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196.9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87.8
 
  《 
			四海车书总会同  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40.8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64.9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151.8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74.8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根据2001年出版的《无机化学》修订编写的,在保持*版框架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力求反映无机化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应用性,以及无机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全书共20章,分绪论、上篇“化学原理”、中篇“元素化学”和下篇“继往开来的无机化学”。 |  
         
          | 目錄: |   
          | 绪论1 01化学的发展和展望1
 011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1
 012无机化学的范畴、地位和作用2
 02化学的计量3
 021物质的量3
 022反应进度4
 03物质的聚集状态5
 03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6
 032液体的蒸气压8
 033溶液的性质9
 034等离子体10
 思考题11
 习题11
 上篇化学原理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4
 1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4
 11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模型14
 112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16
 11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17
 1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22
 12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22
 12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6
 12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8
 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33
 131有效核电荷33
 132原子半径33
 133电离能34
 134电子亲和能36
 135电负性36
 136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37
 137氧化态37
 思考题38
 习题39
 第2章分子结构41
 21共价键41
 211现代共价键理论42
 212共价键的特征43
 213共价键的类型43
 214共价键参数45
 22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几何构型47
 221sp杂化48
 222sp2杂化49
 223sp3杂化49
 224不等性杂化49
 *2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51
 24分子轨道理论55
 241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56
 242分子轨道的形成56
 243分子轨道的能级57
 244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58
 25分子间力59
 251分子的极性60
 252分子的极化和变形性60
 253分子间力61
 254氢键63
 思考题64
 习题65
 第3章晶体结构67
 31晶体的基本知识67
 311晶体的宏观特征67
 312晶体的微观结构68
 313单晶体和多晶体70
 314晶体的基本类型70
 32离子晶体71
 321离子键和离子晶体的性质71
 322离子晶体中最简单的结构类型73
 323半径比规则73
 33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76
 331原子晶体76
 332分子晶体76
 34金属晶体77
 341金属晶体的结构77
 342金属键77
 35混合晶体78
 *36晶体的缺陷78
 361晶体的缺陷79
 362非整比化合物79
 37离子的极化80
 371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80
 372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81
 思考题82
 习题83
 第4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84
 41化学热力学初步84
 411基本概念和术语85
 412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86
 413化学反应的方向90
 42化学反应速率95
 42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95
 422反应速率理论96
 423热效应和活化能99
 424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99
 43化学平衡107
 43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107
 432平衡常数108
 433多重平衡规则112
 434化学平衡移动113
 4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综合应用的示例117
 思考题119
 习题120
 第5章电离平衡123
 51酸碱理论123
 511酸碱的电离理论123
 512酸碱的质子理论123
 513酸碱的电子理论126
 52溶液的酸碱性127
 521水的酸碱性127
 522溶液的酸碱性和pH128
 523酸碱指示剂129
 5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29
 53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129
 532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132
 533多元弱酸的电离132
 534强电解质及其电离134
 *535超强酸136
 54缓冲溶液137
 541缓冲作用原理137
 542缓冲溶液的pH137
 543缓冲溶液的选择和应用139
 55盐类的水解140
 551弱酸强碱盐的水解140
 552弱碱强酸盐的水解141
 553弱酸弱碱盐的水解142
 554多元弱酸盐的水解143
 555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44
 556盐类水解的抑制与利用144
 56沉淀溶解平衡144
 561溶度积原理145
 562难溶电解质沉淀的生成与溶解146
 563分步沉淀150
 564沉淀的转化151
 思考题152
 习题152
