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588.8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221.8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68.4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20182032),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编写的,将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人员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养融为一体加以介绍,以典型故障诊断和主要零部件维修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汽车各系统的故障现象、故障机理、检测诊断和维修方法。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汽车诊断基础、汽车维修基础、汽车诊断与维修设备、汽车发动机的诊断与维修、汽车底盘的诊断与维修、汽车电气系统的诊断与检修、车载网络系统的故障诊断、汽车车身的检测与修复。
 本书既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群的教材,还可供广大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汽车使用与维修人员、汽车运输与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  
         
          | 目錄: |   
          | 前言 第1章汽车诊断基础1
 本章教学要点1
 导入案例1
 11概述1
 111常用术语解释1
 112汽车检测、汽车诊断及汽车维修的
 关系2
 12汽车技术状况3
 12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特征3
 122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因素3
 13汽车故障机理5
 131汽车故障及其分类5
 132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6
 133汽车故障的成因8
 14汽车故障诊断14
 141汽车故障诊断参数与标准14
 142汽车故障诊断方法17
 15汽车故障诊断分析18
 151故障树分析法18
 152汽车故障诊断流程图19
 本章小结20
 思考题20
 第2章汽车维修基础22
 本章教学要点22
 导入案例22
 21概述22
 211汽车维修制度的概念与指导
 思想22
 212汽车维修制度的发展24
 213汽车维修新思维26
 22汽车维护制度28
 221汽车维护周期28
 222汽车维护作业要求28
 23汽车修理制度及工艺36
 231汽车修理作业的基本方法36
 232汽车修理工艺过程37
 24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38
 241汽车零件检验方法概述38
 242汽车零件隐蔽缺陷的检验方法40
 243汽车零件平衡的方法42
 25汽车零件的典型修复方法44
 251机械加工修复法44
 252焊接修复法46
 253校正修复法49
 本章小结50
 思考题51
 第3章汽车诊断与维修设备52
 本章教学要点52
 导入案例52
 31汽车诊断设备和检测设备53
 311汽车诊断设备53
 312汽车检测设备54
 32汽车维护与修理设备57
 321汽车维护设备57
 322汽车修理设备60
 本章小结62
 思考题62
 第4章汽车发动机的诊断与维修63
 本章教学要点63
 导入案例63
 41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
 诊断与维修64
 411概述64
 412常见故障诊断64
 413气缸密封性能的检测与故障
 诊断66
 414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件的检修77
 415配气机构主要零件的检修93
 42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诊断与维修99
 421概述99
 422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使用与
 维护103
 423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
 方法104
 424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
 诊断113
 425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传感器的
 检修117
 426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ECU的
 检修135
 427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执行器的
 检修136
 428燃油供给系统的油压检测143
 43柴油机电控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44
 431概述144
 432柴油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146
 433柴油机电控系统主要元件的
 检修148
 44润滑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52
 441概述152
 442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153
 443润滑系统的维护155
 444润滑系统机油泵的检修158
 45冷却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60
 451概述160
 452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161
 453冷却系统的维护162
 46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诊断164
 461发动机常见异响的诊断164
 462发动机故障的波形分析171
 463发动机故障的数据流分析176
 47发动机的装配、磨合与评定182
 471发动机的装配182
 472发动机的磨合183
 473发动机修理竣工质量的评定185
 本章小结186
 思考题187
 第5章汽车底盘的诊断与维修188
 本章教学要点188
 导入案例188
 51传动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88
 511概述188
 512离合器的故障诊断与检修189
 513手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检修198
 514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05
 515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与
 检修217
 516驱动桥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20
 52行驶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26
 521概述226
 522行驶系统的维护227
 523行驶系统的故障诊断229
 524行驶系统的检修232
 53转向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35
 531概述235
 532车轮定位的检测237
 533转向系统的维护240
 534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44
 54制动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50
 541概述250
 542制动系统的维护251
 543液压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255
 544驻车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
 检修257
 545ABS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59
 546带ESP的ABS的故障诊断与
 检修261
 547制动系统主要零件的检修262
 本章小结265
 思考题265
 第6章汽车电气系统的诊断与
 检修266
 本章教学要点266
 导入案例266
 61汽车电源系统的诊断与检修266
 611概述266
 612汽车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68
 613交流发电机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69
 62汽车起动系统的诊断与检修271
 621概述271
 622起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72
 63汽车点火系统的诊断与检修274
 631概述274
 632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74
 64汽车辅助电气系统的诊断与检修280
 641电动车窗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80
 642电动座
 |  
         
          | 內容試閱: |   
          | 随着汽车电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汽车相关的新结构、新技术不断涌现,汽车诊断及维修技术呈现机、电、液融合的趋势,汽车诊断与维修相互渗透,汽车故障诊断已是汽车维修工程的核心工作。 本书将汽车检测、诊断、维修人员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养融为一体加以介绍,以汽车典型故障诊断和主要零部件维修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车辆各系统尤其是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现象、故障机理、检测诊断及维修方法。汽车诊断方面的内容以典型车型各系统常见故障现象为出发点,综合传统和现代的诊断方法,以汽车故障诊断思维及故障排除流程为重点;汽车维修方面的内容以汽车维护和修理过程中各关键部位检查、调整,主要零部件检修,总成件装配调试为重点。
 本书按照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编写,坚持“四个突出”,即“突出基础、突出特色、突出应用、突出技术”, 打破传统教材的体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专业能力及素质培养方面的内容,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实现“知行合一”。
 本书在介绍了汽车诊断基础、汽车维修基础、汽车诊断与维修设备之后,重点讲解了汽车发动机的诊断与维修、汽车底盘的诊断与维修、汽车电气系统的诊断与检修、车载网络系统的故障诊断、汽车车身的检测与修复。
 本书条理清晰,内容系统、新颖,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简化了冗长的理论分析,突出了现代车辆电子控制系统诊断与维修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注重机、电、液等疑难故障诊断思维的培养。
 本书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20182032),其内容涵括了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编号:16KJB580007、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江苏省高校高级访问学者项目资助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书由王冬良、徐志军任主编,蔡俊、许兆棠、李和任副主编。全书内容由王冬良进行统稿。编写分工如下:三江学院王冬良编写第1章、第4章、第6章和第7章;南京农业大学李和编写第2章、第8章的81节和82节;淮阴工学院许兆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蔡俊编写第3章的31节;三江学院秦洪艳、康杰编写第3章的32节;北京联合大学徐志军编写第5章; 三江学院季丰、池敦胜编写第8章的83节。
 本书由东南大学陈南教授主审。他在主审过程中提出了诸多指导性的意见,使全书结构更为严谨,在此深表谢忱!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专著、教材、期刊资料,在此向原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三江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各位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