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2025年修订版 官方指导手册
》
售價:HK$
327.8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
》
售價:HK$
96.8

《
没有人能让我不快乐
》
售價:HK$
46.2

《
汉匈战争三百年
》
售價:HK$
97.9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HK$
64.9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HK$
129.8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9.8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售價:HK$
17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能源资源定价机制的维度出发,主要致力能源资源定价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对能源资源定价机制问题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能源资源定价机制理论研究的总体特征,结合能源资源自身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机制。第二,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机制的构建研究。从理论上讲,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机制是由三个模块构成的有机体系,这三个模块分别是定价理论模块、定价模型模块和定价方法模块;其中定价理论模块中主要阐述定价理论基础的基本思想,定价模型模块是对定价理论模块的数学描述,定价方法模块是为定价模型模块提供技术支持。第三,对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机制基于的综合定价理论,即生态经济价值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供求价值论等的基本思想进行阐述;为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模型的推导和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第四,以定价理论和假设条件为前提,运用演绎的方法推理和构建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模型。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模型主要包括四个子模型,分别是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供给模型、生产模型、需求模型、供需模型等。第五,运用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模型以甘肃省为实证分析和经验检验对象,对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测算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测算甘肃省静态和动态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价格,并与当期能源资源的实际价格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和总结甘肃省静态和动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价格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本书从能源资源定价机制的维度出发,主要致力能源资源定价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对能源资源定价机制问题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能源资源定价机制理论研究的总体特征,结合能源资源自身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机制。第二,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机制的构建研究。从理论上讲,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机制是由三个模块构成的有机体系,这三个模块分别是定价理论模块、定价模型模块和定价方法模块;其中定价理论模块中主要阐述定价理论基础的基本思想,定价模型模块是对定价理论模块的数学描述,定价方法模块是为定价模型模块提供技术支持。第三,对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机制基于的综合定价理论,即生态经济价值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供求价值论等的基本思想进行阐述;为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模型的推导和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第四,以定价理论和假设条件为前提,运用演绎的方法推理和构建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模型。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模型主要包括四个子模型,分别是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供给模型、生产模型、需求模型、供需模型等。第五,运用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定价模型以甘肃省为实证分析和经验检验对象,对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测算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测算甘肃省静态和动态生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价格,并与当期能源资源的实际价格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和总结甘肃省静态和动态环境质量约束的能源资源价格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
|
關於作者: |
韩君,男,河南南阳人。经济学博士,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统计、环境与能源经济。在《统计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统计与信息论坛》、《甘肃社会科学》等国家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主持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2012投入产出研究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甘肃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项目、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地厅级项目19项。参与甘肃省省政府参事室、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商务厅、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甘肃省教育厅等部门负责调研的横向课题8项,研究报告多次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荣获国务院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甘肃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第十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