 第6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154
 61氧化还原反应154
 611氧化态154
 612氧化剂和还原剂155
 6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56
 62原电池158
 621原电池的概念158
 622原电池的表示方法159
 623原电池的电动势159
 63电极电势160
 631金属电极电势的产生160
 632电极电势的确定160
 633能斯特方程162
 64电极电势的应用165
 64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65
 64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66
 643元素电势图169
 65电解与电镀171
 651电解171
 652电镀172
 *66化学电源173
 661干电池173
 662燃料电池174
 663蓄电池175
 思考题178
 习题178
 第7章配位化合物181
 7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81
 711配合物的定义181
 712配合物的组成181
 713配合物的化学式和命名183
 7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84
 721价键理论184
 722晶体场理论188
 73螯合物195
 731螯合物的概念195
 732螯合物的特性和应用196
 733配合物包括螯合物的中心离子在周期表中的分布197
 74配位平衡198
 741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198
 742应用不稳定常数的计算199
 75配位化合物的应用204
 思考题205
 习题206
 中篇元素化学
 第8章卤素稀有气体210
 81卤素的通性210
 82卤素的单质211
 821卤素单质的性质211
 822卤素的制备213
 83卤化氢和卤化物215
 831卤化氢215
 832卤化物216
 84卤素的含氧化合物217
 841卤素的氧化物217
 842卤素含氧酸的通性218
 843氯的含氧酸及其盐220
 85拟卤素222
 851拟卤素及其通性222
 852氰、氰化氢和氰化物223
 853硫氰、硫氰酸和硫氰酸盐223
 86稀有气体223
 861稀有气体的发现简史223
 862稀有气体的存在和分离224
 86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225
 864稀有气体化合物225
 865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结构226
 思考题227
 习题227
 第9章氧族元素229
 91氧族元素通性229
 92氧及其化合物230
 921氧和臭氧230
 922氧的化合物232
 93硫及其化合物235
 931单质硫235
 932硫化物和多硫化物236
 933硫的含氧化合物239
 思考题248
 习题248
 第10章氮族元素250
 101氮族元素通性250
 102氮及其化合物251
 1021氮气及其特殊稳定性251
 1022氨和铵盐252
 1023氮的含氧化合物255
 1024氮化物261
 103磷及其化合物261
 1031磷单质261
 1032磷的氢化物和卤化物262
 1033磷的含氧化合物263
 104砷、锑、铋266
 1041砷、锑、铋的单质266
 1042砷的氢化物267
 1043砷、锑、铋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267
 1044砷、锑、铋的盐类268
 思考题270
 习题270
 第11章碳族元素272
 111碳族元素通性272
 112碳273
 1121碳的单质273
 1122碳的氧化物276
 1123碳酸及碳酸盐277
 1124碳化物278
 *1125超临界流体279
 113硅279
 1131单质硅279
 1132硅的氢化物——硅烷280
 1133硅的卤化物281
 1134硅的含氧化合物281
 1135硅化物283
 114锡、铅284
 1141锡、铅的单质284
 1142锡、铅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286
 1143锡、铅的卤化物288
 1144锡、铅的硫化物289
 思考题290
 习题290
 第12章硼族元素292
 121硼族元素通性292
 122硼293
 1221单质硼293
 1222硼的氢化物——硼烷294
 1223硼的卤化物295
 1224硼的含氧化合物296
 1225硼和硅的相似性298
 123铝及其化合物298
 1231铝的单质298
 1232铝的重要化合物299
 思考题302
 习题302
 第13章碱金属碱土金属303
 131金属概述303
 1311金属的分类303
 1312金属的自然存在303
 1313金属的冶炼304
 1314金属的物理性质305
 1315金属的化学性质306
 1316合金306
 13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307
 1321概述307
 1322单质的重要性质308
 13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310
 1331氢化物310
 1332氧化物310
 1333氢氧化物311
 1334重要盐类313
 134镁和锂的相似性315
 135铍和铝的相似性316
 136对角线规则316
 *137硬水及其软化316
 1371硬水316
 1372硬水的软化317
 思考题318
 习题318
 第14章过渡元素一320
 141过渡元素的通性320
 1411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320
 1412过渡元素的性质322
 142钛、钒323
 1421钛及其化合物323
 1422钒及其化合物325
 143铬、锰326
 1431铬及其化合物326
 1432锰及其化合物329
 144铁系元素332
 1441铁系元素的一般性质333
 1442铁的化合物333
 1443钴和镍的重要化合物336
 145铂系元素337
 1451铂族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概述338
 1452铂、钯的重要化合物338
 思考题340
 习题341
 第15章过渡元素二342
 151铜族343
 1511铜族单质343
 1512铜的化合物344
 1513银的化合物347
 152锌族349
 1521锌族单质349
 1522锌的主要化合物350
 1523汞的主要化合物351
 思考题353
 习题353
 第16章镧系和锕系元素355
 161镧系元素355
 1611镧系元素的通性355
 1612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359
 1613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分离360
 1614稀土元素的应用362
 162锕系元素363
 1621锕系元素的通性363
 1622钍和铀的化合物364
 163放射性同位素365
 164原子核反应366
 1641放射性蜕变367
 1642粒子轰击原子核与人工合成元素367
 1643核裂变反应和核电站368
 1644热核反应369
 习题370
 下篇继往开来的无机化学
 第17章无机化学的发展372
 171配位化学的发展与元素分离372
 1711现代配位化学的发展372
 1712元素分离373
 172有机金属化学376
 1721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377
 1722金属羰基化合物377
 1723金属不饱和烃化合物379
 1724金属夹心配合物380
 173超分子化学382
 1731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对象382
