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327.8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306.7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共编写了44个实验,涵盖了基本操作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共14章,包括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环境化学实验三篇。其中,*篇化学分析实验包括了3章内容,分别是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及定量分析实验;第二篇仪器分析实验包括了7章内容,分别是绪论、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综合性实验;第三篇环境化学实验包括了4章内容,分别是绪论、大气环境化学实验、水环境化学实验及土壤环境化学实验。全书共编写了44个实验,涵盖了基本操作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及地学等非化学专业的化学类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  
         
          | 關於作者: |   
          | 吴翠琴,女,理学博士,1977年出生,福建永定人。1996年至2000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00年至2002年在厦门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2002直博至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修环境科学专业,攻读理学博士。研究领域: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物的分离分析。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9月至今工作于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多门化学类相关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赴澳洲纽卡斯尔大学进行交流访问。 |  
         
          | 目錄: |   
          | 第一篇 化学分析实验 第一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3
 1.1 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 3
 1.2 分析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5
 第二章 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2.1 半微量定性分析的试剂、仪器和基本操作 19
 2.2 分析天平 25
 2.3 滴定分析的仪器和基本操作 35
 2.4 质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44
 第三章 定量分析实验 54
 实验3-1 电子分析天平基本操作练习 54
 实验3-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58
 实验3-3 NaOH标准溶液和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62
 实验3-4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67
 实验3-5 水的总硬度测定 72
 实验3-6 铅铋混合液中Pb2 、Bi3 含量的连续测定 77
 实验3-7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81
 实验3-8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85
 实验3-9 KMnO4法测定双氧水中H2O2含量 88
 实验3-10 I2标准溶液和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90
 实验3-11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 94
 实验3-12 纸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97
 实验3-13 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101
 实验3-14 醋酸水溶液的萃取 105
 参考书 108
 第二篇 仪器分析实验
 第四章 绪论 111
 4.1 仪器分析实验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111
 4.2 气体钢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12
 4.3 分析方法的基本评价指标 114
 第五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118
 5.1 概述 118
 5.2 实验部分 120
 实验5-1 原子吸收测定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120
 实验5-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含量 122
 实验5-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镉 125
 实验5-4 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As 128
 第六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31
 6.1 概述 131
 6.2 实验部分 132
 实验6-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 132
 实验6-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 136
 实验6-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C和
 维生素E 139
 第七章 电化学分析法 142
 7.1 概述 142
 7.2 实验部分 144
 实验7-1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中氟含量 144
 实验7-2 乙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其解离常数的测定 147
 第八章 气相色谱法 151
 8.1 概述 151
 8.2 实验部分 152
 实验8-1 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芳烃中甲苯的含量 152
 实验8-2 外标法测定白酒中的甲醇含量 155
 实验8-3 内标法定量分析正己烷中的环己烷 157
 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160
 9.1 概述 160
 9.2 实验部分 161
 实验9-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样中酚类化合物 161
 实验9-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混合芳烃 165
 实验9-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 168
 第十章 综合性实验 172
 10.1 概述 172
 10.2 实验部分 173
 实验10-1 水中钙的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方法的测定 173
 实验10-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Cu、Pb、Zn 177
 实验10-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181
 实验10-4 奶制品及饮料中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
 对比分析 184
 参考书 192
 第三篇 环境化学实验
 第十一章 绪论 195
 11.1 实验报告的撰写 196
 11.2 实验注意事项 197
 第十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实验 199
 实验12-1 环境空气中的SO2液相氧化模拟 199
 实验12-2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评价 202
 第十三章 水环境化学实验 206
 实验13-1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挥发速率 206
 实验13-2 水体中富营养化的评价 208
 实验13-3 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测定 214
 实验13-4 天然水中铜的存在形态 217
 第十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实验 223
 实验14-1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223
 实验14-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226
 实验14-3 土壤对铜的吸附 230
 实验14-4 底泥对苯酚的吸附作用 234
 实验14-5 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 239
 参考书 241
 |  
         
          | 內容試閱: |   
          |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大多数环境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化学物质有关。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对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及形态进行分析监测,系统研究化学物质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并探究污染物的去除方法和机制。因此,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考虑到相关实验技术的延续性,为了提升实验内容的系统性、避免内容重复而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力争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接触并系统掌握多种实验技能,笔者根据十多年来开设相关化学类实验课的实践经验,编写了《环境综合化学实验》一书。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教材也应体现这一发展的需要。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主要目的,旨在通过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通过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自主设计、独立操作的创新能力。
 本书共分为三篇,内容包括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环境化学实验。第一篇化学分析实验包括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及定量分析实验;第二篇仪器分析实验没有像以往的仪器分析实验教材那样囊括的那么全面,只选择了非化学专业中常用的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对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绝大部分本科院校在仪器设备方面容易满足的。在每章的前面,先简要地概述相关仪器分析方法,让学生在做实验之前,熟悉相应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第三篇环境化学实验包括2个大气环境化学实验,4个水环境化学实验和5个土壤环境化学实验。
 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化学实验分别由孙慧、吴翠琴及邓红梅编写,全书最后由吴翠琴审核统稿。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一些优秀教材和著作,引用了其中某些数据和图表,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学识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