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214.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74.8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130.9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131.8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107.8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74.8
 
  《 
			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47.1
 
  《 
			人形机器人: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
 售價:HK$ 
			108.9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介绍了中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经济学中的七大陷阱问题。*章介绍了中等收入陷阱,从国际案例到中国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二章介绍了梅佐乔诺陷阱,并分析了中国区域发展趋势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第三章介绍了去工业化陷阱,通过分析美国去工业化历程及影响再联系到中国工业发展情况及去工业化相关挑战的政策建议;第四章阐释了比较优势陷阱,分析了中国提升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第五章根据对政府提高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的塔西佗陷阱进行了分析;第六章通过对修昔底德陷阱的分析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后一章通过对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分析提出应该避免中国责任论圈套的羁縻。 |  
         
          | 目錄: |   
          | 第一章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可持续经济增长(1) 一 中等收入陷阱:命题与争论(1)
 1.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1)
 2.收入组别的划分(2)
 3.中等收入陷阱真伪之争:观点综述(7)
 二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12)
 1.拉美及亚洲部分国家的失败案例及教训(12)
 2.东亚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22)
 三 中国的发展与中等收入陷阱 (29)
 1.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29)
 2.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32)
 四 政策建议(40)
 1.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力度(40)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重视人力资本积累(41)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43)
 4.消除区域市场进入壁垒,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45)
 5.稳步推进人口城镇化(47)
 第二章 破解梅佐乔诺陷阱:促进区域均衡发展(49)
 一 中国区域发展与梅佐乔诺陷阱 (49)
 1.梅佐乔诺陷阱 (49)
 2.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及政策演化(50)
 3.梅佐乔诺现象对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借鉴意义(60)
 二 中国区域发展的趋势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成因(64)
 1.中国区域发展现状(64)
 2.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成因分析:观点综述与理论
 思考(82)
 三 促进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98)
 第三章 避免去工业化陷阱: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调整(103)
 一 去工业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103)
 1.去工业化的内涵(103)
 2.去工业化的表现形式(104)
 3.去工业化的影响(106)
 二 美国的去工业化历程及其影响(108)
 1.美国去工业化概况(108)
 2.美国去工业化的影响(115)
 三 中国工业发展概况及其面临的挑战(120)
 1.中国工业发展概况(120)
 2.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实证检验及理论思考(127)
 四 中国应对去工业化挑战的相关政策建议(138)
 第四章 走出比较优势陷阱:提升产业在国际分工
 体系中的地位(144)
 一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144)
 1.比较优势(144)
 2.比较优势陷阱(147)
 3.竞争优势(149)
 二 中国贸易面临的新问题(150)
 1.对外贸易增长放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
 新常态(150)
 2.外贸发展的要素禀赋优势正在减弱(155)
 3.中国贸易方面与不同类型国家的竞争加剧,导致对外
 贸易中的贸易摩擦增多(159)
 三 如何提升中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观点
 综述及理论思考(166)
 1.中国会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吗? (166)
 2.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169)
 四 政策建议(174)
 1.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174)
 2.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走高端嵌入
 道路(176)
 3.打造以我国为主的国际价值链,加速传统优势
 产业转型升级(178)
 4.积极参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为对外贸易营造
 良好的环境(179)
 第五章 超越塔西佗陷阱: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政
 能力(181)
 一 塔西佗陷阱:亟须解决执政公信力的难题(181)
 1.塔西佗陷阱:是谁在透支政府公信力? (181)
 2.塔西佗陷阱带来的危害(182)
 二 政府遭遇塔西佗陷阱的原因:观点综述(184)
 1.政府管理理念、运行机制等自身缺陷是导致政府
 公信力缺失的重要根源(184)
 2.话语权缺失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成因(186)
 3.利益多元化是弱化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189)
