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75.9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140.8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93.5
|
| 內容簡介: |
多波束凝视雷达为一类改进雷达功率口径积和有限时间资源利用率而提高雷达探测性能的雷达探测系统。《多波束凝视雷达》共10章,包括雷达探测目标原理、雷达信号积累处理的基本方法、多波束凝视原理、多波束凝视天线相位中心、多波束凝视雷达、短基线分布式多子阵多波束凝视雷达、长基线分布式多站凝视雷达、多波束凝视SAR、多波束凝视外辐射源雷达。书中给出了作者在雷达探测理论、方法认识和雷达研制方面的经验总结,希望能为下一代雷达的研究和研制提供一点理论支撑。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读者对象:学习、研究雷达技术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从事雷达研究和制造的科研人员。
|
| 關於作者: |
|
王盛利,江苏南京人。1981年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1991年在南京电子工程研究中心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2004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雷达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承担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和型号产品的研制。主要理论贡献:匹配傅里叶变换多波束凝视雷达SAR欺骗干扰等,发表论文近50篇。
|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雷达的发展历程
1.2 雷达的性能与应用
1.3 雷达系统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1.4 本书内容简介
参考文献
第2章 雷达探测目标原理
2.1 雷达方程
2.1.1 雷达方程推导
2.1.2 搜索雷达方程
2.1.3 边搜索、边跟踪方式
2.2 目标运动对探测的影响
2.2.1 运动速度的影响
2.2.2 目标加速度
2.2.3 目标机动
2.3 探测目标信号基本波形
2.3.1 等载频脉冲信号
2.3.2 线性调频信号
2.3.3 连续波信号
2.4 目标探测的边界条件
2.4.1 雷达探测视距
2.4.2 时域处理约束
2.4.3 多普勒约束
2.4.4 角度变化约束
参考文献
第3章 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积累
3.1 雷达信号谱
3.1.1 傅里叶变换定义
3.1.2 离散傅里叶变换
3.1.3 频域采样损失
3.1.4 匹配傅里叶变换
3.2 频域积累损失
3.2.1 信号相参积累
3.2.2 幅度非稳定信号相参积累损失
3.2.3 不同发射波位信号相参积累
3.2.4 凝视雷达长时间积累
3.2.5 跨速度门积累
3.3 时域积累
3.3.1 线性调频信号脉冲压缩
3.3.2 运动目标回波脉冲压缩
3.4 空域积累
3.4.1 阵列天线波束形成与功率积累
3.4.2 短基线多天线功率积累
3.4.3 非均匀口径天线功率积累
3.4.4 长基线多天线功率积累
3.5 目标分辨
3.5.1 频率分辨
3.5.2 调频信号分辨
3.5.3 时域分辨
3.5.4 空域分辨
参考文献
第4章 多波束原理
4.1 数字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
4.1.1 数字阵元发射信号合成
4.1.2 发射波束宽度控制
4.1.3 接收数字波束形成
4.1.4 通道一致性校准
4.2 同时凝视多波束形成方法
4.2.1 线性功放发射同时多波束
4.2.2 饱和功放发射同时多波束
4.2.3 接收同时多波束
4.2.4 角敏函数与角测量
第5章 多波束凝视DPCA技术
第6章 多波束凝视雷达
第7章 短基线分布式多子阵多波束凝视雷达
第8章 长基线分布式多站凝视雷达
第9章 多波束凝视雷达成像技术
第10章 多波束凝视外辐射源雷达
主要符号表
缩略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