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85.8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118.8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196.9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87.8
 
  《 
			四海车书总会同: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40.8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立意高远,旨在为当代文学提供一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塑造自然的文学样式。希冀在今天的文学表达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唤醒。 ●本书的编者是著名诗人、作家远人,其本身在诗歌、小说、随笔等领域多有涉猎,并都取得不俗成果,在不同体裁作品的编选上具有权威性。
 |  
         
          | 內容簡介: |   
          | 《给心灵以辽阔》不拘体裁,从小说、文艺理论到诗歌,选编了刘炳琪、陈东亮、于坚、聂梦兮、马永波、聂作平、吉布鹰升、王小忠、阮登叠、汪小说、罗南、陈昌云、王大块、凌之鹤多位50、60、70、80后作家、诗人、学者的作品,文字流畅清晰,风格各具特色,文学到学术的过渡和跨越完美契合在编者的编选意图之中,显得层次立体却娓娓道来。 |  
         
          | 關於作者: |   
          | 主办 深圳市光明新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顾问 王晓华
 主编 远人
 编委 陈瑛 陈昌云 余巍巍 王猛
 远人,1970年代出生,17岁发表处女作,创作涉足诗歌、小说、散文、评论,迄今有500余件作品散见于《大家》《花城》《钟山》《博览群书》等海内外20余家报刊。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随笔集《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有作品入选30多种选本及年度最佳诗歌。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 目錄: |   
          | 小说 
 003∕刘炳琪 我是风钻手
 034∕陈东亮 火,终成灰烬
 非虚构
 051∕于坚 巴黎记
 075∕聂梦兮 我在兰斯乡下
 
 翻译
 
 089∕马永波译 依然存在的匮乏和需要
 艺术
 109∕聂作平 某人她们平乐(外一题)
 129∕吉布鹰升 以自然抵御生活的雾霾
 146∕王小忠 尕秀记
 
 特稿
 
 163∕阮登叠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看越南新诗
 光明
 177∕汪小说 名门望族
 192∕罗南 永远的喀秋莎(外一篇)
 197∕陈昌云 守望(组诗)
 文本与绎读
 203∕王大块 穿越绿荫的一万声鸟鸣(组诗)
 226∕凌之鹤 我要随时让生活恢复安静
 |  
         
          | 內容試閱: |   
          | 给心灵以辽阔 远人
 
 自古以来,无论都市繁华与否,都是一种文化的衡量。据说在北宋时期,汴京人口超过百万,可以说是八世纪全球的最大都城。北宋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导致文学艺术的极大繁荣。彼时的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柳永等人的诗词歌赋都为后世留下极为开阔的都市画卷。在今天读来,那些诗词虽然写于都市、描绘都市,我们的体会却是,那时的都市不等于今天的都市。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也能够发现,那时的汴京主体构成是河流、桥梁、船只、树木、车马柳永在《望海潮》中所填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以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
 景致无不是当时存在的都市核心。这些核心给我们的感受是,在那些远去的时代里,无论都市怎样繁华,无不给人心灵辽阔之感。人在彼时都市,不仅可以吟赏烟霞,还可以听到和看到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古人描摹的意境总让今人追慕,原因是在今天来看,那些核心已让位于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广厦。一切都变成人为。说古人的诗词充满意境,是因为那些意境本来就是当时的生活构成。人在什么样的意境中生活,描写的就是什么样的意境。不是说古人的生活就没有人为,而是那些人为始终和最自然的事物紧密勾连。没有谁的心灵可以离开自然万物。丢勒曾说艺术藏身于自然之中。我们从中或能感受,在自然中生活的人和时代,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自然。那时的自然不用寻找,自然时时处在人的生活当中,似乎天人合一既是古人的追求,也是古人事实上的生活方式。要言之,在自然中生活的古人直接导致他们在艺术中生活。生活与艺术,同时塑造了古人心灵的旷远。
 在今天,追求旷远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目标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业文明形成了对地球的统治,人总是很难再感受视野的辽阔。受局限的视野导致受局限的内心。所以,如何给心灵以辽阔便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任何人来说,心灵都需要辽阔,也能够辽阔,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在这一意愿中真正地打开我们自身。同样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过该言,老子揭示了宇宙和生活的特性,也阐述了生命的规律。亲近自然与走近自然便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心灵走向。说工业统治了地球,其实是说工业统治了人的生活,但广阔的自然还在,森林还在、湖泊还在、高山还在、百花野草还在,无论已多么稀少,人类创建的村庄还在、炊烟还在、大
 地的呼吸还在所有这些,都足以让我们进入后感受到辽阔还在。今天的都市难免给人遮蔽,因而破除遮蔽,也就取决于我们如何走向心灵
 辽阔的旅途。
 编辑本书,目的便是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踏上这一旅途。
 2017年9月20日凌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