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85.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 編輯推薦: |   
          | 1.由中国美术学院统筹,中国思想史研究*学者金观涛策划并做序,作者均为近年来学界新锐。 2.将中国思想与书画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由既有中国书画实践经验、又受过学术训练并且具有对中国文化事业的热忱和情怀的年轻人来编撰这一套丛书,将有助于读者理解山水画的真谛。
 |  
         
          | 內容簡介: |   
          | 本书针对“山水画是什么?”,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近十年的博士研究成果中遴选出12篇文章。我们希望对于问题的研究不是时代背景的罗列,不是历史故事的串讲,更不是以今人的观点去针砭古人,而是以思想史的方法“穿越”到研究的时代,以当事人思想与视角,审视人生之抉择、生死之大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叁问》的核心作者是中国美院的一群青年,他们在金观涛先生的带领下进行了十年推演。推演的结果令人十分信服,这不仅是因为其发现了中国书画所蕴含的精神逻辑,还在于惊异地发现这些逻辑“竟然是这样的”!中国的艺术精神竟完全顺应思想的演进。于是,他们几乎全盘重构了关于中国艺术的知识,
 一个与人心合一的水墨世界出现了。
 ——严搏非(上海季风书园创始人、三辉图书总策划人)
 |  
         
          | 關於作者: |   
          | 王平,别署老平,1979年4月生,甘肃天水人。艺术学博士,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山水画创作、中国绘画理论、数字人文。 |  
         
          | 目錄: |   
          | 总序 ◎ 被理解和创造中的传统
 金观涛/文
 page.5
 序
 ◎ 何为“叁问”?为何“叁问”?
 史劼/文
 page.7
 编者序
 王平/文
 page.11
 壹问 山水画背后的思想是什么?
 ◎ 中国画起源及其演变的思想史探索
 金观涛/文
 page.002
 ◎ 论山水画的起源与演变
 金观涛/文
 page.012
 贰问 山水画是何时、又是如何兴起的?
 ◎ 历史的序言——“游山水”与山水画的起源
 赵超/文
 page.030
 ◎ 天人之境——“理学”形成与山水画的崛起
 计峰/文
 page.044
 ◎ 雪堂幽坐——山水画如何进入古代士人的
 修身生活 王平/文
 page.054
 ◎ 江山寻隐——黄公望的山水生活
 郑维坤/文
 page.070
 ◎ 文人意趣——吴门画派与文人山水画的崛起
 王平/文
 page.086
 ◎ 道统建构——“四王”画学与明末清初思想
 翁志丹/文
 page.108
 叁问 古代士人与我们观看山水画有什么不同?
 ◎“ 画”意义的确立——“画”观念的起源
 赵超/文
 page.126
 ◎ 山水写生——山水画“写生”观念的由来
 计峰/文
 page.136
 ◎ 山水传承——记一次关于山水画的教学
 刘磊/文
 page.144
 ◎ 山水观看——“以大观小”与“三远法”
 思想史解析 张东华、王平/文
 page.154
 策划人后记
 郑儒儒/文
 page.166
 作者简介
 page.168
 
 |  
         
          | 內容試閱: |   
          | 被理解和创造中的传统(金观涛/文) 我不懂山水画,也不会书法,但自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中国传统艺术是以书法和山水画为代表。我和青峰在2000 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审美精神是以道德为终极关怀在艺术上的投射。2004 年至今,我有幸在中国美术学院教中国思想史并培养中国思想与绘画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中国美术学院是一所很特别的学校。只有在这里,被20 世纪全盘反传统革命忘却的山水画和书法审美价值与技法,通过临摹古代书画的一代代师承教学实践得以保存下来。我意识到有责任去做一件自己并不擅长的事,这就是把中国思想史引入美术史研究,去展现山水画和书法背后那个被忽略的意义世界,使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进入更深层面。
 年复一年,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已带出了十多位博士和更多的硕士。一本本博士论著和多篇论文,围绕着在规范中追求自由的道德实践如何塑造着书法传统、魏晋玄学游山玩水式修身如何赋予画山水正当性,以及山水画成为程朱理学的视觉形态及其近现代转型等中心问题,已初步勾勒出传统书画随着儒学形态和修身模式的改变而变化的美术史线索。在此,我要感谢杜军先生、刘屹先生、吴建民先生等好友对本书的资助和中信出版社,把中国思想与书画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跨出这一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这一专业方向的学生已经成长起来。由这些既有中国书画实践经验、又受过学术训练并且具有对中国文化事业的热忱和情怀的年轻人来编撰这一套丛书,将有助于读者理解山水画和书法的真谛。
 这一套丛书的问世,意味着中国思想和绘画专业的研究将汇入当今如巨浪般卷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流中。学生请我为这套书写几句话,我立即想到在学术研究面向大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既然传统山水画和书法是儒学道德追求和修身实践的艺术表达形式,那么,在中国传统社会漫长而艰巨的转型过程中,它们被遗忘乃是必然发生的。因此,今天谈复兴中国文化是指向对传统的反思和再创造,而不是简单地回归。韦伯在《以学术为志业》的著名演讲中指出:“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被除魅”,“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如果我们对此没有清醒的意识,“强不能以为能……只会产生一些不堪入目的怪物。如果有人希望宣扬没有新的真正先知的宗教,则会出现同样的灵魂怪物,唯其后果更糟。学术界的先知所能创造的,只会是狂热的宗派,而绝对不会是真正的共同体”。韦伯写完这段话不久,便在1919 年全球大流感中病逝了。他没有看到德国纳粹的兴起,但在其论述中可以感到他的担心。
 我认为,韦伯的警告不应、也不会在中国复兴传统文化艺术大潮中重演。因为,当今21世纪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只要坚持对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反思性理解,发扬不断与世界其他文化艺术、与当代科学对话的现代精神,就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文明交融孕育出中国独特的艺术精神那样,终将会创造出代表中国文化的开放心灵、面向未来的伟大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