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75.9
 
 
 | 
         
          | 內容簡介: |   
          | 本研究以南岭管理区危房改造项目实践为案例,提炼出基层政府作为公益经营者的角色与行为特征,深入分析了这一特征如何为体制、社会和市场所形塑,该特征又如何影响到基层政府的目标追求与运作逻辑。研究发现,基层政府以公益促发展的策略促进了本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是,也将公权力自身置于诸多不确定的风险之中,成为权责失调,诱发社会冲突的根源。 |  
         
          | 關於作者: |   
          | 陈颀,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曾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发表论文,获得首届费孝通全国优秀论文奖(2016年8月)以及第五届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17年12月)。 |  
         
          | 目錄: |   
          |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公益经营者的提出
 四 核心概念
 五 研究方法与田野安排
 六 篇章安排
 第二章 国家的塑造与南岭的历史变迁
 一 规划性变迁中的南岭
 二 强化激励:20世纪80年代农场的改制
 三 场属企业私有化与农场改管理区:新一轮农场改制
 四 小结:南岭的历史如何影响当下
 第三章 双重任务与公益经营者的形塑
 一 理论回溯:经营者角色的形塑机制
 二 民生项目的压力
 三 经济发展的压力
 四 公益经营者的形塑
 第四章 以公益促发展:危房改造如何服务于城镇化建设
 一 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和案例背景
 二 危房改造如何成为土地开发的政策媒介
 三 政策资源的分配与整合
 四 讨论:危房改造何以推动城镇化建设
 五 被发展裹挟的公益
 第五章 利益协调之困:商民冲突与治理
 一 纠纷泛起:危改带开发的后果
 二 消极治理及其后果
 三 政商关系如何影响商民冲突治理
 四 利益多元与政府的协调困境
 第六章 民意回应之困:官民矛盾的爆发与治理
 一 民众为何不满:历史与当前
 二 民众的行动表达与政府的应对策略
 三 市场失效与政府的应对困境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一 公益经营者的运作机制与权责失调
 二 基层政府的转型困境
 三 尾议:国家社会工程的限度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吴 毅
 
 自从20世纪80年代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就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再构,再构不仅包含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村产权制度和经济组织的配置,也涉及基层政府权力构置与运作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研究的兴起,对农村基层权力变化的研究也引起人们的关注。由此,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政权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一角色的特征、行为机制及经济与社会影响,便构成了相关研究的焦点。在这一脉线上,凸显基层政府拟公司化属性的企业或公司角色理论,似乎从一开始便是主导性的方向。这上可以追溯及戴慕珍(Jean Oi)和魏昂德A.Walder等人针对乡镇政府在乡镇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提出的地方政府公司化命题和厂商概念,下可以梳理至当下居主流解释地位的政权经营者和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等概念。学界通常认为,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使命、财政制度设置和干部人事晋升考核中对经济发展指标的强调等,均构成对基层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积极角色的激励,从而共同塑造出其类公司化经营的行为和趋利特征。由此,这一类解释便一直主导着相关农村基层政府角色与行为的研究,并且也成为分析农村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冲突与矛盾的切入点。
 特定的理论视角和概念框架有助于分析和提炼复杂的经验,实现学术知识的生产,以拟公司角色来概括转型期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行为特征,意义也在于此。然而,对模式的执念也可能阻碍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尤其在基层政府类企业角色和趋利行为成为笼罩性解释模式的情况下,学界就有可能忽视这一解释对经验复杂性的遮蔽。实际上,并非没有人注意到与模式化解释不吻合的经验异相,因为基层政府的公权力定位及公共使命,必然会形成对其介入经济发展时经营与趋利行为的诸多约束。如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基层政府尽管具有通过提高企业利润来增加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