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96.8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74.8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118.8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107.8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85.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 編輯推薦: |   
          | 阳明学是中国哲学史和宋明理学专题研究中的大宗显学,每年都有数部研究专著问世。三联曾出版过陈来先生的《有无之境》这部当代阳明学的奠基之作,还有张卫红有关阳明后学(如罗念庵)的研究,以及沟口雄三有关日本阳明学的研究,秦家懿的《王阳明》和杜维明的《青年王阳明》更是三联的常销书。 阳明学是中国哲学史和宋明理学专题研究中的大宗显学,每年都有数部研究专著问世。陈立胜先生的《入圣之机》是近年阳明学研究的力作。陈先生由现象学返归宋明理学和儒家修身学,从比较宗教和比较哲学的视野对阳明学有别具一格的深入理解和阐释,曾出版过广受好评的《身体与诠释:宋明理学论集》与《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前者处理阳明的亲民论和四句教问题,后者则处理阳明的万物一体论。
 本书由命题相关的论文结构而成,框架逻辑整严,呈现了作者近些年对阳明学工夫论研究的新思考。全书14章。第1章导论,勾勒了阳明学登场的几个历史时刻,揭示了阳明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勾连和绾结。第2章则从语录体这一新文体出现的角度阐述新儒学(理学)的时代特征与精神气质。第314章则是全书的主体部分,集中阐发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对阳明思
 |  
         
          | 內容簡介: |   
          | 阳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并呈现出跌宕起伏之态势。近代以降,阳明学中的心性话语成为民族国家建构、革命运动开展、政党政治运行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阳明学的命运也由此更是潮落潮涨,极尽功罪褒贬之曲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旨在跳出惟成功是瞻的现代价值视域,以龙场悟道知行合一心外无物致良知等阳明学著名论题为焦点,追本溯源,疑义与析,从修身工夫的向度体会阳明学的义理内涵,领略致良知教的本地风光,管窥阳明学精神的本来面目,重返为己之学这一传统儒学的生命世界。
 |  
         
          | 關於作者: |   
          | 陈立胜,山东莱阳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儒家修身学、宋明理学、宗教现象学。著有:《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身体与诠释:宋明理学论集》《从宗教现象学到儒学宗教性》等。 |  
         
          | 目錄: |   
          | 鸣谢 第1章 阳明学登场的几个历史时刻(代序)
 
 一 明清之际
 二 清末民初
 三 共和国前后
 四 中国梦时刻
 五 阳明学与现代性
 六 良知只有一个
 七 附录:通向阳明精神世界的路标
 
 第2章 语录体与理学家
 
 一 语录体与宋代印刷业
 二 语录体与理学结社活动
 三 理学家为何青睐语录体
 四 语录体的三大问题
 五 语录体流行之弊
 六 结论
 
 第3章 龙场悟道论
 
 一 悟道的地点
 二 悟道的时间
 三 悟道的内容
 四 悟道的性质
 五 悟道与修道
 
 第4章 知行合一论
 
 一 引论
 二 异质的时间差与同质的时间差
 三 无时间差的合一
 四 结论
 
 第5章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一个入圣之机命题
 
 一 通行解读:克念工夫命题
 二 另类解读:入圣之机命题
 三 一念之间:一个生存论的时刻
 四 结论:人之有限与无限
 
 第6章 心外无事:作为生活态度的格物论
 
 一 心外无事命题之提出
 二 事即心事
 三 知意物(事)
 四 事外无心
 五 事即人情事变
 六 为何事与如何事之辨
 七 泛道德主义辩难
 八 作为生活态度的格物学
 
 第7章 心外无物论:岩中花树章新解
 
 一 引论
 二物与事
 三 花树与看花之辨
 四 看花之看
 五 心外无物之心
 六 结论:新解之为新
 
 第8章 良知论(Ⅰ):作为知情意三位一体的良知
 
 一 引论
 二 良知之为知
 三 良知之为好恶
 四 良知之为真诚恻怛
 五 小结
 
 第9章 良知论(Ⅱ):作为虚寂之体的良知
 
 一 良知之为虚无
 二 良知之为无知
 三 良知之为未发之中
 四 小结
 
 第10章 良知论(Ⅲ):作为造化的精灵的良知
 
 一 造化的精灵
 二 至灵至明而为心
 三 发窍之最灵处
 四 结论
 
 第11章 致良知工夫论
 
 一 致良知是第一义工夫
 二 信之、觉之、悟之
 三 依之、循之、顺之
 四 良知见在,当下具足
 
 第12章 如何守护良知
 
 一 所谓心学一系工夫之流弊
 二 省察之心
 三 以经印心
 四 从师亲友
 五 自力与他力之辩证
 六 余论:朱陆异同
 
 第13章 王阳明工夫论的路径与特色
 
 一 与朱子比照:头脑工夫之辨
 二 与象山比照:象山只还粗些
 三 新圣人图像之两面
 四 阳明工夫论的现代意义
 
 第14章 王阳明三教之判中的五个向度
 
 一 引论
 二 道一而已
 三 吾之用乃第一义
 四 现世的生命关怀
 五 中国意识
 六 终极认同
 七 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