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 內容簡介: |   
          | 《深圳城市读本》是一系列记录深圳城市发展的丛书,编写深圳不同区域/领域的规划建设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可以最终拼凑出深圳城市历史的原型。作为开篇,中心区被选择为了解深圳城市发展的起点。其实,中心区本身也是当代深圳发展的起点,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当代深圳的中心它不仅仅是这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每位来到深圳的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不管是市民中心的大屋顶,还是南北广场巨大的尺度,或是周边的明星设计师的建筑群。这些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甚至就连星巴克的纪念咖啡杯也会用市民中心的图案来代表深圳(而北京使用的是天安门)。可以说中心区的发展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缩影,它虽年轻,但也历经了二三十年从规划图纸到建设完成的沧桑历程,其过程充斥着政府决策者、规划部门、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的博弈。任何一个现在所呈现的空间形式,也都可以被追溯起源,因为中心区是自上而下规划的典范。本书分为两个部分,12个篇章,通过联合写作的方式对中心区的空间进行解读、评论和创作,将藏匿的历史故事一层层剥开。本书作者用个人体验的方式介入城市空间,用文字促成对城市、文化和空间的意义理解,同时用插画的形式再现历史,呈现了具有时间感的空间感的城市读本。 |  
         
          | 關於作者: |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城促)是由规土委发起的、相对独立运作的公共非营利机构。2010年12月,城促加挂牌子于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履行城市设计创新的推广促进工作职责。作为事业机构的一种改革探索,设计中心一直致力于整合政府、企业和设计资源并力图以创新的方式改善现状。其主要工作职能包括研究和诊断城市问题,鼓励公众参与式的城市设计,建立深圳城市系统设计思想库,同时提供设计交流、竞赛、课题调研和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促进深圳城市空间环境设计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创意设计行业的发展。 |  
         
          | 目錄: |   
          | 壹中心区未定义 贰中心区,作为试验田
 1 站在中心区的起点上
 2 中轴线:中国传统的深圳实践
 3 深圳少年宫:一座儿童乌托邦
 4 深圳文化中心:城市文化耕耘的试验与迷失
 5 中心书城:中轴线上的文化码头
 6 深交所:一栋摩天大楼里的深圳
 7 十三姐妹楼:试验中的CBD
 8 水晶岛:未完成的深圳之眼
 9 绿色的云:隐秘的绿色心脏
 10 岗厦:中心区城市更新中的租户与宗族
 11 发生地
 12 游乐场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从 20 世纪末开始,深圳成了高速城市化的代名词,过去几十年的建设发展被视为全球城市史上的奇迹。相较于人类数千年的城市发展来说,深圳非常年轻,但过快的发展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总结,去思考。为了弥补这样的缺失,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共同策划了《深圳城市读本》,尝试以一部记录深圳的书集来呈现城市规划建设及背后不为大众熟知的故事,我们期待以这种方式可以最终拼绘出关于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
 中心区被选择作为了解深圳城市发展的代表之一。它是当代深圳的中心不仅仅是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焦点,同时也很可能是每位来到深圳的人对这座城市的初步印象。不管是市民中心的大屋顶,还是市民广场的巨大尺度,或是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这些印象已经成为深圳符号,一种由地标的识别而演变成的城市名片。
 2017 年初,我们组织了一次城市漫游,让亲历中心区建设的规划师带着年轻的城市写作者漫步中心区,亲身体会城市,观察空间特征,发现使用状况,与同行沟通观感。漫游活动的步行路线穿梭在中心区的建筑群中,途经代表性建筑或城市空间时由规划师讲解设计历程和背后的故事,并与城市写作者们交流想法。活动后,部分参与者还写下当天的过程,并通过新媒体传播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这次城市漫游也促成了本书的策划构想,即通过联合写作来对中心区进行空间解读、评论和再创作。这种方式是一个新鲜的尝试:在共同讨论写作框架的基础上,个体作者可以自由地研究和创作,然后再集合成书。我们把再创作的机会交给了一群本地的年轻作者,让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去现场观察、向亲历者提问、与设计师交流和用文字表达,并发展成策划的叙述线索。类似于本雅明笔下的闲逛者,他们用个人体验介入空间,用文字促成对城市、文化和意识的捕捉。
 除了对实体空间进行解读之外,本书把看待中心区的视角带到了一个更广的时间维度,以插画的形式回忆了建设之前的历史,意图表现对土地原貌和原有村落及文化的尊重。写作团队还注重观察空间中的人和行为活动,并将城市生活、历史文化、背景故事与个人的空间感受联系起来,构建了一种虚实交错的可能。
 
 刘磊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总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