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108.9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74.8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61.6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62.8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75.9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 編輯推薦: | 
         
         
           
            *一生阅读、批注《资治通鉴》达17次之多。他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又因为该书由司马光一人定稿,故修辞统一,叙事生动,文字优美,除了极高的史学价值外,还兼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资治通鉴》的原典卷轶浩繁,青少年读者阅读起来会非常吃力,我们精选原典中重要史事,以白话形式进行故事编写,既博采了原典的精髓,又贴近了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们借此博览历史,汲取文化滋养。这样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轻而易举地感知历史的脉络。
           | 
         
       
      
      
      
      
         
          | 內容簡介: |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bān)、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也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在我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与《史记》并列为我国官修史书的两座高峰,两部书的作者则被后世学者誉为史界两司马。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该书撷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即战国初)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即五代末),共16朝1362年的史实,为我国编年史中时间跨度*长的一部巨著。
           | 
         
       
      
      
      
         
          | 關於作者: | 
         
         
          |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 目錄: 
           | 
         
         
           
            周纪
 三家分晋 1
 豫让毁身复仇 7
 魏文侯贤德 9
 吴起的传奇人生 11
 即墨大夫和阿大夫 15
 商鞅变法 17
 孟尝君养士 21
 燕昭王求贤 23
 赵武灵王晚年糊涂 26
 赵奢收税 29
 范雎入秦国 30
 长平之战 34
 秦纪
 李牧计破匈奴 37
 李园计杀春申君 39
 韩非入秦 42
 秦灭燕国 45
 秦始皇焚书坑儒 48
 陈胜吴广起义 50
 赵高计杀李斯 54
 巨鹿之战 58
 汉纪
 韩信拜将 62
 田横和五百壮士 65
 封赏雍齿 67
 冒顿杀父夺位 69
 叔孙通制礼仪 72
 贯高行刺汉高祖 76
 韩信谋反 79
 萧规曹随 83
 张释之铁面无私 85
 直臣汲黯 89
 苏武与李陵 91
 边塞不可撤除 97
 赵飞燕姐妹 101
 朱云折槛 104
 硬脖子县令董宣 106
 马太后拒封外戚 108
 虞诩计破羌人 111
 黄巾军起事 114
 魏纪
 曹丕代汉称帝 117
 刘备病逝白帝城 120
 诸葛亮病逝军中 122
 考察人才的办法 125
 司马懿设计诛曹爽 130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34
 嵇康被杀 137
 姜维复国未遂 140
 晋纪
 羊祜有盛德 144
 守丧制度 147
 何曾无德 149
 八王之乱的序幕 151
 陆机之死 156
 刘聪杀晋怀帝 159
 石勒设计杀王浚 161
 汉国靳准谋反 165
 东晋王敦作乱 168
 乡愿王导 171
 后赵石虎父子相杀 174
 前秦苻生好杀 176
 慕容垂投奔前秦 180
 苻坚亡国 184
 刘裕破广固城 188
 王镇恶灭后秦 191
 宋纪
 崔浩佞神仙术 196
 拓跋焘计破统万城 199
 刘义康谋篡 202
 沈璞保卫盱眙 205
 太子刘劭弑刘义隆 208
 天生杀虐狂刘昱 211
 齐纪
 范缜论灭神 215
 王融横死 217
 孝文帝迁都洛阳 220
 孝文帝善施小惠 223
 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制 225
 梁纪
 六镇叛乱 227
 湛僧智有大量 230
 名将崔延伯之死 232
 萧宝夤自立未遂 235
 尔朱荣立新帝 239
 昭明太子忧死 243
 梁武帝以小智治国 245
 韦孝宽守玉壁 251
 侯景之乱 254
 陈纪
 高洋暴虐无道 259
 高演夺位 263
 陈文帝立储君 266
 名将斛律光之死 268
 北周灭北齐之战 271
 杨坚代北周称帝 275
 隋纪
 杨广阴谋夺位 279
 杨谅谋反 283
 杨玄感谋反 286
 瓦岗军暴动 291
 李渊起兵 295
 李密杀翟让 300
 唐纪
 禁军绞死隋炀帝 303
 李世民匹马退突厥 307
 李世民兄弟相残 309
 唐太宗善纳谏 313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316
 武则天垂帘听政 319
 李隆基诛韦氏 324
 太平公主伏诛 328
 卢怀慎有大量 332
 大门艺投奔唐朝 335
 唐玄宗晚年穷奢极欲 337
 哥舒翰失潼关 339
 回纥助唐军收复二京 343
 郭子仪收复长安 347
 唐肃宗处罚叛臣 351
 唐德宗施小惠 354
 藩镇刺杀武元衡 356
 朝廷诱杀王弁 359
 牛僧孺姑息养奸 362
 维州事件辨析 364
 唐武宗灭佛 367
 王仙芝黄巢造反 370
 朱全忠诛清流 373
 后梁纪
 周德威柏乡败后梁 375
 李存勖擒杀刘守光父子 379
 朱友珪杀朱全忠 384
 朱瑾除害 386
 后唐纪
 王彦章不事二主 389
 李存勖灭后梁 392
 李从珂赏兵夺位 395
 高从诲通达 400
 后晋纪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402
 后晋军破契丹 406
 杜重威降契丹 409
 后汉纪
 刘知远称帝 412
 郭威计杀赵思绾 415
 郭威讨伐李守贞 418
 郭威称帝 422
 后周纪
 高平之战 426
 盖棺定论说冯道 430
 周世宗征淮南 433
 周行逢任武平节度使 437
           | 
         
       
      
      
      
         
          | 內容試閱: 
           |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bān)、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我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与《史记》并列为我国官修史书的两座高峰,两部书的作者则被后世学者誉为史界两司马。
 该书撷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即战国初)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即五代末),共16朝1362年的史实,为我国编年史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巨著。作者按照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将1362年的史实按时间顺序记写,将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事件能够全面了解。由于该书主要撷取历代政治军事的经验教训,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早年忧虑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编年体一书,以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这些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事件来警示后人。毛泽东一生阅读、批注《资治通鉴》达17次之多。他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又因为该书由司马光一人定稿,故修辞统一,叙事生动,文字优美,除了极高的史学价值外,还兼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资治通鉴》的原典卷轶浩繁,青少年读者阅读起来会非常吃力,因此我们着意撷取其精要,抽出条目,并添加题目,编撰成了此书,目的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读者对原典有一个大致印象,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作用。我们在编撰时保留了原典历史叙事的主干,这样,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轻而易举地感知历史的脉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