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幸福博弈论
》
售價:HK$
75.9

《
时刻人文·金钱舞动的东海:货币与奢侈的15—16世纪
》
售價:HK$
85.8

《
时刻人文·保卫共和之都:法国大革命后期巴黎治安体系的建设(1795—1800)
》
售價:HK$
85.8

《
相爱的奥秘:爱的深度解码
》
售價:HK$
85.8

《
余生:清代宦官社会史
》
售價:HK$
74.8

《
诡舍4 隐秘之地
》
售價:HK$
54.8

《
“十五五”与2035中国
》
售價:HK$
74.8

《
被杀死的真理子 尸人庄谜案 作者今村昌弘全新青春冒险小说
》
售價:HK$
61.6
|
| 編輯推薦: |
《索尔之子》
一部像考古工作一般深入大屠杀这个我们之间的黑洞的电影
一次在光与影、黑与白、清晰与虚化中对四张幸存照片的直接见证
《走出黑暗》
一封艺术史家写给电影导演的长信
一次对大屠杀所打开的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的追问
|
| 內容簡介: |
围绕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记忆和见证的可能性,《索尔之子》导演拉斯洛奈迈施成功地将这个不可再现的魔鬼再现于银幕,他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艺术史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剖析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面对历史的黑洞,我们可以做什么?走出黑暗,是可能的吗?这是法国著名艺术史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在写给《索尔之子》导演拉斯洛奈迈施的长信中试图探寻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
四张从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幸存的照片构成了《索尔之子》核心情节所主要参照的历史证据,这些照片重新把大屠杀不可再现与不可想象的问题带回我们的视野。在本书附录的《四张从地狱抽出的底片》一文中,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结合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回忆,梳理了这四张重要的历史照片的背景与来历。
围绕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记忆和见证的可能性,《索尔之子》导演拉斯洛奈迈施成功地将这个不可再现的魔鬼再现于银幕,他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艺术史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剖析
面对历史的黑洞,我们可以做什么?走出黑暗,是可能的吗?这是法国著名艺术史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在写给《索尔之子》导演拉斯洛奈迈施的长信中试图探寻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
四张从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幸存的照片构成了《索尔之子》核心情节所主要参照的历史证据,这些照片重新把大屠杀不可再现与不可想象的问题带回我们的视野。在本书附录的《四张从地狱抽出的底片》一文中,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结合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回忆,梳理了这四张重要的历史照片的背景与来历。
电影理论学者李洋(大旗虎皮)所撰写的译后记在全面回顾西方大屠杀电影的历史的基础上讨论了其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1953 ),法国著名哲学家、艺术史学家,任教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迄今为止,迪迪-于贝尔曼已出版50多本关于图像理论与历史的著作,研究领域涵括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当代政治图像、阿比瓦尔堡和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遗产的继承和拓展。他曾在多所大学及学术机构讲学,并在世界各地策划了多个大型学术展览。
◎译者简介
◎作者简介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1953 ),法国著名哲学家、艺术史学家,任教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迄今为止,迪迪-于贝尔曼已出版50多本关于图像理论与历史的著作,研究领域涵括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当代政治图像、阿比瓦尔堡和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遗产的继承和拓展。他曾在多所大学及学术机构讲学,并在世界各地策划了多个大型学术展览。
◎译者简介
李洋,网名大旗虎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制片人,主要研究电影理论与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欧盟大学委员会伊拉斯谟计划高级访问学者。著有《莱昂内西部片中的手势:电影动势语言分析导论》、《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主编新迷影丛书,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
| 目錄:
|
目录
总 序 |重拾拜德雅之学
走出黑暗:写给《索尔之子》
附 录 | 四张从地狱抽出的底片
译后记 |西方大屠杀电影的历史及其伦理困境
|
| 內容試閱:
|
亲爱的拉斯洛奈迈施:
您的电影《索尔之子》(Fils de Saul)就像一个魔鬼,一个必要的、严谨的、有益但无辜的魔鬼。这是叙事风险和美学风险极高的赌博的结果。这样一部描写 1944 年发生在奥斯维辛-比尔克瑙(Auschwitz-Birkenau)集中营里纳粹行刑队(Sonderkommando)这个真正的庞然巨兽(Bhmoth)的电影,怎么能不变成魔鬼呢? 怎么能不成为我们每周都能看到的以虚构之名拍出来的电影故事中的那种魔鬼呢? 您的电影就不是虚构吗? 不,当然也是,但它是一种符合影片描绘的特定历史真实的既谦逊又充满胆识的虚构,其中有等待被发现的证据。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我好几次都忍不住想闭上眼睛,但是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一切,在短促的时间内又返回黑暗中。这部电影本身闭上了眼睛(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正因如此,黑暗取代了这种残酷,给我提供了呼吸的时间和空间,让我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短促的呼吸之间得以喘息。这是什么样的考验!而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显示方式(mise en lumire)!如此多的影像和您故事中不停歇的富有节奏的声音所构成的地狱,真是一种考验。但这种考验是必要的、丰富的!
就像其他人一样,我也是武装着某些背景知识走进黑暗的电影院的,当然这些知识是不全面的。每个人都会大概了解这段与您(电影里)的故事有关的(历史)故事,知道纳粹的死亡机器和纳粹行刑队。这是由犹太囚徒组成的特殊队伍,做着非常骇人的工作,在您影片的开始就被阴冷地展示在一张硬纸板上,通过 Geheimnistrger 这样的表述得以明确,意思是携带秘密的人。您的(虚构)故事从黑暗开始(sort du noir),它本身携带着秘密,只不过是带向光明(porter la lumire)。它把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一个特遣队员如地狱般的命运从故事(现实)的一端带向另一端:影片中每一个镜头都是从各种史料和证物中直接得到支撑的,来自您在《大屠杀历史研究》(Revue dhistoire de la Shoah)杂志 2001 年《灰烬中的声音》(Des voix sous la cendre)专号上发现的秘密手稿。
正是因为我也曾经看过这些史料,您影片中的画面和呼喊让我无法抵抗,不知道如何自我保护。它以各种方式钳住我的喉咙。首先,我必须向您承认,影片让我重新面对我最古老、最痛苦的噩梦。其中没有任何个人的东西:您向我们揭示了噩梦具有的与真实的结构同样强烈的力量,进而揭示了与噩梦的结构具有的同样强烈的电影的力量,真实在其中细密编织。我立即想到了建构您讲述的现实的这些情境,当然首先来自像菲利普穆勒(Filip Mller)或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这样的幸存者保留的证据,这些情境不会为任何人停下来。生命的全部能量,包括发明的能力、诡计、决定、固执以及把握最不可能的机会的天赋,而这一切都走向了死亡审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