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107.8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107.8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107.8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96.8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96.8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74.8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118.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国在普惠金融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内容分为九个章节,作者阐释了普惠金融定义、要素与原则等相关概念,回顾了近年来普惠金融在国际和中国的实践进展,在此基础之上,本书梳理了银行业的普惠金融创新、新型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发展情况,随后作者梳理了国家目前的普惠金融的政策体系,并在*后指出了普惠金融的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的相关问题及改进建议。 |  
         
          | 關於作者: |   
          |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经济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叶蓁蓁,高级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裁,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  
         
          | 目錄: |   
          | 第1章 普惠金融的定义与关键要素/001 1.1 普惠金融的定义/001
 1.2 普惠金融的关键要素/003
 1.3 普惠金融的生态体系/009
 1.4 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原则/017
 第2章 普惠金融的实践/021
 2.1 普惠金融的国际实践/021
 2.2 中国普惠金融实践/028
 第3章 银行业的普惠金融创新/051
 3.1 银行业与普惠金融/051
 3.2 监管政策引导/055
 3.3 普惠金融组织架构创新/058
 3.4 网点渠道的创新/060
 3.5 个人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069
 3.6 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产品创新/075
 3.7 三农普惠金融产品创新/084
 第4章 新型金融机构/094
 4.1 村镇银行/094
 4.2 小额贷款公司/107
 4.3 消费金融公司/120
 第5章 保险、融资担保与普惠金融创新/133
 5.1 农业保险/136
 5.2 小额保险/142
 5.3 担保与普惠金融创新/148
 第6章 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156
 6.1 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156
 6.2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161
 6.3 互联网支付与普惠金融/171
 6.4 网络小额信贷/178
 6.5 P2P网络贷款/192
 6.6 互联网财富管理/195
 6.7 互联网保险/200
 6.8 互联网股权众筹/205
 6.9 基于金融科技的开放式借贷服务平台/207
 第7章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普惠金融创新/215
 7.1 支付基础设施建设/215
 7.2 信用基础设置建设/224
 7.3 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236
 第8章 普惠金融的政策体系/244
 8.1 G20发展普惠金融政策框架/245
 8.2 中国普惠金融的政策框架/253
 8.3 货币、信贷支持政策/260
 8.4 财税支持政策/266
 8.5 我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特点/270
 第9章 普惠金融的监管与消费者保护/273
 9.1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框架/273
 9.2 次贷危机之后的金融消费者保护/278
 9.3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建设/280
 9.4 普惠金融与消费者保护/283
 9.5 我国消费者保护存在的问题/285
 9.6 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消费者保护/287
 参考文献/290
 |  
         
          | 內容試閱: |   
          | 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创新加速(代序) 
 普惠金融的概念从提出至今已有很大的发展。2005年,联合国第一次明确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概念,其含义是一个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此时的普惠金融,重点关注的是小额信贷及微型金融等产品和机构层面的活动。到目前为止,普惠金融已经演变成一个更为复杂的金融生态体系,不仅包括了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也包括了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提供者等不同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也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不仅包括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机构(如银行、保险等),也包括为这些机构提供各种服务,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效率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等。
 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金融科技。以信贷为例,在实践中,金融科技主体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平台,将过去由单一机构独立完成的诸多信贷环节模块化,连接资金方、资产方和在业务链条不同环节中各有所长的服务提供商,形成有机的借贷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在业务属性、服务网络、数据积累、风险管理、科技研发、金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以协同方式消除业务短板,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多元化、价格可承担、体验便捷的服务解决方案。
 一 营销获客
 在普惠金融生态链中,获客环节可以联合各类主体协同进行,通过整合内外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资源、消费类或经营类场景,多管齐下打造多维、立体的服务网络。比如在线上,互联网公司拥有独特的消费和支付场景,这些场景能够增加客户服务的入口、降低获客成本,让用户在具体的消费场景中享受便捷的借贷服务。在线下,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实体网点分布广泛、营销人员专业性强和地区经验丰富的优势;行政部门的财税结算机构、助农组织、公益性团体等都是优质的经营类场景入口,能够捕捉小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