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一寸灰(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75.9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43.8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云冈石窟全集》的出版,填补了我国云冈石窟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抢救性地采集记录了这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手视觉资料,运用图像学理论,以经证像、以史证像,代表了云冈学研究的新高度,彻底扭转了云冈在中国、研究看国外的局面,是提振民族志气、不断树立文化自信的新成绩。《全集》已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国家改革和发展项目库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 
         
       
      
      
      
      
         
          | 內容簡介: | 
         
         
           
            《云冈石窟全集》是一套全面反映云冈石窟不同时期、不同洞窟、不同艺术风格与艺术特点的全集性图典。是以摄影、测量、扫描、描绘等手段获取的图片资料为主,依靠云冈石窟开凿以来的所有史料,集数十年的学界研究成果,以客观、可靠的文字,全面记录云冈石窟的大型、多卷本书籍。全集共20卷,以分窟分卷的形式编目,用图12710张,收录造像59265申,编号洞窟45个,并编排若干篇研究相关洞窟文化艺术特点的专业学术论文。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云冈石窟制式规模宏大,造像内容丰富,雕刻艺术精湛,形象生动感人。这座象征北魏拓跋皇权的伟大艺术宫殿,吸收并融汇了古代各民族多元文化,代表了5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水平,是人类文化雕刻艺术史上无与伦比的瑰宝。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千五百多年来,云冈石窟经风沐雨,造像风化残泐堪忧。过往图册拍摄多着眼暂时完美的佛像,而那些残存的形象一年一年地,就这样默然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不复存在。即便是保存*完善的造像,在大自然的力量下,消失殆尽也是不可逆的最终命运。为之采集影像资料,进而建档立案,精挑细选,结集出版以此种方式留住变迁中的完美艺术,此次全集是一部抢救性的石窟档案。
           | 
         
       
      
      
      
      
      
         
          | 目錄: 
           | 
         
         
           
            第一卷(第1-4窟) 
 第二卷(第5窟) 
 第三卷(第6窟上) 
 第四卷(第6窟下) 
 第五卷(第7窟) 
 第六卷(第8窟) 
 第七卷(第9窟) 
 第八卷(第10窟) 
 第九卷(第11窟) 
 第十卷(第12窟) 
 第十一卷(第13窟) 
 第十二卷(第14窟、15窟、16-1窟) 
 第十三卷(第16窟) 
 第十四卷(第17窟) 
 第十五卷(第18窟) 
 第十六卷(第19窟) 
 第十七卷(第20窟) 
 第十八卷西部一(第21-31窟) 
 第十九卷西部二(第32-45窟) 
 第二十卷(出土文物)
           | 
         
       
      
      
      
         
          | 內容試閱: 
           | 
         
         
           
            东方佛教的第一圣地 
 张?焯 
  《增一阿含经》云,佛为波斯匿王解梦曰:梦澄水四边清、中央浊者,当来众生非法欲行,常怀贪嫉,与邪法相应,中国众生好喜斗乱,边国人民无有诤讼也。当来末世,法应如此。按《增一阿含经》公元384年译于前秦长安;中国者,释迦牟尼生活的中印度之谓;波斯匿王请佛解梦故事,大约诞生于公元后的贵霜王朝。该故事虽系假托,却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前身)依然强势,而佛法转往周边地区的历史现状,并准确预言了世界佛教发展的趋向。大致而言,从佛陀涅槃五百年开始,印度佛教在异国他壤茁壮成长,不断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在遥远的东方,公元5世纪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佛教的兴盛与云冈石窟的开凿,便是西来像法在华夏大地奏响的一曲惊世乐章。 
 一、佛教东传的波浪式轨迹 
 释迦牟尼的生前死后,佛教主要传播于印度的恒河中游一带。公元前3世纪中叶,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君主阿育王在统一印度的战争中,因杀戮过多,心生忏悔而皈依佛门。他巡礼佛 
 迹,颁布敕令,广建塔寺,开凿石窟(图1),并在华氏城(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举行了第三次佛典结集,印度佛教盛极一时。当时阿育王派遣出国传教的僧侣,足迹北达辛头河(今印度河)上游,南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海岛。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的中亚山区,扼东西交通要冲,既是印度河、阿姆河、锡尔河、塔里木河等大河的发源地,又是古代印 
 度、波斯、中华、希腊、罗马等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汇之所。在今天印度河上游的克什米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山间谷地,曾经沐浴古印度文明的曙光;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文化又在这里生根发芽。阿育王所遣沙门宣讲的佛经故事,在感化北印度居民的同时,也激发了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罽宾(即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地区)等地信众对佛陀神话与形象的新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