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85.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209.0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85.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424.8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587.6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81.4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88.5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184.1
 
 
 | 
         
          | 編輯推薦: |   
          | 这本诗集似乎只有一个主角,就是自然。是自然,时常召唤周洁来到自然之中;是自然,给予她放松、字样甚至疗愈;是自然,不断刷新她的审美眼光和诗性心灵,让她看见更美的自然和自己;当然,也是自然,春夏秋冬摇曳多姿地跃动在她一首又一首诗作里。 |  
         
          | 內容簡介: |   
          | 该书以四时为序,精选汇编了作者近年创作的古体小诗100首。这些作品,记录了作者对自然风物与季节流转所引发的感兴与情思,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短小明丽,轻快自然,清新可读。 |  
         
          | 關於作者: |   
          | 周洁,广州出生,中学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先后在澳门、广州和香港多家媒体工作,曾用笔名子语发表诗作。 |  
         
          | 目錄: |   
          | 春 清静的龟  3
 春花  5
 立春  7
 春晓  9
 四季桔  11
 春望  13
 早春之木  15
 海滨春夕  17
 锦鲤与龟  19
 赏花有感  21
 城里的月光  23
 春日  25
 春色如许  27
 小树与老树  29
 春日看花  31
 春游湿地  33
 树  35
 看花  37
 绿  39
 院子里的白百合  41
 听鸟  43
 清明  45
 屋苑晚春  47
 汉字  49
 咏兰  51
 香港仔海滨的黄昏  53
 桃花  55
 父子骑膊马  57
 叶子  59
 志莲净苑  61
 缘  63
 又是一年三月三  65
 闲适的猫  67
 暮春雨后  69
 水仙  71
 夏
 夏夕望月  75
 黄昏的海旁  77
 仲夏黄昏  79
 仲夏夜之月  81
 季夏黄昏  83
 立夏  85
 初夏木棉  87
 草原初夏  89
 沙漠日落  91
 荷池初夏  93
 雨中庭园  95
 鲤鱼门的黄昏  97
 盛夏东湖的早晨  99
 台风过后的黄昏  101
 月下悠闲的牛  103
 初荷出水  105
 秋
 秋梨  109
 渔港落日  111
 秋夜  113
 深秋日落  115
 杂感  117
 秋天的稻田  119
 立秋过后的香江  121
 步月  123
 初秋  125
 秋果  127
 初秋午后的东山湖  129
 初秋静美的海滨  131
 公园里的老树  133
 重阳看海上日出  135
 秋日黄昏深圳湾  137
 码头黄昏  139
 秋云  141
 湖桥  143
 秋雨  145
 冬
 元旦感怀  149
 黄昏  151
 冬日黄昏看日落  153
 帆影  155
 初冬黄昏  157
 读书  159
 匆匆  161
 桃木梳子  163
 冬至的香港仔黄昏  165
 假日黄昏的枫香林  167
 港大校园一隅  169
 梁园夕照  171
 梁园一隅  173
 冬日维港的傍晚  175
 锦鲤  177
 咏菊  179
 满月  181
 维港两岸  183
 雨后郊外  185
 九乡惊魂峡  187
 丽江古镇的清晨  189
 丽江黑龙潭的早晨  191
 丽江观音峡的黄昏  193
 丽江玉水寨  195
 初冬游园赏金丝竹  197
 莲池  199
 南莲园池一隅  201
 平安夜的维港  203
 二○一五岁末  205
 猫猫黄昏来看海  207
 后记  208
 |  
         
          | 內容試閱: |   
          | 自然总是呈现心灵的色彩 谭庭浩南方日报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2019 年7 月4 日
 
 周洁的诗,我最早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多的时候三天两头就有一首。她住在香港,平日不忙,时常出门走走,散步晃荡,登山观海,让自己沉浸在大自然之中,物我两忘,相看两不厌;乘兴而往,兴尽而返,心有所感,便发而为诗。朋友圈里,她喜欢把刚刚创作出来的诗,用她那手漂漂亮亮的字,清清爽爽抄录在便笺上,再配搭一张照片:正是照片上的风景触发了她的诗思与灵感。本书左图右诗的结构,即源自她在朋友圈的呈现习惯。
 周洁将她自己这本诗集命名为《四时佳兴》,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大家一望而知,书名取自宋代大儒程颢《秋日偶成》一诗: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汪曾祺先生非常喜欢其中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两句,他曾经用这两句和另两句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来表达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作态度。汪先生去世前给《南方周末》开过一个专栏,就叫《四时佳兴》。
 这四个字,也足以标示周洁这本诗集的鲜亮特色。诗从何来,诗状何物,诗寄何情在在植根于四时佳兴所包含的自然生机和四季流转当中,尤其是由此而生的种种感发兴起当中。这本诗集似乎只有一个主角,就是自然。是自然,时常召唤周洁来到自然之中;是自然,给予她放松、滋养甚至疗愈;是自然,不断刷新她的审美眼光和诗性心灵,让她看见更美的自然和自己;当然,也是自然,春夏秋冬摇曳多姿地跃动在她一首又一首诗作里。
 情不自禁想起爱默生的《论自然》。面对经典,何妨偷懒,只须从中摘录数句,便用不着我再来饶舌,读者诸君亦自可从中领悟自然的意义:大自然从不平凡。最聪明的智者也无法穷尽自然的秘密,不会因为发现自然的完美而失去好奇心。鲜花、动物、山峦愉悦了他纯真的童年,映射出他睿智的盛年。坦
 白地说,没有几个成年人能发现自然。自然的热爱者,他内心和外在的感觉仍然是协调变化的,即使进入成年,他仍能保有童年的心灵。面对自然,即便他正经历苦痛,却有强烈的愉悦之情滋养身心。不仅仅是白昼、夏日,每一小时、每一季节都给人带来愉悦。从令人窒息的正午到最阴冷的午夜,每一小时,每一变化,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自然都是契合的背景。站在空地上,沐浴在快乐的空气中,我仰头望向无尽的天穹所有狭隘的自我消失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什么都不是,我看到了一切。在静谧的风景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像其本性一样美的东西。自然总是呈现心灵的色彩。([ 美]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论自然》,吴瑞楠译,中译出版社,2010 年第一版。)
 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带给周洁丰盛的内心和愉悦的生活。相比之下,写诗只不过是她愉悦生活的一个小小部分,也就是所谓余事而已。她丰盛的内心有时丰盛到漫溢出来,她便将这漫溢出来的审美感受和生命能量,灌注进一个叫作古体诗的容器里,让自己看见,也让大家看见;一如把从山野密林随兴随喜采摘回家的一束鲜花,插进一个古色古香的中式瓶子,供自己欣赏,也与他人分享。这就是周洁的诗了:发乎自然,清新可喜。生活中多了这么一些诗,就像房间里多了几束鲜花,生命于是多了一道色彩,一下子就被提亮了。依我看,周洁写诗,与其说是文学创作,不如说是生活方式。她的诗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的。这不就是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所说的人生的艺术化吗?周洁是我中学同学。她那时是短跑健将,运动场上虎虎生风的英姿,许多同学记忆犹新。一个如此文雅的小女生,竟深藏着如此丰沛的随时可以爆发的生命能量!这么多年过去,如今人到中年,周洁在香港美丽的山海间,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过着诗意盎然的生活,自然舒展,云淡风清。这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