 1732超分子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383
 1733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前景385
 174生物无机化学385
 1741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386
 1742生命元素386
 1743生物酶与生物模拟388
 1744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393
 175无机固体化学394
 思考题396
 第18章水环境大气化学397
 181水环境397
 1811水的结构与性质397
 1812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398
 182大气化学403
 1821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404
 182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405
 182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治理406
 1824酸雨的形成与防治406
 183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408
 1831绿色化学简介408
 1832清洁生产技术409
 思考题411
 第19章氢和氢能源412
 191氢的结构、性质与存在412
 1911氢的结构与性质412
 1912氢的化学性质412
 1913氢的存在414
 192制备氢气的方法414
 1921金属与水、酸或碱反应制氢气414
 1922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制氢气414
 1923电解水制氢气414
 1924化石燃料制氢气414
 1925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气414
 1926光解水制氢气415
 193氢能源415
 194储氢材料416
 1941储氢材料的组成及特性416
 1942作用机制416
 1943储氢合金的应用417
 195氢能的用途418
 思考题418
 第20章新型无机材料419
 201无机功能材料419
 2011形状记忆合金419
 2012减振合金420
 2013电学材料421
 2014光学材料425
 2015磁性材料427
 202特种金属结构材料428
 2021轻质合金428
 2022硬质合金429
 2023超低温合金429
 2024耐高温合金430
 203新型陶瓷材料431
 2031透明陶瓷431
 2032生物陶瓷431
 2033纳米陶瓷432
 204无机材料的未来432
 思考题433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434
 附录439
 附录Ⅰ有关计量单位439
 附录Ⅱ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29815K,p=100kPa)442
 附录Ⅲ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298K)445
 附录Ⅳ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1~298K)446
 附录Ⅴ标准电极电势(29815K)447
 附录Ⅵ一些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常温)450
 附录Ⅶ一些无机化合物的商品名或俗名451
 附录Ⅷ本书使用的符号意义452
 参考文献454
 索引455
 元素周期表
 |  
         
          | 內容試閱: |   
          | 本书第一版自2001年出版以来,已在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以及化工类各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中广为使用,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反馈信息表明:本教材的内容编排科学、合理,具有较好的系统性,于教师而言便于系统地实施教学,于学生而言易于学习和掌握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某些原理、定义的阐述不够规范,理论的介绍还需完善,化学原理与元素知识的联系不够深入,在编写及印刷时的疏漏及错误需要纠正。此外,教材是教学改革的体现,为适应新世纪“厚基础、宽适应、强能力”人才培养的需要,教材使用更新的原则,以及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决定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本教材进行如下修订: (1)教材基本保留第一版的编写系统和格局,仍为“化学原理”、“元素化学”和“继往开来的无机化学”三个知识模块,但在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新,注重无机化学的基础性、系统性,以及与其他化学课程的衔接,同时也力图展现无机化学发展的新成果。
 (2)考虑到学时和各专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删选。由第一版的22章变更为20章,原第6章“沉淀反应”并入“电离平衡”一章,原第21章“生物酶与生物模拟”并入“生物无机化学”一节。将“碳、硅、硼”和“铝、锗、锡、铅”两章调整为“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两章。卤素含氧酸重点介绍氯的含氧酸,删除锗、锆、铌和钽等内容。删除内容重复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小结。
 (3)新增等离子体、超临界流体、超强酸、核能与核电站、人工合成元素、清洁生产等无机化学的新进展和应用的内容。
 (4)“水和大气”更名为“水环境大气化学”,“氢——21世纪最有希望的能源”更名为“氢和氢能源”,“无机材料”更名为“新型无机材料”并进行相应的修改,使之在内容上更能体现出无机化学的新进展、新用途。
 (5)带有“*”的内容可根据教学要求酌情进行取舍。
 (6)书后附“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以便于学生学习。
 (7)为便于读者使用,增加了附有英文的“索引”。
 (8)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93~GB 3102—93所规定的符号和单位。尽量采用较新的热力学数据。
 本书由古国榜教授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策划、编排和审订,李朴参与主编并进行最后的统稿、复核。参加各部分内容编写工作的有李朴(绪论、第1章、第2章、第4章、第18章)、魏小兰(第3章、第8章、第11~13章、第20章)、邹智毅(第5~7章、第9章、第10章)、柳松(第14~16章)、刘海洋(第17章)、展树中(第19章)。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科学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同仁的支持,提供了不少素材和修改建议。化学工业出版社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写时也参考了兄弟院校的教材和公开出版的书刊及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在此对有关的作者和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修订版中仍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