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96.8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86.9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46.2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185.9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64.9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 編輯推薦: |   
          | 美国真的如说鲍德里亚所说是一个已实现的乌托邦吗?它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而现在又是否正在走向它的反面?本书以作者的两次访美游记为线索,梳理了有关人类过往、现在和未来的诸多乌托邦梦想,并探讨美好国家何以可能。 作者深刻分析了托马斯莫尔等人的早期乌托邦思想对立国之初的美国的影响,并详细探讨了独立战争以来美国开国国父及普通民众在塑造这个国家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书就像一部文字版的公路电影,漫无目的的徒步让作者透过日常生活触到一座座城市的灵魂,听到它的喘息。在写作方法上,尤其注重时空的穿梭呈现:空间上,以美国的十几座城市为主要线索;时间上,既有对美国重大事件的历史性回顾,又有作者在美观察时的现场所感,更有几年后作者回到书斋对此前诸多观察的沉淀与反思。
 作者在生活现场与历史纵深间不断切换视角,将2012和2016年两次美国大选以左右之争这条主线贯穿打通。人性的幽暗与理性的利己主义这两个核心议题散落在全书的各个章节,不但写出了美国社会乌托邦与现实主义这两种特征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转化的一面,也写出了人性与制度相互纠缠互为因果的一面。
 作者相信,从一个乌托邦走向另一个乌托邦是人类之激情所在,只有
 |  
         
          | 內容簡介: |   
          | 作为欧洲发射的卫星,今日美国是不是鲍德里亚笔下已实现的乌托邦?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美国经验或危险性在哪里?本书以作者的两次访美为线索,深刻分析了托马斯 莫尔等人的乌托邦思想与美国的隐秘联系,以及独立战争以来有污点的国父和普通民众在塑造美国时各自扮演的重要角色。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这是一次小路朝天的旅程。漫无目的的穿行、无远弗届的游思以及随时切换的影像,使本书更像一部文字版的公路电影。在写作方法上,尤其注重时空的穿梭呈现:在空间上,以美国的十几座城市为主要线索;在时间上,既有对美国重大事件的历史回顾,又有赴美观察时的现场所感,更有几年后回到书斋里的沉淀与反思。
 作者相信不完美的人类注定不会拥有完美的乌托邦,而人世之希望却又在于新世界可以成长于种种破碎的现实与不完美。与此同时,作为世界移民之国,向世界敞开的美国从来不应只是美国人的美国。
 |  
         
          | 關於作者: |   
          | 熊培云,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 目錄: |   
          | 序言 一边叹息,一边寻找001 上卷
 第一章 想起了托马斯莫尔021
 一 为什么没去美国?022
 二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024
 三 乌托邦与新大陆026
 四 美国病人034
 五 不完美的人035
 六 善良天使037
 第二章 华盛顿041
 一 黑人国家042
 二 白宫前的抗议者045
 三 寂静的哨桩047
 四 两个世界的英雄050
 五 无用之会051
 六 即使没有上帝053
 第三章 幸福谷057
 一 太阳与城058
 二 一位母亲的努力060
 三 美国是谁?062
 四 移民演变064
 五 媒体统治066
 六 特朗普的反叛069
 第四章 漫长的旅途071
 一 最长的名字072
 二 星条旗不飘扬074
 三 光辉岁月,白雪皑皑077
 四 摩西第十一诫079
 五 凭良心办事的反对者082
 六 阿米什人的乌托邦084
 七 人性的幽暗087
 第五章 投票站的异乡人089
 一 时差090
 二 这样舒服多了091
 三 一座城市的漫游094
 四 观察者的盲点096
 五 投票日:总统与验尸官100
 六 芝加哥的微笑105
 第六章 费城故事109
 一 灵魂城市110
 二 有污点的国父112
 三 妥协课117
 四 如何讨论一本书?119
 五 搭便车:精英素质与草根偏好122
 六 被遗忘的国父125
 七 国父的枕边人131
 第七章 寻找瓦尔登湖135
 一 去伊卡利亚岛136
 二 山巅之城139
 三 乌托邦进化史141
 四 乌托邦为何消亡?146
 五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148
 六 人人可得的天堂151
 七 为世界人民立法154
 第八章 纽约天空下157
 一 人间的街市158
 二 一幅油画的尖叫160
 三 分水岭163
 四 假如美国沦陷165
 五 想象世事缥缈167
 六 Double V171
 七 诺伊斯的性乐园173
 八 美国自街头诞生174
 第九章 上帝保佑亚特兰大177
 一 重新启程178
 二 美德与时局179
 三 种族与收入182
 四 中产阶级的宪法危机183
 五 节制之美186
 六 废墟之城188
 七 三种安慰189
 八 反对上帝的人191
 下卷
 第十章 人性或历史的怪圈199
 一 大好河山200
 二 被解放的奴隶202
 三 在米切尔的故居前205
 四 道德圈207
 五 三K党209
 六 历史之债211
 七 怎样正确投降?215
 第十一章 祝你生日快乐219
 一 永恒的困境220
 二 与黑人同行224
 三 老爷车226
 四 寂静的勇气228
 五 科尔文的忧伤230
 六 我们可以飞232
 七 65号公路234
 第十二章 漫游与往复237
 一 退票238
 二 不平等的乌托邦239
 三 西奔东走241
 四 记忆与反抗242
 五 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245
 六 上帝与小王子248
 第十三章 查尔斯顿251
 一 第一炮252
 二 奴隶的价格253
 三 一个枪手的自白254
 四 原罪与自由意志257
 五 罗尔斯的习俗259
 六 两个人的乌托邦261
 七 自我皈依263
 第十四章 又见太平洋267
 一 好黑人与坏黑人268
 二 人民公社273
 三 暴力诱惑276
 四 别碰我的枪277
 五 宽容的尺度281
 六 旅人教堂283
 七 罗切斯特街的张爱玲285
 第十五章 西雅图的冬天289
 一 DOS之父290
 二 空摇篮293
 三 法院裁定印第安人是人296
 四 民主的阴暗面299
 五 文明的时差302
 六 为什么猪越来越多而老虎越来越少?305
 七 日常犯罪306
 八 义利之维308
 第十六章 自海至光辉之海313
 一 美国精神314
 二 一棵树的世外桃源316
 三 森林美国梦318
 四 昭昭天命320
 五 奠基者决斗322
 六 淘金者的梦325
 七 不友好的城市327
 八 与董时进共进晚餐328
 第十七章 迷幻的年代331
 一 旁观他人之痛苦332
 二 人类大聚会336
 三 迷幻药339
 四 索麻与约翰341
 五 新公社主义343
 六 表幕345
 七 规则的乌托邦347
 八 挖掘者的挽歌348
 第十八章 最后的乌托邦353
 一 让人更像上帝354
 二 乐观的硅谷356
 三 《圆圈》中的《一九八四》359
 四 要代码,还是要法律?362
 五 技术统治与莱斯特人365
 六 危险的知识367
 七 最后一条河流372
 
 附录 孤独是最好的防腐剂375
 后记 始于热爱,终于沉思3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