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我们往往把礼赞与颂歌,更多地给予了精神文明,而同样,甚至是更多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物质文明的价值,却没有被充分认知。 如果说但丁的《神曲》、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梵高的《向日葵》等等,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经典作品,那么,中华物典中的长城、故宫、毛公鼎、青花瓷、明式家具等等,同样也是人类文明的经典代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分别是文明金字塔的不同侧面,它们在两条轨迹上,分别推动着人类生活向美好的境界前进。
 《新周刊》甄选100 个深刻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中华物质文明领袖,意在彰显中国辉煌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向经典以及创造经典的人们,致敬!
 100 个深刻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中华物质文明领袖,彰显国人非凡的创造力;
 新周刊第500期内容精华,汇聚文化礼制、艺术人文、潮流风尚各大门类,致敬经典;
 四色印刷,进口100克超白纯质,触感柔滑。软精装,封面烫金,锁线胶订,带给你舒适的阅读体验。
 |  
         
          | 內容簡介: |   
          | 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是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从文化礼制、艺术人文、空间营造、日常生活、潮流风尚五个方面,甄选出100个深刻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中华物质文明领袖,图文并茂展示中华历史文化,解析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演变与进化。 |  
         
          | 關於作者: |   
          | 《新周刊》于1996年创刊,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有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  
         
          | 目錄: |   
          | 目录: 序 Ⅰ
 前言 001
 中华好物,在生活里 002
 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009
 壹文化礼制
 做人,需要一点仪式感 020
 中国礼的演变史 028
 礼的当代复兴 034
 20 重器 038
 韦力:藏书楼里藏文脉 063
 马未都:经典是一种精神力量 070
 郝明义:经典就像高墙,越过去便豁然开朗 073
 袁硕:以自然科学的视角破解文化谜团 076
 范晓榆:如何让一本古书宛若新生? 080
 贰艺术人文
 中国人的艺术修为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089
 20 重器 094
 宋元山水趣味之变 119
 范景中:回到传统,回到山水 123
 杨小彦:不看几幅原作,你都不好意思和人聊艺术 129
 张子康:未来的经典须是今日的创新 134
 邱振中:先破除旧的神秘,再书写新的神秘 137
 雅昌高仿真复制研究室:下真迹一等 142
 叁空间营造
 153 中国空间精神进化史
 158 20 重器
 183 冯原:中国人走出大院,住进小区
 186  梁陈方案和中国营造学社:为建筑把脉,让空间发声
 190 马岩松:最经典的东西是我们的传统
 195 孙勇:过去玩榫卯,今天玩折扇
 201 傅中望:我要把榫卯变成一种精神符号
 肆日常生活
 212 哪个朝代的人最会生活?
 218 20 重器
 243 伊永文:中国人的市民生活始于宋代
 250 唐代人教给我们的好生活
 255 唐代人的海淘生活
 260 张颐武:生活方式研究是对人类科学文明的整合
 263 于丹:中国人的当代生活方式病
 267 欧阳应霁:我是永远站在鸡蛋那一头的
 270 方力钧:去景德镇烧一堆让人心疼的陶瓷
 伍潮流风尚
 281 中国人的审美变迁
 286 20重器
 311 孟晖:中国人要香起来
 315 止庵:和时间里不灭的东西击掌相笑
 324 彭敏:诗歌会改变你对命运的看法
 328 梁珠:晒莨是门古老的手艺
 |  
         
          | 內容試閱: |   
          | 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引导人们梳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永远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焕发出符合时代的风采,这不仅是宣传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更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肩膀上承担的责任。
 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是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17 年国庆节,《新周刊》杂志以第500 期专题《中华物典》为祖国庆生,专题分日常生活、文化礼制、艺术人文、空间营造、潮流风尚五大类别,甄选出100 个深刻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中华物质文明领袖,以创新视角,用古老的中华物质文明与新时代新生活多方面相结合来展示中华历史和文化。专题内容做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中华物典》杂志专题现在经过重新整理、增添新的图文成书,它的出版与传播是当今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的社会倡导,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尝试。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受益,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是为序。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