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41.8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85.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107.8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107.8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107.8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96.8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96.8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与能源开发,水溶液中的化学与水资源保护,电化学基础与金属材料防护、化学电源以及化学生物学与医药生物工程;每章均有实例反映社会热点和*的科技发展等,将化学原理与功能材料、能源、水资源、新型化学电源、生命科学等论题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与工程的相互渗透,突出工程化学课程的社会性、应用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每章后附习题和习题答案,附录中收集了一些物理常数及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资料。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可作为非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化学与化工类、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参考用书以及从事化学或与化学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 目錄: |   
          | 第1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11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
 111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1
 112单电子原子的波函数5
 113多电子原子结构10
 114原子性质的周期性16
 115原子的观察与操控20
 12分子的结构与性质22
 121离子键23
 122价键理论25
 123分子的几何构型28
 124分子轨道理论31
 125分子间力和氢键34
 126超分子和分子工程学38
 13晶体的结构与性质39
 131晶体和非晶体40
 132离子晶体及其性质40
 133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42
 134金属晶体43
 135混合键型晶体和晶体的缺陷44
 136晶体的物性44
 137陶瓷和复合材料45
 习题46
 第2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与能源开发48
 21化学热力学初步48
 211热力学基本概念及术语48
 212化学反应热52
 213化学反应的方向59
 214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与化学平衡67
 22化学反应动力学初步71
 22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测定72
 2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73
 223化学反应速率理论82
 22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83
 225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86
 226光化学反应90
 23化学与能源92
 231概述93
 232常规能源94
 233新能源99
 习题111
 第3章水溶液中的化学与水资源保护115
 31水溶液的通性115
 311溶液的蒸气压115
 312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116
 313溶液的渗透压116
 314电解质溶液的通性117
 315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118
 32酸碱反应及其应用119
 321水的解离平衡119
 322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120
 323酸碱质子理论121
 324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122
 325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129
 33沉淀反应133
 331溶度积原理133
 33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35
 333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38
 34配位反应及其应用142
 341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142
 342配位平衡145
 343配位化合物的应用149
 35水质和水资源保护152
 351水质和水质量的评价154
 352水污染164
 353水体的净化179
 354水资源保护措施186
 习题188
 第4章电化学基础与金属材料防护、化学电源192
 41氧化还原反应192
 411氧化数192
 412氧化还原反应193
 4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194
 4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95
 421原电池195
 422常见电极的种类197
 423电极电势的产生197
 424电极电势198
 43电动势202
 431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202
 432原电池电动势和化学平衡常数203
 44能斯特方程204
 441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204
 442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205
 45金属腐蚀的形态、防护和利用207
 451金属腐蚀的形态207
 452金属腐蚀的防护209
 453金属腐蚀的利用211
 46化学电源213
 461一次电池(原电池)213
 462二次电池(充电电池)216
 463新型绿色环保电池219
 464电化学超级电容器227
 习题232
 第5章化学生物学与医药生物工程234
 51 生物活性物质234
 511生物体能量供给(糖)235
 512生物体功能多样性(蛋白质)241
 513细胞的燃料(脂肪)250
 514生命的模板(核酸)252
 515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维生素)260
 516推动生命体快速反应的开关(酶)262
 52化学生物学265
 521化学基因组学266
 522小分子化学物质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268
 53医药生物工程270
 531生物酶工程与化学酶工程271
 532酶工程技术在医药工业的应用277
 习题284
 附录285
 附录1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资料285
 附录2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数295
 附录3常用的量和单位295
 附录4一些物质的ΔfHm、ΔfGm和Sm数据(29815K)295
 附录5一些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离子强度近于零的稀溶液,29815K)300
 附录6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9815K)300
 附录7常见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15K)301
 附录8标准电极电势(29815K)(本表按φ代数值由小到大编排)303
 附录9一些物质的摩尔质量306
 参考文献309
 |  
         
          | 內容試閱: |   
          | 工程化学是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是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具体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全书正文共分为5章。第1章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首先在微观层次上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的物理原理、单电子原子和多电子原子结构、价电子排布、原子性质的周期性、轨道与化学键、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然后在宏观层次上介绍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同时介绍一些化学的前沿知识如原子的观察和操纵、超分子和分子工程学、陶瓷和复合材料等。第2章为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与能源开发,涉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自发性、反应速率及机理,随后介绍化学能使古老的能源如煤、石油等焕发青春,同时化学也是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的源泉。第3章为水溶液中的化学与水资源保护,包括水溶液的通性,酸碱反应、沉淀反应和配位反应及其应用,拓展了水质、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等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第4章为电化学基础与金属材料防护、化学电源,内容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等,从电化学腐蚀原理延伸到金属材料的防护,并系统介绍了各种传统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源的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第5章为化学生物学与医药生物工程,包括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维生素、酶等,从化学基因组学、化学物质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出发,介绍化学生物学、医药生物工程的前沿知识。
 本书在内容选编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内容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微观原理如何与宏观化学现象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与工程的相互渗透,每一章中都有化学在工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前沿的知识,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工程化学课程的社会性、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在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基础上,根据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精简烦琐的计算推导,删除过深的理论阐述,使教学内容更切合实际,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同时文字叙述也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可满足非化学化工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为后续课程及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强有力的化学知识支撑。
 (4)本书在每章中以黑体字标出该章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名称,并加注相应的英文名称,以促进学生对学习重点知识和专业英文词汇的掌握;每章后面编写了多种类型的习题,并附有习题参考答案,可以方便学生自学和复习。
 (5)附录中收集了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资料,以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合作精神,让他们领略科研工作的无穷魅力,从而树立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与品质。
 本书由马全红、周少红任主编。具体编写安排是:第1章(陈金喜)、第2章(张进、李颖)、第3章(周少红、马全红、胡爱江)、第4章(姚清照、谢一兵)、第5章(王志飞、吴敏)、附录(张玲、马全红),排名不分先后。本书是东南大学全体化学系教师多年教学、教材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此特别感谢邹宗柏、乔冠儒、孙岳明、刘松琴、王昶等为本书的编写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书由马全红定稿,并负责全书的策划、编排、审订及统稿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写本书时我们也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一些教材、著作、期刊及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并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教益,在此对相关作者和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以及在时间上较为紧迫,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重印或再版时,得以更正。
 编者
 2011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