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 內容簡介: |   
          | 中国已从一个保险弱国成长为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站在迈向保险强国的新时点,本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通过许许多多的故事,钩沉往事、探寻渊源,全景式地回顾了中国保险思想萌芽、现代保险业产生、西方保险传入、清代保险市场格局、民国保险市场演变、革命根据地红色保险、新中国人民保险事业的创立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保险业的崛起等主要历史场景,并展望了中国保险业的机遇与未来。 |  
         
          | 關於作者: |   
          | 姚庆海,男,1963年5月生。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专家。现任中共中国保险学会委员会书记、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历任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工程指挥部技术员;中央纪委驻金融系统纪检组、监察部驻金融系统监察局、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主任科员;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中介监管部副处长、处长;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副局长;湖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省保险青年联合会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员;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正局级干部。 童伟明,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史志办主任。
 |  
         
          | 目錄: |   
          | 序/1 一 保险的起源(远古至1805年)/1
 1.保险思想的萌芽/1
 2.现代保险的发端/4
 3.寻求中国的财富/8
 4.外贸垄断组织十三行/12
 二 中国保险业的兴起与发展(1805~1911)/16
 1.中国最早的保险机构/16
 2.保险思想的传播/21
 3.第一代中国保险人/28
 4.上海保险市场的崛起/33
 5.中国第一家金融企业保险招商局/42
 6.《笔算数学》:保险知识普及第一书/46
 7.徐锐的保险蓝图/49
 8.清末保险市场概况/55
 三 北洋政府时期的保险业(1912~1928)/59
 1.民族寿险先驱吕岳泉/59
 2.商业资本对保险业的投入/66
 3.史带的保险传奇/72
 4.北洋时期的保险市场/81
 四 国民政府时期的保险业(1928~1949)/84
 1.银行投资保险的浪潮/84
 2.金城银行与太平保险/87
 3.中国银行与中国保险/93
 4.最早的保险学术团体中国保险学会/96
 5.大后方保险市场中心重庆/100
 6.陆地兵险与十三太保/106
 7.保险立法的历史沿革与监管/110
 8.抗战胜利后的保险业/115
 五 红色保险(1922~1949)/120
 1.根据地的保险事业/120
 2.地下党创办的保险公司/126
 3.保联:抗战中成长起来的革命团体/133
 六 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创建与坎坷(1949~1978)/141
 1.新中国保险事业的筹备/141
 2.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145
 3.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最初的机构设置与人员/154
 4.一五时期的保险业/159
 5.国内保险业务的停办/166
 6.坎坎坷坷二十年/168
 七 改革开放后的保险业(1979年至今)/172
 1.中国保险业的新生/172
 2.保险市场改革的深化与发展/180
 3.迈向新时代/196
 |  
         
          | 內容試閱: |   
          | 序 受中国保监会委托开展中国保险史志工程以来,中国保险学会开展了大量保险史料收集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主编了《保险史话》,尝试选取中国保险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事件,以讲故事的形式,窥一斑而见全豹,展现中国由保险弱国走向保险大国的风雨历程。
 编写这本书本着两个原则:一是学术的严谨性,以史实为依据,客观记述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先后到中国第一档案馆、中国第二档案馆、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北京档案馆、香港历史档案馆、人民银行档案馆、财政部档案馆、招商局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全国重点档案馆和图书馆查阅复制史料,大体完成了对全国主要保险史料的普查和搜集工作。二是生动的故事性,力求通过具有现场感的故事情节展现中国保险业的来龙去脉。为了更多地掌握历史细节,我们系统地查阅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报刊旧闻,先后走访了近百位保险老人及其保险先辈的后人,收集了上千幅保险老人照片,并参阅了大量保险人物传记。
 保险是一种应对风险挑战的制度安排,通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互助共济的方式分散风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之后,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保险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此背景下,以史为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探寻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等基础问题,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照耀现实。中国保险业既古老又年轻。说她古老,是因为中国互助共济的保险思想源远流长,是世界上保险思想萌生最早的国家之一;说她年轻,则是指19世纪初,现代保险才舶入中国,曲曲折折,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全方位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国保险发展历程一再证明这样一个规律保险是市场经济的内生机制,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市场经济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保险越重要。今天,中国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大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已从行业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十九大开启了我国全新的发展时期,保险业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在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业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按照党的十九大对金融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坚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回归本源、突出主业、做精专业,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转变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推进保险业发展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奋力开启新时代保险事业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保险业要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野,将建设保险强国的保险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保险业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不仅具有商业性,更有着人民性,风险治理和同舟共济的社会性是保险萌生的根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期待这本史话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迪和自信。
 姚庆海
 2017年12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