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74.8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98.8
 
  《 
			救命有术
			》
 售價:HK$ 
			74.8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220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86.9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52.8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 編輯推薦: |   
          | ◆《雅舍谈吃》曾深刻影响了包括《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在内的众多美食家,可谓一部吃货的自我修养之书 ◆本版《雅舍谈吃》由"雅舍谈吃""谈吃拾遗"两部分构成,是对梁实秋谈吃散文的完整辑录
 ◆梁实秋的文字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线装裸脊,进口瑞典轻型纸,雅致细腻的阅读体验
 |  
         
          | 內容簡介: |   
          |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录文章57篇,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读来常常口齿生津,馋涎欲滴。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此次新修订,将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雅舍谈吃"和"谈吃拾遗"。"雅舍谈吃"完整收录初版《雅舍谈吃》所有内容;"谈吃拾遗"辑录初版《雅舍谈吃》未收录的39篇谈吃美文,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极其完备的《雅舍谈吃》。
 |  
         
          | 關於作者: |   
          | 梁实秋1903.01.06-1987.11.03 名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
 文学家,翻译家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赴美留学,入科罗拉多学院,一年后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26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1927年与胡适、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之后参与创办《新月》月刊;是年,与鲁迅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论战
 梁实秋1903.01.06-1987.11.03
 名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
 文学家,翻译家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赴美留学,入科罗拉多学院,一年后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26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1927年与胡适、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之后参与创办《新月》月刊;是年,与鲁迅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论战
 1930年起,历时38年以一人之力翻译完整部《莎士比亚全集》
 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编译馆编辑委员会委员,长居北碚雅舍
 1949年至台湾,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1987年病逝于台北
 代表作品:
 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谈吃》
 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沉思录》等
 |  
         
          | 目錄: |   
          | 上编雅舍谈吃 序言西施舌火腿醋溜鱼烤羊肉烧鸭狮子头两做鱼炝青蛤生炒鳝鱼丝酱菜水晶虾饼汤包核桃酪铁锅蛋瓦块鱼溜黄菜酸梅汤与糖葫芦锅烧鸡煎馄饨核桃腰豆汁儿芙蓉鸡片乌鱼钱韭菜篓蟹炸丸子佛跳墙栗子海参满汉细点菜包糟蒸鸭肝鱼翅茄子莲子白肉干贝鲍鱼咖哩鸡烙饼笋黄鱼八宝饭薄饼爆双脆拌鸭掌鱼丸腊肉粥饺子锅巴豆腐烧羊肉菠菜龙须菜鸽味精
 下编谈吃拾遗
 酪面条烧饼油条窝头狗肉炸活鱼"麦当劳""啤酒"啤酒粽子节大菜由熊掌说起关于苹果千里莼羹,未下盐豉萝卜汤的启示豆腐干风波康乃馨牛奶圣米舍尔酒厂喝茶说酒饮酒请客厨房喜筵饭前祈祷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圆桌与筷子北平的零食小贩吃在美国记日本之饮食店吃馋吃相其一吃相其二《饮膳正要》读《媛珊食谱》读《烹调原理》读《中国吃》再谈"中国吃""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  
         
          | 內容試閱: |   
          | 这些谈吃的文字,前二十一段刊于《联合报》副刊,以后各段刊于《中华日报》副刊。随便谈谈,既无章法,亦无次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不是烹调专家,我只是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游徙不广,所知有限,所以文字内容自觉十分寒伧。大概天下嘴馋的人不少,文字刊布,随时有人赐教,有一位先生问我:您为什么对于饮食特有研究?这一问问得我好生惶恐。我几曾有过研究?我据实回答说: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所以孟子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专恣口腹之欲,因小而失大,所以被人轻视。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
 
 《朱子语录》: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我的想法异于是。我以为要求美味固是人欲,然而何曾有背于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内,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味蕾?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