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118.8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107.8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85.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 編輯推薦: |   
          | 一部简明、透彻、精到的中国通史普及读物,一本书为你梳理古代中国数千年历史脉络,从遥远的石器时代到*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政治、经济、军事、学术、文化多角度剖析,拨开王朝兴衰、治乱变迁的历史迷雾。 雷海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本书即是他在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讲授中国通史的讲义,在当时深受学生欢迎,与钱穆、张荫麟、吴晗等史学大师齐名。
 |  
         
          | 內容簡介: |   
          | 《国史纲要》原为20世纪3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中国通史的讲义,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描述了自史前时代到近代(1912年)中国的历史变迁,对此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扼要而不失精细的分析,系统而又清晰地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朝代更替、治乱循环的历史脉络。本书语言通俗、逻辑严密、观点权威,成一家之言、开风气之先,读之使人豁然开朗。 |  
         
          | 關於作者: |   
          | 雷海宗(19021962),字伯伦,河北永清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与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讲授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课程。雷海宗先生学贯古今中外,其史学研究自成体系,代表作有《国史纲要》《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等。 |  
         
          | 目錄: |   
          | 第一章 地理与史前时代 一 地理 1
 二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2
 三 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 3
 四 史前时代宗教 3
 五 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 3
 第二章 殷商政治与文化(前1300前1027)
 一 商代的王权 5
 二 甲骨文 7
 第三章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前1027前771)
 一 封建政治 8
 二 贵族生活 9
 三 封建社会庶民 10
 四 封建社会士族 11
 第四章 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前1027前771)
 一 营建洛邑,封藩建国 12
 二 开疆拓土 13
 第五章 成周宗教
 一 宇宙观与神神话 15
 二 教士 16
 三 坛庙与祭祀 16
 四 大武舞 17
 第六章 封建帝国之崩溃(前900前771)
 一 西周的衰微 19
 二 平王东迁 20
 第七章 春秋列国之形成(前770前670)
 一 郑之盛强 21
 二 四强之兴起 22
 三 社会变化 22
 第八章 霸政时期(前685前612)
 一 齐桓公与管仲 24
 二 宋襄公图霸 25
 三 晋文襄霸业 25
 第九章 晋楚争盟(前620前505)
 一 晋楚消长 26
 二 向戌弭兵 27
 三 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 27
 第十章 春秋时代思想
 一 官学衰败,私学兴起 28
 二 周易 29
 三 孔子与儒家 29
 第十一章 吴越之争(前505前473)
 一 吴国称霸 31
 二 越国后来居上 32
 第十二章 七雄局面之成立(前473前362)
 一 三晋田齐 33
 二 秦楚内乱与复兴 34
 三 越之乱亡与燕之渐兴 35
 四 诸小国之渐趋灭亡 35
 五 周之丧土与分裂 36
 六 新军器与新战术 36
 七 魏之图强与失败 37
 八 列强之拓土 38
 九 社会革命 38
 第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前361前311)
 一 商鞅变法 40
 二 变法后之发展 41
 三 秦霸天下 41
 第十四章 秦之独强(前310前272)
 一 东帝与西帝 43
 二 齐之一败涂地 44
 三 楚之削弱 44
 第十五章 战国诸子
 一 治国平天下之道 45
 二 激烈的争鸣 46
 第十六章 秦并六国(前271前211)
 一 大败三晋 47
 二 秦灭周 48
 三 燕与三晋 48
 四 末次合纵与最后努力 49
 五 六国之单独困斗与继灭 49
 第十七章 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前221前202)
 一 秦始皇之一统政策与旧势力之反动 51
 二 秦亡 52
 三 楚汉之争 53
 第十八章 汉代政治(前20288)
 一 官制 55
 二 兵制 56
 三 汉初所谓封建问题与外戚之患 57
 第十九章 汉代社会与经济(前20288)
 一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氏与姓之混淆 58
 二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迁徙赐姓与变姓 59
 三 新阶级制度大地主与农民奴婢 59
 四 新阶级制度商贾 60
 五 新阶级制度贵贱贫富与社会改革 60
 六 新阶级制度四民之并为臣妾 61
 第二十章 汉代武功(前20288)
 一 武功伟人 62
 二 匈奴 63
 三 西域 64
 四 朝鲜百粤与西南夷 65
 五 文化势力之播及日本 66
 第二十一章 汉代内政(前20288)
 一 帝制名实与皇帝崇拜 67
 二 皇权与宦官幸臣 68
 三 皇权与外戚 69
 四 皇权与地方官 70
 五 中兴之治 71
 六 听天由命之消极人民 72
 第二十二章 秦汉宗教
 一 神仙家与黄老学 74
 二 儒教之成立素王 75
 三 儒教之成立经典 75
 四 阴阳谶纬学 77
 五 儒道阴阳糅合之国教 79
 第二十三章 秦汉思想
 一 思想之学术化 80
 二 儒道思想之结束 81
 三 古代思想之总结束王充 81
 四 古代文化之总清算 82
 第二十四章 大汉帝国之末运(89316)
 一 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与宦官 83
 二 政治制度之破裂国军消灭与地方割据 85
 三 政治制度之破裂财政与一般政治之紊乱 86
 四 天灾人祸与人口之减少 86
 五 乱亡经过羌乱 87
 六 乱亡经过党锢黄巾与十常侍 88
 七 乱亡经过董卓与李郭之乱 90
 八 乱亡经过曹操与三国 91
 九 乱亡经过西晋与中原之沦丧 92
 第二十五章 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
 一 儒教之凝结与衰颓 94
 二 清谈与隐逸 95
 三 道教 96
 四 佛教之输入 97
 第二十六章 五胡乱华(317383)
 一 背景 99
 二 中原沦丧 101
 三 汉族南迁 102
 四 南北分局 103
 第二十七章 南北朝(383589)
 一 南北互诋 105
 二 南朝 105
 三 北朝 107
 四 门阀 108
 五 南北消长与混一 108
 第二十八章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一 新宗教之酝酿 110
 二 辩教 111
 三 佛教之成熟 112
 第二十九章 隋唐政治与社会(589755)
 一 官制 113
 二 兵制 114
 三 均田与赋役 115
 四 学校与选举 115
 第三十章 大唐二元帝国(618755)
 一 疆土 117
 二 外蕃之威抚与恩抚 118
 三 内政 119
 第三十一章 隋唐宗教
 一 教会 120
 二 宗教 121
 三 佛学 123
 四 唐诗中之哲学 124
 第三十二章 二元帝国之灭亡(756960)
 一 外患频仍 125
 二 藩镇 126
 三 宦官与禁军 126
 四 财政紊乱、起义军兴起与唐之灭亡 127
 五 五代十国 128
 第三十三章 新儒学与复古运动
 一 背景 130
 二 武宗废浮屠与韩愈辟佛老 131
 三 李翱 132
 第三十四章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9601085)
 一 兵制 133
 二 财政与民生 134
 三 科举 135
 四 缠足 136
 五 国防生命线之始终缺乏 136
 六 王安石 137
 七 王安石变法 137
 八 变法失败 138
 第三十五章 宋亡(10861279)
 一 北宋灭亡 140
 二 南宋 141
 三 金 142
 第三十六章 宋代理学
 一 朱陆 144
 二 书院 145
 第三十七章 亡国政治元(12791368)
 一 非中国重心之欧亚大帝国 146
 二 种族与阶级 147
 三 兵制与驻军 148
 四 财政与纸币 148
 五 喇嘛教 149
 六 元亡 149
 第三十八章 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13681528)
 一 科举与八股 152
 二 政治设施专制之深刻化 153
 三 政治设施宦官之始终当权 154
 四 兵制与军事 155
 五 海外扩张与汉族闽粤系之兴起 156
 第三十九章 元明理学
 一 陈献章 157
 二 王阳明 158
 第四十章 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15281644)
 一 蒙古 159
 二 日本 160
 三 西洋 161
 四 满洲 162
 五 明之乱亡 163
 第四十一章 清朝盛世(16441839)
 一 疆土 165
 二 对汉族之压迫剃发 165
 三 对汉族之压迫旗地 166
 四 对汉族之压迫降臣 167
 五 对汉族之压迫文人 167
 六 刚柔并施 168
 七 改土归流与西南夷之汉化 169
 八 衰征与内乱 170
 第四十二章 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
 一 乾嘉学派 172
 二 科学不发展 173
 第四十三章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18391912)
 一 背景 174
 二 鸦片战争前后 176
 三 传教问题与太平天国 177
 四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 178
 五 科举废除与帝制推翻 180
 |  
         
