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一本记录生命奇迹的医学科普: 被截肢的登山运动员通过仿生技术可以轻松攀岩,被炸毁了大腿肌肉的士兵,通过肌肉再生技术,重新获得强健的肌肉组织,失明的女孩通过大脑影像再次看到世界
 一部关于自我超越的生命之书:
 这些奇迹得益于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更是永不放弃的精神,使得这些原本残缺的生命变得更加强韧。
 真实案例、动人故事揭示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西方知名作者好评如潮:
 布拉德斯通,《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作者
 比尔梅斯勒,《生命的诞生我们究竟来自哪里》合著者
 弗雷德古特尔,《物种的命运》作者
 沙伦贝格利,《大脑的情绪生活》合著者
 |  
         
          | 內容簡介: |   
          | 《超级潜能》是一本有关生命科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创造奇迹的书,它从重塑人类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三个方面,讲述了现代医学如何作用于人的身体,包括四肢、大脑和感觉器官,使得很多原本不可逆的意外伤害得到修复或重建:肌肉组织再生,肢体再生,寻找失去的记忆,与自闭症患者进行心电感应,让失明的患者用耳朵看到物体这一切不可思议的再造技术都依赖于神经科学、生物力学、遗传工程学等学科的综合发展。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同时,这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它讲述的是绝不放弃的人。他们失去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但与生俱来的渴求、直觉和冲劲,让他们克服了恐惧和失望,跨越一切障碍,鼓起勇气去实现生而为人的全部潜能,这才是更强大的力量。
 我们相信,自打人类文明诞生起,我们就一直在试图超越自身的限制,*程度地释放出人体中未被开发的潜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  
         
          | 關於作者: |   
          | 亚当皮奥里Adam Piore 一位优秀的、获奖无数的新闻记者,曾任《新闻周刊》(Newsweek)记者和编辑,曾在《悦游》(Cond Nast Traveler)《GQ》《发现》(Discover)《花花公子》《科学美国人》及《商业周刊》等杂志媒体发表文章。
 |  
         
          | 目錄: |   
          | 001- 引言 001- 第一部分:运动
 003- 第一章
 制造仿生人的仿生人 / 再现人类运动方式
 049- 第二章
 大力士的诞生 / 基因组的破译与重写
 097- 第三章
 撒精灵尘的男人 / 再生医学与再生肢体
 
 143- 第二部分:感知
 145- 第四章
 用耳朵看世界的女人 / 神经可塑性与学习药片
 194- 第五章
 具有蜘蛛感应的军人 / 直觉与内隐学习
 240- 第六章
 心灵传动的技术专家 / 解码大脑与想象言语
 
 279- 第三部分:思考
 281- 第七章
 记得所有事情的男孩 / 大脑万艾可
 323- 第八章
 指挥交响乐的外科医生 / 深部脑刺激与电的力量
 349- 第九章
 突然诞生的学者 / 释放内在的缪斯
 379- 结语
 387- 致谢
 |  
         
          | 內容試閱: |   
          | 这是一本有关科学和医学的书。看到这样的主题,大家多半会跟冷静客观、数据驱动的那一方小天地联系起来,不过此书的缘起远非如此。实际上,这本书的出发点距离实验室和手术室都很远,我也几乎不愿在书里提起,以免吓跑那些想深入探究神经科学、生物力学和遗传工程学奥秘的读者们。亲爱的读者,请务必相信,我们终会到达目的地。 对我来说,这本书开始于 20世纪 90年代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校园一处阳光明媚的山坡上。我盘起双腿,坐在一群学生中间,凝望绿地如茵的田径场,俯瞰红杉林立的山丘,远处则是蔚蓝、原始而静谧的太平洋。蒙特雷湾海岸线蜿蜒而又巉岩兀立,在眼前伸展开来。这番景致,既可以安抚心灵,又能勾起无尽的可能和冒险。
 当时,我还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而且是在名正言顺地上课。不过,这堂课跟我以前上过的都不大一样。我想起以前在美国东部的朋友们,端坐在教室,很快就被高中生般的不适感团团围困,一边听老师那查理 布朗(CharlieBrown)式的喃喃呓语,一边神游天外。就是这样的地方。我恐怕会很惊讶,我竟然会在这儿上课。谁知道会有这种可能?
 然而此刻,可能终究成为了现实。这门课叫作人本主义心理学,我的助教吉姆 布朗(Jim Brown),认为这个时机恰好合适,可以向我们介绍这门课程的乐观而新奇的观点。课程的重点是在讲人类潜能运动,这种心理学思潮孕育了 20世纪 60年代反主流文化中迷醉的乌托邦主义和独创的无政府状态。当时我年方 18,身上仍带有青春期的痛苦、怨愤、恐惧交织的独有残留。我被它迷住了。
 人本主义心理学探讨的是如何改造人类,研究的是如何摆脱那些限制和阻碍我们之物。传统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学派的着重点,在于理解那些导致我们世界观扭曲或引发病理表现的神经官能症,因而往往陷于悲观,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本主义心理学这门学科正是由此而生的。诸如亚伯拉罕 马斯洛(Abraham Maslow)这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心的则是下一步。当这些个体能告别失望和恐惧,能够超越过往的伤痛,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马斯洛认为,只要有机会选择,我们每个人都会鼓起热忱,去实现身而为人的全部潜能 去自我实现,去寻找幸福,去信奉创造力和去培育人际关系,去跨越一切障碍。要研究这些,马斯洛的目光并没有放在受苦受难的人们身上,而是投向了生机勃发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又是如何自我实现呢?
 马斯洛在 1968年写道:仿佛是弗洛伊德向我们提供了心理疾病的那一半,我们现在必须用心理健康的这一半使其完满。
 后来,我成为驻外通讯记者,最早被派去采访柬埔寨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大屠杀事件幸存者,我从那时候就开始怀疑马斯洛的价值立场。某日午后,我站在乡下崎岖的小路上,遇见一位佝偻着身子、掉光了牙齿的乞丐,提及联合国法庭将审判当时依然在位的红色高棉政权领导人,并就此事询问了她的看法。泪水滚滚流下她的脸庞。她说:他们杀死了我的孩子们,我也是因此才变成了这副模样。
 我想知道,蒙此大难之人,亚伯拉罕 马斯洛又该教导他们什么呢?而在如此不公不仁之地,对她及其他所有人来说,自我实现又有何意义呢?那时候看来,我在大学里学到的一切,在这个国家恐怕全都派不上用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