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86.9
 
 
 | 
         
          | 編輯推薦: |   
          | 故宫学专家向斯新著《两岸故宫的前世今生》出版发行: 承载国之瑰宝的殿堂,典守历史文物的历程,是两岸故宫人的无尽情怀。迎故宫600岁华诞力作,文化名家赵珩、贾英华倾情寄语,联袂推荐! |  
         
          | 內容簡介: |   
          | 《两岸故宫的前世今生》系故宫学专家向斯为迎故宫600岁华诞的力作,作者在故宫博物院工作30余年,翻阅大量宫廷史料、档案,本书采用多年研究心得成果及权威文献精心著述而成,全书分为九章:一、清室善后委员会,二、筹备成立故宫博物院,三、故官博物院闻名于世,四、故宫文物南迁,五、颠沛流离的珍宝,六、故宫盗宝案真相,七、伦敦国际艺展令世界惊叹,八、三希国宝颠沛流离,九、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前言《宫廷是蓝色的梦》点睛。 |  
         
          | 關於作者: |   
          | 向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图书馆副馆长,当代著名宫廷历史专家、作家,有故宫活字典之称,与贾英华、那根正并称为晚清三剑客。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宫廷善本》《书香故宫》《天禄珍藏》《帝王生活》《宫闱秘史》《皇朝天运》《女人慈禧》《最后的紫禁城》《珠联璧合:两岸故宫文物故事》等。三十余年间,先后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和韩国出版相关著作达三十多本,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  
         
          | 目錄: |   
          | 前言:宫廷是蓝色的梦.................................................. 001 一、清室善后委员会................................................................ 001
 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 001
 清点皇宫古物.................................................................... 008
 二、筹备成立故宫博物院......................................................... 013
 故宫博物院成立庆典.......................................................... 014
 风云突变........................................................................... 022
 复宫运动........................................................................... 029
 废除故宫博物院议案风波............................................ 049
 三、故官博物院闻名于世......................................................... 061
 宫廷珍宝库古物馆...................................................... 063
 宫廷图籍库图书馆...................................................... 065
 宫廷文献库文献馆...................................................... 068
 四、故宫文物南迁................................................................... 073
 故宫三大馆紧急行动 ........................................................ 074
 分批南迁........................................................................... 082
 文物点收........................................................................... 088
 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090
 
 五、颠沛流离的珍宝................................................................ 097
 由湖南转运贵州................................................................. 100
 由汉口转运四川................................................................. 106
 由陕西转运四川................................................................. 118
 从重庆到南京到台湾.......................................................... 144
 六、故宫盗宝案真相................................................................ 169
 冤案起因........................................................................... 170
 监察院派员调查................................................................. 173
 易培基被迫逃亡................................................................. 181
 再次提起公诉.................................................................... 182
 易院长抱恨而终................................................................. 189
 七、伦敦国际艺展令世界惊叹.................................................. 193
 参展艺术珍品.................................................................... 199
 从吴淞口到伦敦................................................................. 200
 艰难的回国之路................................................................. 211
 八、三希国宝颠沛流离............................................................ 217
 九、台北故宫博物院................................................................ 227
 古物珍藏........................................................................... 237
 古籍珍藏........................................................................... 239
 后记..................................................................................... 241
 |  
         
