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86.9
 
  《 
			能量!
			》
 售價:HK$ 
			97.9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90.2
 
 
 | 
         
          | 編輯推薦: |   
          | 1.被司马迁称赞其学无所不窥,一生充满神秘感的庄子,他对待人生的智慧,引后世无数人追寻。读《庄子》一书,可收获一种人生态度。 2.书中每篇设有导读,总论本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对于原文的疑难字词,作者进行了注音和释义,并对原文进行了翻译,以便于读者理解。
 3.该书原文、翻译为左右双栏,文白对照,注释随附其后,版式疏朗,极便阅读,且价格亲民。
 4.该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丛书采用圆背锁线精装,封面采用特种艺术纸,设计语言活泼但不失典雅,统一又各具特色,便于读者分类收藏。
 |  
         
          | 內容簡介: |   
          |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贫,曾向人借粮度日,但拒绝了楚威王的重金礼聘。庄子是道家学派自老子之后*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身世成谜,学问深邃广博,司马迁称其学无所不窥。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真经》,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老子》之外*重要的道家经典。《庄子》为文汪洋恣肆,喜用寓言形式,想象极为丰富,在哲学和文学上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  
         
          | 目錄: |   
          | 前言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胼拇
 胠箧
 天地
 天运
 秋水
 达生
 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
 盗跖
 渔父
 天下
 |  
         
          | 內容試閱: |   
          | 庄子,名周,蒙人,然而这个蒙究竟在今天何地,一直有争论。有河南商丘说,安徽蒙城说,山东菏泽说,山东东明说。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基本同时,这是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然而从已有的史料来看,先秦的思想家们很少提及庄子。庄子一生贫困,虽然曾做过漆园吏之类的小官,但他最终辞官不仕。庄子志向高洁,特立独行,却从不刻意标榜自己,他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他不愿出仕,远离权贵,因而当世的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总而言之,庄子始终保持着对富贵与权力的超脱,坚守一份淡泊。这种甘贫乐道、隐居不仕的生活方式,与儒门的颜回、原宪等十分相似,因而有人认为庄子之学源于颜氏之儒。 能够做一个小官,著书立说,司马迁称之为其学无所不窥,这种生活状态对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普通平民而言是很难想象的,因此关于庄子的家世有不少探究。有人认为庄子的先世是楚国的贵族,也有人认为是宋国的贵族。总的来说,庄子的身世还是一个迷。
 关于庄子的学术师承,我们并不清楚,但他显然私淑老子,因为他在书中多次提及老子及其思想,并且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天下》)。庄子的游学交往已经很难考证,从《庄子》一书的记载来看,庄子大概游历过周边的一些国家,与当时的学者有一些交往,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庄子与惠施是一对辩友,两人经常辩论,如《逍遥游》中的有用无用之辩,《德充符》中的有情无情之辨,《秋水》中知不知鱼之乐之辩等等。庄子与惠施之间得以交往可能首先是因为他们都是宋人,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地域性往往决定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与庄子基本同时的孟子生活在四五百公里之外,然而两者之间却没有任何交往,彼此也没有提到对方。
 《庄子》一书在先秦就已经开始传播,到汉初影响逐渐扩大,这可以从《吕氏春秋》、《贾谊集》、《淮南子》等文献引用《庄子》看出来。然而关于《庄子》一书的内容,学界争议很大。据说刘向曾整理过《庄子》,那时《庄子》一书的规模大概是五十二篇,这与司马迁所说的庄子曾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相当。后来晋朝郭象整理《庄子》,定下三十三篇六万五千余言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然而自宋代开始,学者们就陆续怀疑《庄子》中很多篇目的真伪,尤其是外杂篇中的篇目。究竟哪些篇目是庄子本人所作,哪些是庄子后学所作,学界一直有不同意见。目前主流的看法认为内篇基本上为庄子本人所作,而外、杂篇则为庄子及其后学所作。总之,关于《庄子》文本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尤其需要新材料的印证。
 由于内、外、杂篇的作者不尽相同,因而《庄子》一书的思想十分复杂。但整体来看,司马迁的概括还是比较准确的: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历代注释《庄子》者众多,流传下来的版本也不少,但宋刻本较少,而明清刻本居多。本书选取《古逸丛书三编》中的《南华真经十卷》为底本,该版本影印自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只有郭象的注,而无成玄英的疏。同时,本书还选取了《古逸丛书》、《续古逸丛书》中的《南华经》作为主要的校勘本,分别简称为覆宋本、影宋本,陈景元的《庄子阙误》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文本差异,故校勘时多有引用。
 《庄子》一书,流传两千余年,传抄与刊刻之中错讹累积,幸亏前人在校勘注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纠正了不少错谬。本书在注释过程中,尽可能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罗列。此外,本书是一个节选本,在保持内篇完整的情况下,笔者选取了外篇七篇,杂篇四篇,一共十八篇,大体上将一些重要篇目囊括在内。
 《庄子》向来以难读著称,笔者虽然研读《庄子》多年,同时还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每周逐字逐句地读《庄子》,然而对于书中的疑难之处,也时常困惑不已。要将《庄子》顺畅地翻译为现代汉语,委实不易。由于笔者学问疏浅,加之俗事冗繁,身心劳累,致使注译工作持续了一年多才完成。感谢本书编辑刘文兄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我的研究生孙果露、张磊,他们分别校读了一遍书稿,提供了一些修改意见。但即便如此,书中肯定还有不少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萧无陂 于洛杉矶
 丁酉年九月二十四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