          | 內容試閱: |   
          | 出版说明 盖自风雅骚人之后,占得大家数者不过六七。
 大家,思以其道易天下,播其声、扬其道、释其理,于古,引领时代脚步,于今,掀起研习热潮。他们博学多知,文笔隽永,面对浩繁艰深的典籍,倾其所读,融会贯通,著成一部部简明精要的著述,以供他人研读。这些著述经大家之手精雕细琢后,里面尽是排沙见金的精华所在。它们历经岁月洗礼,历久弥新,至今仍被推崇,熠熠生辉。
 遗憾的是,这些著述有的版本繁多,纷纷籍籍,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求。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找到通俗易懂的入门读物,对于研究者来说,难以找到简明扼要的参考资料。
 前人之努力,无数心血,唯愿时光不能将其尽数埋没。鉴于此,我们出版了大家谈书系,收录古今中外的大家名作,听大家畅谈时代故事,从大家眼中坐看风云变迁。这些著作有的为读者耳熟能详备受推崇,有的曾被多数人喜爱却年湮代远埋没已久,但无一例外,都是大家之手妙笔生花。有的区区数万字,便可见清晰脉络,篇幅短小,却在细微之处见真章,虽是小书,却蕴含着巨大能量;有的卷帙浩繁,却字字珠玑,一词一句均是经过反复斟酌,大处落墨,小处显锋,读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我们借此机会统一装帧,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仔细编校,以飨读者。
 希望你不论是在研究之时还是在闲暇之余,都能够从本书中收获更多;希望它是漫漫长路上的一盏灯,助你在低头时,丰富自己,抬头时,砥砺前行。
 大家谈编辑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