          | 內容試閱: |   
          | 前言:宫廷是蓝色的梦 宫禁森严
 宫廷,就像蓝色的梦,飘渺神秘,只能仰望,不可企及。
 紫禁城,是明清现代的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生活在这里。
 故宫,在紫禁城的故址上建立起来的皇家博物院,以故宫三大馆闻名遐迩:古物馆,收藏宫廷百万珍宝;图书馆,收藏宫廷约80万册珍贵善本古籍;文献馆,收藏宫廷上千万件珍稀档案。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整座皇宫,有980余座宫殿,8728间房屋;故宫珍藏宫廷文物,186万余件,文物占百分之92。
 皇帝生活的紫禁城,是全国一流的建筑大师、堪舆大师精心设计、建造的宫殿;皇帝生活的前朝,是中国皇权的象征,是帝国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皇帝后妃越剧的后宫,是宫廷禁地,没有皇帝特别降旨,任何人不得越雷池半步。
 中国的帝制时代漫长,长达2132年。全国一流的儒学大家、一流的智者、一流的宰辅大臣精心设计、管理后宫,称为六宫制度。
 京城之中,八旗精锐,组成禁卫军,守卫都城。上三旗护军营,守卫皇城、皇宫。内务府三旗护军营,守卫后宫;皇太后、皇后、嫔妃出入宫廷,由内务府护军营中功臣后裔组成的豹尾班侍卫护驾。
 宫中,设侍卫府,首领是领侍卫内大臣,武功卓著的宫廷侍卫950人组成皇帝侍卫亲军,包括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
 侍卫夜间值班,称为宿卫,由领侍卫内大臣、禁卫军前锋营统领、护军营统领、内务府大臣分六班统领,轮流值班。
 每天,太阳升起时,各大宫门徐徐打开;每天,太阳东山时,管事的敬事房太监站在乾清门,大声吆喝:大人门,下钱粮了!守门侍卫应声喝道:上锁啦!敬事房太监扭头向北,大声喊道:灯火-小心!
 掌管各大宫门大小太监们,应声唱和:灯火-小心啊!声音宏亮,此起彼伏。敬事房太监巡视各大宫门,各大宫门太监恭恭敬敬,立即回话:大人,已经下钱粮啦
 !这时,内廷五门八殿十三座重要门户,全部郑重关闭,一一关门、落锁。
 《甄环传》、《延禧攻略》等宫廷剧火爆,引起了全体华人对于宫廷的浓厚兴趣。
 其实,这些宫廷剧,只是一些不懂宫廷生活和宫廷历史的作家凭空编造的臆想宫廷,与中国真实的宫廷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宫廷,由一流大臣精心设计,严格管理;由六大侍卫系统负责守卫,任何人不得越雷池半步;宫禁森严,管理严密,秩序井然:
 1、宫廷,是皇帝的家,只有皇帝可以随意出入;
 2、皇帝之外,包括亲王、皇子、皇亲国戚等所有男性,绝对不可能进入后宫,绝对不可能与皇帝后妃有任何见面的机会;
 3、为皇帝服务的御医、御厨等等,绝对不可能与后妃单独见面;
 4、为了确保皇帝一姓血脉之传承,皇帝之外,任何人,没有任何机会,也绝对不可能见到皇帝的后妃;
 5、宫廷禁地,没有皇帝宣召,亲王、首辅、文武大臣等等,不可能进入后宫,更不可能夜间在皇宫逗留、闲逛、品茶、喝酒;
 6、宫中后妃,有自己的宫院,只能在院中行动,绝对不可能随意串门,更不可能半夜到别的嫔妃宫中留宿。
 如履薄冰
 八十年代,我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故宫博物院。每天,像上朝一样,在紫禁城西北部的寿安宫上班。这里风景如画,曾是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生活的地方。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一恍,30余年了。
 说实在的,在故宫工作,既是一个光鲜的职业,也是一个高危的职业,为什么?
 每天,守护着186万件宫廷文物,文物的最大特点就是独一无二,不可再造。因此,每天工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宫廷珍宝,价值连城,每天,接触着价值数千万的珍贵文物,必须了无杂念,心无旁骛,不会有任何私心杂念,更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
 当然,历朝历代,面对宫廷珍宝,监守自盗、随意盗窃者,比比皆是,甚至于蔚然成风。偷盗,一直是宫中屡禁不止的顽疾。
 我在宫中上班,30余年,经历了许多事情,也感受了多起宫中盗窃。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刚上班时,就在寿安宫办公室办公。当时,人们很淳朴,工作环境也很朴实:桌子,是康熙时期的紫檀嵌镙钿方桌;椅子,是乾隆时期的金丝楠木圈椅;库房中,有文房用品,有大量御笔写经,有许多珍稀文物,等等,所有这些文物,许多都是没有帐目的。
 每天,我们按步就班地工作,手摸文物,心无旁骛,一一登记造册,建立帐薄,建卡归库。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保护文物,珍藏国宝,心如止水,年年如此。现在,回想起来,我感到非常欣慰,感到心安理得,这种对文物的珍爱,对国宝的敬畏,可能就是故宫守宝人的一种特有精神。
 寿安宫行走
 朋友们进宫,经常开玩笑,尊称我是文渊阁大学士寿安宫大学士。
 其实,大学士,岂止我等材料可以担当的。
 有时,自己戏称,我是寿安宫行走。说实在的,即使是行走,我也不配,那也不是一般人物可以担当的。
 行走,本来是很简单的名词,就是通常说的走路。
 宋代时,从大诗人苏轼开始,将行走正式引入诗中,使普通行走,成为赞颂佛经的名句。
 文豪苏轼是大才子,他在 《小篆般若心经赞》中称:
 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墙壁。
 纵复学之能粗通,操笔欲下仰寻索。
 明代时,行走之意引申开来,用于来往。
 明代作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称:从此以后,把那一半赊钱为由,只做问兴哥的消息,不时行走。
 清代时,普通行走身价百倍,变成了中枢机构之中皇帝十分倚重的重要人物之重要职务。
 后来,渐渐形成制度,将不设专官的机构或者不设专任的官职,称为行走。比如,乾清门行走、军机章京上行走、军机处上行走。
 可以说,有清一代,尤其是晚清时期,行走之职,基本上是皇帝十分信任之人,授予行走之职,只是因为资历不够,或者是想等待更好的时机、更好的职位,给予特别重用。
 清廷规定,凡是不属于专设官职,调充某项职役者,均称行走。行走,入值办事之意。
 清制,临时调充某项职务而尚未给以正式官衔者,称在某处或某官上行走,无定员。比如,御前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行走,南书房行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等等。
 《两岸故宫的前生后世》,记载的是一个我所知道的真实故宫,一个我所经历的全面故宫,一个透明的、与众不同的故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