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75.9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 編輯推薦: |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明诗话新编阶段性成果。 诗话研究领域前沿著作,既有对基本概念的重新梳理,亦有对新的研究方向的探索开拓。
 作者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均为在该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汇聚一堂,思想碰撞出更多精彩的火花。
 中国近世文学批评研究丛书面世的首本书籍,代表该领域的全新发展。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由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明诗话新编首席专家陈广宏教授主编,共收论文19篇,集合当今海内外中国诗学及诗话研究的前沿成果。作者既有已经在该领域浸淫数十年的资深学者,如左东岭、张伯伟、张寅彭、蒋寅、孙小力等;也有近年来暂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如南京大学卞东波、浙江大学叶晔、兰州大学魏宏远、上海大学刘奕等;还有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一流学者。他们分别就诗话的定义及其文献体例、诗话文献在东亚的环流与变异、近世诗学的重构以及诗话研究的新路径等议题作了集中深入的研讨。 |  
         
          | 關於作者: |   
          | 主编:陈广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明诗话新编》首席专家。学术兼职有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古籍文化研究所招聘研究员等。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之成立》《文学史的文化叙事》《竟陵派研究》等,古籍整理作品有《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全十册)、《稀见明人文话二十种》《稀见明人诗话十六种》等,与章培恒教授合作主编《光华文史文献研究丛书》,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  
         
          | 目錄: |   
          | 话内与话外:明代诗话范围的界定与研究路径/左东岭 明代诗话概念述论/孙小力
 清代诗学文献体例谈/张寅彭
 历史性与叙事性:论诗及事诗话论演/魏宏远
 明诗话还原研究与近世诗学重构的新路径/陈广宏
 《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与苏轼和陶诗的宋代注本/卞东波
 宋元至明中期严羽诗学接受的误读与还原/侯荣川
 冯复京《说诗补遗》浅论/周兴陆
 《慎墨堂诗话》辑校前言/陆 林
 乾嘉诗话中的韩诗论/严 明
 《随园诗话》与袁枚的文人网络
 兼论清代的社交类诗话/刘 奕
 南宋后期的诗人、编者及书肆
 江湖小集编刊的意义/内山精也
 明代后期嘉定文人群体诗学旨趣论析
 以徐学谟及嘉定四先生为中心/郑利华
 泠然万籁作,中有太古音
 从《古今禅藻集》看明代僧诗的自然话语与感官论述/廖肇亨
 材料的声音: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选材策略/叶 晔
 纪昀诗学品格及其核心理念再检讨/蒋 寅
 东亚诗话的文献与研究/张伯伟
 中国诗话之输入与日本早期自撰诗话/孙 立
 高丽诗话与《东人诗话》/郑墡谟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中国近世文学批评研究丛书》总序 陈广宏
 本丛书是中国近世文学批评研究的专辑,主要关涉近世文学与文学批评这两个关键词它们都是近现代人文学科建立以来产生的概念。我们知道,中国文学史有关上古、中世(或中古)、近世(或近古)的历史分期法,是通过明治时代日本的中介影响,借鉴了欧洲历史的分期标准,在清末民初以来的文学史著作中大行其道。同样,随着西学东渐,文学批评作为西方文学论的一个重要概念,逐步与以文史或诗文评为主体的我国传统文论对接,并发展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问题是,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以这两个概念为核心,希冀达成什么样的学术愿景呢?
 就前者而言,意味着我们坚持一种长时段的历史观。在上个世纪末,先师章培恒先生就已经以一种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整体观,倡言大力推进文学史的宏观研究。近年来,全球化大潮中的学术生态瑰丽多姿,而如美国Jo Guldi 与David Armitage合著《历史学宣言》(2014年10月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呼吁历史学重回年鉴学派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所倡长时段(longue dure)研究,仍代表了一种新趋势,其所针对,正是日益严重的碎片化的研究方式。
 近世是离我们最近的古代,要实现文学史现代与传统的对接,近世文学至为关键。在它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和评估古代文学中具有现代价值的传统。而从另一端来看,中古至近世,文学文化语境发生了巨变,包括:城市经济的增长对农业社会的侵蚀,引起社会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社会闲暇消费的产生,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地域性、集团性与市场化等倾向,引起文学生产、传播机制的变化等。至于文学自身,无论是文体、文类及其语言表现形态,还是审美理想、价值观念,亦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此,亟需有一系统的考察与阐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