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162.8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64.9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54.8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85.8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64.9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 編輯推薦: | 
         
         
           
            ★依据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文系讲义,花费十年打磨而成。出版七十余年来,再版十余次,影响几代人,已经成为诗歌爱好者不可不读的经典。
 ★娓娓道来诗的起源、诗的境界、诗的节奏学习欣赏诗歌,用诗人的眼睛打量世界,从有限中看到无限,从平凡琐碎中发现诗意。
 ★用平实优美的语言,讲解诗歌的奥秘。中文系学子可借此近窥诗歌理论堂奥,一般诗歌爱好者也能跟随本书浏览诗界景致。
 ★融合西方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打通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的区隔,融通古今中外,对现代中国诗歌理论有开创之功。
           | 
         
       
      
      
      
      
         
          | 內容簡介: | 
         
         
          |  
            《诗论》是美学大家朱光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百年新诗史上兼具科学性和逻辑性的诗学论著。《诗论》对诗的起源,诗的境界,诗与音乐、散文、美术的关系,我国诗歌的节奏、韵律、格律等问题作了详尽探讨。朱光潜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全面阐述了新的诗歌美学理念,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基石。
           | 
         
       
      
      
      
         
          | 關於作者: | 
         
         
          |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5年先后留学英法,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潜心研究诗学、美学、艺术鉴赏等领域,并对诗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他所作的《诗论》是中国诗学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诗歌爱好者的喜爱和称赞。同时,他还著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作品。
           | 
         
       
      
      
      
      
         
          | 目錄: 
           | 
         
         
           
            抗战版序 001
 增订版序 004
 第一章 诗的起源 005
 第二章 诗与谐隐 029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058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106
 第五章 诗与散文 131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154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173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194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218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231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244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269
 第十三章 陶渊明 319
 附 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343
           | 
         
       
      
      
      
         
          | 內容試閱: 
           | 
         
         
           
            抗战版序
 在欧洲,从古希腊一直到文艺复兴,一般研究文学理论的著作都叫作诗学。文学批评这个名词出来很晚,它的范围较广,但诗学仍是一个主要部门。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刘彦和的《文心雕龙》条理虽缜密,所谈的不限于诗。诗话大半是偶感随笔,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练亲切,是其所长;但是它的短处在零乱琐碎,不成系统,有时偏重主观,有时过信传统,缺乏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诗学在中国不甚发达的原因大概不外两种。一般诗人与读诗人常存一种偏见,以为诗的精微奥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如经科学分析,则如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其次,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不喜分析,长于直觉而短于逻辑的思考。谨严的分析与逻辑的归纳恰是治诗学者所需要的方法。
  诗学的忽略总是一种不幸。从史实看,艺术创造与理论常互为因果。例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归纳希腊文学作品所得的结论,后来许多诗人都受了它的影响,这影响固然不全是好的,也不全是坏的。次说欣赏,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爱憎不应该是盲目的,只是觉得好或觉得不好还不够,必须进一步追究它何以好或何以不好。诗学的任务就在替关于诗的事实寻出理由。
  在目前中国,研究诗学似尤刻不容缓。第一,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不比较无由见长短优劣。现在西方诗作品与诗理论开始流传到中国来,我们的比较材料比从前丰富得多,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研究我们以往在诗创作与理论两方面的长短究竟何在,西方人的成就究竟可否借鉴。其次,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这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对中国文学的前途必有极大影响,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的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的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这都是诗学者所应虚心探讨的。
 写成了《文艺心理学》之后,我就想对于平素用功较多的一种艺术诗作一个理论的检讨。在欧洲时我就草成纲要。一九三三年秋返国,不久后任教北大,那时胡适之先生长文学院,他对于中国文学教育抱有一个颇不为时人所赞同的见解,以为中国文学系应请外国文学系教授去任一部分课。他看过我的《诗论》初稿,就邀我在中文系讲了一年。抗战后我辗转到了武大,陈通伯先生和胡先生抱同样的见解,也邀我在中文系讲了一年《诗论》。我每次演讲,都把原稿大加修改一番。改来改去,自知仍是粗浅,所以把它搁下,预备将来有闲暇再把它从头到尾重新写过。它已经搁了七八年,再搁七八年也许并无关紧要。现在通伯先生和几位朋友编一文艺丛书,要拿这部讲义来充数,因此就让它出世。这是写这书和发表这书的经过。
  我感谢适之、通伯两先生,由于他们的鼓励,我才有机会一再修改原稿;朱佩弦、叶圣陶和其他几位朋友替我看过原稿,给我很多的指示,我也很感激。
 
 朱光潜
 一九四二年三月于四川嘉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