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74.8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118.8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107.8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85.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 內容簡介: |   
          | 全书分为三大章,*章为课程导论,从如何理解产品设计如何理解程序与方法课程特色介绍与导入,第二章为设计实训,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与讲解:一是基于材料视角的产品设计,二是基于原型视角的产品设计,但是基于产品使用情景的产品设计。第三章为经典设计欣赏与分析,主要也从材料、产品原型、使用情境三个角度的创新设计来进行赏析。 |  
         
          | 關於作者: |   
          | 刘震元老师任教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中国工业设计上海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业实践经验。 |  
         
          | 目錄: |   
          |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编写大纲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刘震元
 序言
 第一章课程导论
 第一节如何理解产品设计
 1.引言:产品设计无处不在
 2.产品设计的发展沿革
 3.产品设计的形式化定义
 4.小结:一个参照系
 第二节如何理解程序和方法
 1.程序的广义理解
 2.方法的多元性
 第三节课程特色介绍与导入
 1.基于产品设计形式定义的三视角
 1)基于材料的视角
 2)基于原型的视角
 3)基于情境的视角
 2.基于设计思维过程的四阶段
 1)起:理念起点
 2)承:资讯洞察
 3)转:创新突围
 4)合:落地整合
 
 第二章设计与实训
 第一节课题1  基于材料视角的产品设计
 1.课题要求
 1)课题内容
 2)训练目的
 3)重点难点
 4)作业要求
 5)时间要求
 2.案例分析
 1)设计师案例:Melt Down Chair
 2)学生案例:木隐
 3.知识要点
 1)起:材料特性
 2)承:工法上手
 3)转:应用突破
 4)合:细节自洽
 第二节课题2  基于原型视角的产品设计
 1.课题要求
 1)课题内容
 2)训练目的
 3)重点难点
 4)作业要求
 5)时间要求
 2.设计案例
 1)设计师案例:戴森吸尘器
 2)学生案例:曲线锯创新设计
 3.知识要点
 1)起:原型概念
 2)承:工作原理
 3)转:颠覆假设
 4)合:语义可读
 第三节课题3  基于情境视角的产品设计
 1.课题要求
 1)课题内容
 2)训练目的
 3)重点难点
 4)作业要求
 5)时间要求
 2.设计案例
 1)设计师案例:Node椅
 2)学生案例:随心控温水杯设计
 3.知识要点
 1)起:使用情境
 2)?:体验历程
 3)转:机会锁定
 4)合:触点强化
 第三章欣赏与分析
 第一节基于材料视角的产品设计案例赏析
 1.家居家具类:Fiskars沥水器
 2.电子数码类:ASUS笔记本
 3.家用电器类:Sumsung电冰箱
 4.办公用品类:MUJI文具系列
 第二节基于原型视角的产品设计案例赏析
 1.家居家具类:Pepper & Salt 胡椒和盐
 2.电子数码类:iPod播放器、Kolani照相机
 3.家用电器类:Nespresso 咖啡机
 4.办公用品类:Surface Studio 一体机
 第三节基于情境视角的产品设计案例赏析
 1.家居家具类:Evasolo保温套、OXO量杯
 2.电子数码类:Selfie自拍杆、GoPro
 3.家用电器类:iRobot扫地机器人
 4.办公用品类:Steel Case办公椅-Node
 |  
         
          | 內容試閱: |   
          | 承蒙总主编林家阳教授信任,委托我编写本系列教材中的《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在感到荣幸之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书名太像一本产品设计的操作说明,使我对是否能写好这本教材产生了疑虑。尤其是程序一词,让我非常为难,因其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有一种按部就班的秩序感,甚至还可能会和计算机学科中的程序一词发生混淆。试想如果设计都可以按部就班地来做,那么创意和设计的过程会变得多么机械化,创新又何从谈起?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其本质更关乎思维的方式和弹性,而非执行顺序的先后,僵化的程序难免会束缚设计思维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我本人在同济大学的授课内容涵盖设计实训、设计鉴赏、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深知设计的方法因设计对象而异、因设计师而异,且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并不存在一种百试不爽的万能方法,也不可能存在操作大全。 
 以上是在准备编写这本教材初期所面临的真实疑虑和担忧。但这是已确定的系列教材,且符合书名与实际课程的对应性及长期以来的学科认知,所以最终仍采用此教材名。但是究竟该如何化解以上的忧虑与矛盾?如何使这本教材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又具有指导实践的操作性;并且不能太生硬僵化,使学习者陷入机械化的设计认知模式中;如若可能,最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学习目的?有意思的是,这些思考与挑战本身已然变成了设计问题。
 
 既然如此,就像一个好的设计通常是从回归问题的本质开始,本教材最终亦是从如何理解产品设计和如何理解程序与方法这两个最本质的问题入手,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通过对产品设计的发展沿革和范畴的形式化定义,在课程的开始便给出一个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框架和体系,以便为不同的设计视角提供一个系统的参照。而在程序和方法的理解上,本教材遵循对程序的广义理解和 方法的多元性原则。从广义的定义来看,可以将程序理解为指代设计思维过程的先后阶段。而从方法的多元性角度,本教材将从产品设计范畴下三个各具特色的视角展开,对特定视角下的设计方法进行针对性介绍与讲解,希望可以鼓励并启发学生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地来理解和掌握设计方法的要义。
 
 刘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