 三 超越塔西佗陷阱的建议(191)
 1.树立政府公共服务理念,重塑政府公信力和健康的
 权力观(191)
 2.建构政府公信力话语权 (194)
 3.通过多元协同治理重塑政府公信力(198)
 第六章 打破修昔底德陷阱谶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
 关系(200)
 一 修昔底德陷阱的由来(200)
 1.伯罗奔尼撒战争(200)
 2.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争论(203)
 二 修昔底德陷阱与中美关系:观点综述与理论
 思考(207)
 1.中美关系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吗? (207)
 2.中美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现实基础(212)
 三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16)
 1.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与含义(216)
 2.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挑战与前景(218)
 3.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选择(223)
 第七章 化解金德尔伯格陷阱责难:避免中国责任论
 圈套的羁縻(229)
 一 国际公共产品与金德尔伯格陷阱 (229)
 1.谁会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 (229)
 2.国际公共产品的理论探索(235)
 二 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最新实践(240)
 跨越七大陷阱
 1.成立亚投行与新开发银行(240)
 2.一带一路倡议(246)
 三 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51)
 1.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面临的挑战(251)
 2.建议与对策(255)
 参考文献(261)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蔡 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社会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阶段上,自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做出很多新的抉择。特别是,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基本判断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主要矛盾体现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应对来自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国际、国防等方面的各种挑战,学术界应该具有足够的忧患意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对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描述以及面对的挑战,学术界可以用多种方法论和方法进行探索,其中,有两种方式常常被采纳,从而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命题。
 一种方式是按照实证性的传统对发展阶段做出判断和描述,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去寻求其历史参照和相应的借鉴。例如,经济学家客观地描述过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学者们一般也以更为实证的研究予以呼应。正如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在歌词中问道:需要走过多少条路,一个人终能长大成熟?
 经济社会发展总是要翻山越岭、爬沟过坎,柳暗花明又一村。根据相关的历史经验,揭示出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关口是不能回避的,哪些转折点必须跨越,对政策制订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例如,针对一个二元经济发展如何进入新阶段,并由此转向具有新古典特征的增长阶段,我根据其他经济体的经历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崭新情况,特别是人口转变到达的新阶段,在多年前做出中国经济已经跨越了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类型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判断一度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现在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学者和政策研究者的认同。或许正是那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争论,对于人们认识后来确认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做了一些理论和经验的准备。
 另一种方式是遵循相对规范性的传统,对社会和决策者提出具有警示性的预言。研究者和讨论者一般是以规范研究的方式参与。王灵桂和张中元所著《跨越七大陷阱
 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针对的就是这种研究。本书介绍了社会上或学术界流传的诸多以陷阱
 为名的概念,包括中等收入陷阱、梅佐乔诺陷阱、去工业化陷阱、比较优势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
 和金德尔伯格陷阱,并做出了作者自己的思考。这些冠之以陷阱
 的说法,虽然也包括了若干经济学家讨论的实证性命题,但多数属于规范性学术传统的内容。
 或许有的学者对这类关于陷阱 的概括不以为然,认为是一些研究者在造概念,甚至有哗众取宠之嫌。然而,概念作为思维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构筑单位,是理论家把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抽象,意图最终概括成理论的一个工具。因而,造概念也就是进行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过程。经济学家在形成相对成熟或成体系的理论之前,常常把现实中的观察结果提炼为一些特征化事实stylizedfacts,就是依据的这个道理。至于哗众取宠之跨越七大陷阱 说,如果提出的问题的确有意义,抛砖引玉而启发更多同行参与讨论,应该是有益无害的。
 当然,我绝不是说中国必然或者有很大的概率,会陷入上述一个、两个、若干个或所有陷阱。而且,作者书中所列举并放在一起思考的这些陷阱
 概念,跨越了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每种概括在认知的成熟度上也差异颇大。但是,它们在一个问题上具有共同点,从而使本研究具有价值。那就是这种种陷阱
 对中国当前发展阶段面临问题所具有的或大或小的针对性,从而具有启示性。也就是说,如果从未雨绸缪或者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立场出发,本书值得一读,特别是值得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