无法满足像契丹等游牧民族所建立政权的政治统治需要。长于骑射的契丹王朝在南京(今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