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220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86.9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52.8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86.9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63.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对相关章节进行了修订,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对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评价做了详细介绍。此外,对区域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环境风险评价等也做了介绍。章后附案例分析、本章小结和思考题与习题,便于学习掌握。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类、土建类、化工类专业以及生态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环境保护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  
         
          | 目錄: |   
          | 1绪论 11环境
 111环境概念
 112环境特征
 12环境影响及其评价
 121环境影响
 122环境影响评价
 1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31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及特点
 13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发展
 133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依据
 134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2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目标
 21环境保护标准
 211环境保护标准的概念
 212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213中国环境标准现状
 214环境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22环境目标
 221环境目标
 222环境容量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3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31环境影响评价遵循的原则
 311目的性原则
 312整体性原则
 313相关性原则
 314主导性原则
 315等衡性原则
 316动态性原则
 317随机性原则
 318社会经济性原则
 319公众参与原则
 32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32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
 322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管理
 3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33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332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33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4工程分析
 41工程分析
 411工程分析原则
 412工程分析方法
 413工程分析内容
 42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21污染源调查内容
 422污染源调查方法
 423污染源评价
 43清洁生产及清洁生产评价
 431清洁生产
 43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433清洁生产与评价等级划分
 434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435清洁生产评价程序
 44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
 5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5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确定
 5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521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522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523二、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5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方法与原则
 532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与技术要点
 54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54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参数的确定
 54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545防治评价区大气污染的措施和建议
 55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6水环境影响评价
 61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基本任务
 61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61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614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61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61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2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621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622地表水环境评价的基本要求
 623地表水评价工作程序
 6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31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632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6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641预测内容
 642水环境预测模型
 643水环境预测模型选用
 644水环境影响评价
 65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7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71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
 713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7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72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72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7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3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732生态环境防护、恢复、替代方案分析
 733生态环境风险分析
 74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8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8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81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812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基本要求
 813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814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8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821评价标准的确定
 82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823环境噪声现状监测
 824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83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831预测模式
 832预测模式选用
 84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84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842噪声防治对策
 85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9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91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911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
 912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913土壤环境容量
 92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21土壤中污染物运动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922土壤退化趋势预测
 92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93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0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10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01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1012社会经济评价范围
 1013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经济学概念
 102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02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主要环境问题
 1022社会经济效果
 103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031专业判断法
 1032调查评价法
 1033费用效益分析
 104环境保护措施投资及效益分析
 105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1环境风险评价
 111概述
 1111基本概念
 1112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和评价范围
 1113风险评价内容与程序
 112环境风险评价与分析
 1121环境风险的识别
 1122事故源项分析及源强估算
 1123风险计算和评价
 113风险管理
 1131减少风险危害的措施
 1132风险应急管理计划
 114案例分析
 1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2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与特点
 12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限性
 121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21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21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
 1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122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
 12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22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23区域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1231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232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124区域开发方案综合论证
 1241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1242区域开发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1243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
 125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1251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的建立
 1252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的建立
 12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261规划环评的技术工作程序及内容
 126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126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27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3公众参与
 13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1311公众参与的原则及一般要求
 1312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13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4信息技术及软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41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共享系统
 1411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共享的发展现状
 1412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库
 1413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库的网络界面
 1414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库的Internet网络查询
 142中国工业污染源数据信息共享系统
 1421全国工业污染源数据信息库简介
 1422数据分析模型和统计模型
 1423全国工业污染源数据信息库的网络界面
 1424共享信息查询
 143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共享系统
 1431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简介
 1432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的建立
 1433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的Internet网络界面
 1434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的Internet网络查询
 144环境影响评价常用软件及辅助工具介绍
 1441大气预测类
 1442水预测类
 1443噪声预测类
 本章小结
 附录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附录3声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附录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附录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 ????自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学术会议上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后,至今不过短短的40余年,各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飞速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成为环境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有关部门开始进行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1979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列入建设项目管理程序;2002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则以法律的形式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从建设项目扩大到有关规划,使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更趋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对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防止或减轻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带动老污染治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书自2004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国家环境环保部为了加强环境管理,实现调结构、促减排目标,相继出台了一些新环境政策和新的环境管理制度,对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环评技术导则作了相应修改,本教材在修改过程中力求紧扣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以新标准、新技术规范、导则为基础对教材进行了全面修改,如2004年后,先后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新政策及新技术规范、并对大气、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进行了修订,本版教材对相应章节重新进行了编写,并增补了公众参与章节;此外,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其他章节进行了内容调整和结构优化。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可读性强。全书主要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对象、法律依据、标准、目标、程序,阐述环境影响评价各个领域导则所规定的等级范围,一般的技术措施和治理原则等内容。编制时重点突出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色,重视能力培养,在详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特别考虑了加入典型的工程实例,强化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材力求紧扣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最新的政策、法律、标准、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突出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等环保理念。同时,本书加强政策性和环保法规教学,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政策放在重要位置,全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指导,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主线,突出了“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等相关法律政策,加强了信息技术及软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本书由田子贵和顾玲任主编。第二版各章由田子贵、虞泳执笔完成修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同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6月
 第一版前言
 ????自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学术会议上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后,至今不过短短的40余年,各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飞速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成为环境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有关部门开始进行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1979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列入建设项目管理程序;2002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则以法律的形式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从建设项目扩大到有关规划,使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更趋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对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防止或减轻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带动老污染治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体现高职高专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突出能力培养。编制时重点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方法,特别考虑加入工程实例,强化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突出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取材力求紧扣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最新的政策、法律、标准、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