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去看看!我们的世界自然遗产(全5册)
			》 
			 售價:HK$ 
			105.6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306.7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85.8
			 
			 
	
			  
			《 
			星鱼
			》 
			 售價:HK$ 
			87.8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 內容簡介: | 
         
         
          |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60年的历程中,始终贯穿着史学研究和史学翻译两条主线。由于评价制度的原因,后者长期以来受到了忽视,诸多译者鲜为人知,默默无闻,但实际上他们为学术界和学术史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史译重镇: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翻译事业(19562017年)》分上、中、下三编,集资料性和工具性于一体,旨在拂去时间留下的尘埃,重现那些被遮蔽已久的光芒。上编是编年体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成果详目(19582017年),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有关历史所翻译成果集体记忆的新刻度;中编为一份方便学人查检的中国近现代史译名对照表,由正表和索引两大部分组成;下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工作文献选编,收录了几十份涉及相关译人、译作和译事的历史文献。
           | 
         
       
      
      
      
         
          | 關於作者: | 
         
         
          |  
            马军,1969年11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上海史、中华民国史、中外近现代军事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所史。主要成果有:《上海通史当代文化》(合著,1999年)、《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回忆(19461953年)》(合译,1999年;第2版,2015年)、《泰西新史揽要》(点校,2002年)、《1948年:上海舞潮案》(著作,2005年)、《中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传略》(编著,2005年)、《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编纂,2006年)、《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著作,2006年)、《夜来临吴国桢见证的国共争斗》(合译,2009年)、《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著作,2010年)。
           | 
         
       
      
      
      
      
         
          | 目錄: 
           | 
         
         
           
            序言
 总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翻译事业(1956-2017年)
 上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成果详目(1958-2017年)
 凡例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正
 2007正
 2008年
 2009矩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校者索引
 附录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校外文报纸、外交
 档案篇目汇编
 一、外文报纸部分
 1.《北华捷报》
 2.《字林西报》
 3.《大陆报》
 4.《密勒氏评论报》
 5.《中法新汇报》
 二、外交档案部分
 1.《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2.《英国蓝皮书关于中国事务的文书》
 3.《日本外务省档案》
 中编 中国近现代史译名对照表
 中编编撰说明
 正表
 索引
 下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工作文献选编
 下编编撰说明
 一 关于编译《宗方小太郎在华特务活动资料》
 二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编辑说明(摘录)
 三 《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罪行》编辑说明
 四 现代史研究室藏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翻译资料目录
 五 历史所编译组会议记录稿
 六 侵华史组已译英文史料(1960年7月至1961年12月)
 七 关于历史研究所译《传教士、中国人与外交家》一书的基本情况和处理意见
 八 五卅组已译外文档案、报刊资料目录(1965年6月编)
 九 日本历史学家对汤志钧、唐振常关于评价章炳麟文章的评述
 十 记培养中青年的热心人章克生
 十一 为我所史学工作辛勤劳动卓著功效的吴绳海先生
 十二 《太平军在上海(北华捷报)选译》说明
 十三 深切悼念倪静兰同志
 十四 《太平军在上海》译名辨误
 十五 我的父亲叶元龙(摘录)
 十六 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写作经过(摘录)
 十七 上海市主要新旧路名对照表
 十八 马博庵教授晚年对史学的贡献
 十九 文化名人马博庵的一生(摘录)
 二十 《美商琼记洋行在华经商情况的剖析》译者说明
 二十一 教育家和经济学家叶元龙(摘录)
 二十二 上海史研究译丛前言
 二十三 倪静兰老师的晚年
 二十四 学人传略:章克生
 二十五 学人传略:吴绳海
 二十六 学人传略:王作求
 二十七 我与历史所的编译组
 二十八 梅花香自苦寒来:雍家源先生传略(摘录)
 二十九 恩重情深,没齿难忘缅怀先考章克糁先妣徐馥诤的不凡人生(摘录)
 三十 《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修订说明
 三十一 我从事上海史研究译丛协调工作的回忆
 三十二 记忆中的章克生先生
 三十三 那些寥落、湮没和远去的星辰
 三十四 马爷爷的转椅
 三十五 文革后的编译组人员
 三十六 文革前历史所编译组11名译者传记资料目录
 三十七 探寻倪静兰女士的轨迹
 三十八 从年子敏到甘慧杰:《宗方小太郎日记》的中译之路
 三十九 《宗方小太郎日记(未刊稿)》翻译手记
 四十 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再谈甘慧杰对《宗方小太郎日记》的翻译
 编后记
           | 
         
       
      
      
      
         
          | 內容試閱: 
           | 
         
         
           
            我和马军先生(下省略先生,直呼其名)虽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系友,但由于1988年我罹患流行的甲肝,未能胜任系领导安排的1988级那一届中国历史文选的必修课程,于是我与马军相识的时间被延后了差不多10年。1999年我们一同应朗宓榭( MichaelLackner)教授之邀,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参加由其主办的晚清西学译介国际学术研讨会,记得马军提交的论文引入注目,是关于晚清军事译名的研究。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马军任职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主要承担政府智库的职能,但和许多社科院智库型学者不同,他的很多著述在我看来,比较另类。他的博士论文题为《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属于民国经济史;但他前后完成过两本在学界颇有影响的有关上海舞女的著述,即《1948年:上海舞潮案对一起民国女性集体暴力抗议事件的研究》和《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他的学术兴趣非常广博,不仅涉及上海近代社会史,还涉猎近代西学东渐史;不少著述令人耳目一新,如编撰的《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横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教育史等领域;他还有口述史方面的著译,如《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回忆》;等等。最令人饮佩的是,他很早就发愿要接续海外著名汉学家穆德麟、高迪爱以及中国学者袁同礼等,计划完成一部《1949年前中国人士研译海外中国学文献目录》,阶段性成果已在很多刊物上面世。从2015年编纂完成的《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译介日本中国研究文献目录简编》一书之结构,很可以窥见其一人劳而众人便捷的编纂理念。
 《史译重镇: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翻译事业(1956-2017年)》(简称《史译重镇)是马军献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一份厚礼。该书上编是编年体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成果详目(1958-2017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关历史所翻译成果集体记忆的新刻度。中编是一份方便学人查检的中国近现代史译名对照表,由正表和索引两大部分组成,而索引又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以英文字母为序的2 048条有关人物、家族、机关、团体、派别、部队、商行、企业、教会、学校、医院、工厂、建筑、报纸、期刊、档案、图书、档案、文件、船只、军舰、舰队、货币、商品等名目;二是依据汉语拼音排序的从中文名称借正表内序号反查西文名称的索引。下编为汇集各种译者相关生平资料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工作文献选编,由历史所编译组会议记录稿和一系列回忆,报告、档案等材料组成,涉及历史所的译家、译作和译事。在笔者看来,这一部分对于翻译史研究的价值尤大。上、中、下三编集资料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立体地展示出这一历史翻译重镇60年的演进历程。纵观全书,我们可以将上编60年翻译历史的编年记划分为两个时期,即1957-1988年的编译组时期,和1988-2017年的历史所研究人员参与翻译的兼译时期。前30年的编译组时期还可分出1957-1966年的黄金九年和1978-1988年重新恢复编译组这两个史译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