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52.8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151.8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63.8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61.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107.8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北京四中的做法让你全面了解名校如何进行德育。 近20年的经验心得迅速提升你的德育能力。
 多重身份理科老师、德育工作者;四中老师、四中学生家长。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意在记录总结作者在北京四中近20年的德育工作心得,以及反思它是怎样促进作者这样一位普通教师、一位15岁男孩的妈妈、一位四中学生家长的成长的。本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以作者在四中传统的熏陶下形成的德育观念贯穿始终。既有实践操作,又有许多教育故事和细节,可读性较强。从事德育工作的同人们,志同道合的老师们,关心教育的家长们,特别是无私奉献的妈妈们,都能从中分享一些收获和触动。 |  
         
          | 關於作者: |   
          | 孟海燕,女,1973年10月生。化学高级教师。历任年级组长、学生处副主任、国际校区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国际校区总负责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获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北京市首届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主编《北京四中高考斑斓路》。首创四中导师制、四中周末大讲堂。 |  
         
          | 目錄: |   
          | 第一篇陪你左右,陪你慢慢走 入学教育,走好高中第一步  003
 一、班主任如何尽早了解学生和家长  004
 二、入学教育:做银河系里耀眼的星星  019
 
 常规养成,终身获益四中的德育量化管理  044
 一、学生应遵守的校规及量化管理  045
 二、规则大家定:学生值周制度  048
 三、班级中的学生行为量化管理  049
 四、国际校区的有容错率校规  051
 五、有温度的管理  052
 
 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056
 一、预则立:制订学习计划的必要性  056
 二、授之以渔:制订学习计划的原则  058
 
 建立德育活动的内在逻辑  062
 一、发挥枢纽作用:年级工作思路及重点  062
 二、平生之志,不在温饱:学校定位年级努力方向  065
 三、年级会:分享饕餮盛宴的地方  068
 四、春游秋游啦  115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117
 一、主题讲话:心动到永远  117
 二、主题班会:爱你说出口  126
 三、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支持+爱+方法=进步  130
 
 
 
 第二篇 唤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式
 并不神秘的旅行:青春期教育  136
 一、青春健康课堂实施过程  136
 二、青春健康课堂后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  137
 三、最好的场所,最好的老师:面对家长的讲座  149
 四、我的经验:浅谈北京四中的高中生性教育  150
 五、学生约稿:经历早恋 154
 六、今日回看:静待花开  158
 
 笑与泪无可替代:成人仪式  161
 一、再也没关过的门  161
 二、我不要更大更多的感动  162
 三、没有感动,只有高兴  164
 四、细枝末节上的不同凡响  165
 五、深巷中那充满爱怜的眼  166
 
 面 对 死 亡  168
 珍爱生命,尽力而为  173
 生如夏花:如何应对心理危机  176
 
 老师,也是普通人  179
 一、妈妈的气味  179
 二、羞愧我人生成长的另一笔财富  182
 三、君子以自强不息记我的语文老师  186
 
 课堂,镌刻生命可贵的地方  191
 
 用电影唤醒生命的美好  192
 
 To be outstanding,stand out first !  194
 
 第三篇 全员德育:学生多元发展的保障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北京四中的导师制  205
 一、导师都干些什么  205
 二、如何选择导师  206
 三、依托表格记录导师活动  210
 四、互为导师和朋友:来自家长、学生、导师的反馈  213
 五、继往开来:今天的导师制  221
 
 外教的执着  222
 爱的足迹记一位特别的四中人  223
 我们好好玩儿给学生看看:关于教师话剧  225
 完全自由的心灵碰撞:教师人文沙龙  232
 
 同伴教育:年级德育小品剧  234
 一、青春加话剧等于什么:高二年级德育小品剧展演串词  235
 二、听从刻在心中的那些声音:最佳原创剧本展示  240
 
 无限天地在此间:北京四中周末大讲堂  250
 一、周末大讲堂的缘起  250
 二、周末大讲堂的组织形式  250
 三、周末大讲堂的内容  252
 四、今日回望:眼界决定境界  255
 
 致有梦想的灵魂:职业见习日  256
 一、活动起因  256
 二、活动流程  257
 三、活动收获  257
 四、活动后续及小结  257
 
 对未来的慷慨是投入到现在:高三加油日历  258
 2007 年 1 月:来自同学们  260
 2007 年 2 月:来自老师们  262
 2007 年 3 月:来自家长们  264
 2007 年 4 月:来自年级组  266
 
 结束语
 |  
         
          | 內容試閱: |   
          | 序一 一起触摸北京四中的德育细节
 科建宇
 
 北京四中创建于 1907 年,是北京市示范性完全中学。110 年来,四中为国家培养了 3 万多名学生,其中不少人在各个行业成为优秀人才。四中以自己的办 学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四中的校训是勤奋、严谨、民主、开拓。我们倡导的人生观是集体主义人生观。在这里,提倡三个为重,四个关心,即: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以关心他人为重,以关心集体为重,以关心国家为重;关心国家,关心学校,关心师长,关心同学。四中的校风核心是优、苦、严。四中人的情感是今日我以四中为荣,明日四中以我为荣!
 四中的优秀是一代代四中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四中的成 就离不开四中的德育队伍。海燕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
 海燕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优秀教师,她像一杯清茶,又似一杯烈酒,但都源 自汩汩的清泉,我喜欢。
 生活就是汩汩的清泉,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生活的参与者与思考者,自身不 断成长才能更好地陪伴学生成长。海燕老师一直在不断学习中成长。她从教育实 践中学习,历经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处副主任、国际校区主管领导等多个岗 位;她从教学实践中学习,在市区乃至全国大赛中屡有上佳斩获;她不放弃专业 进修的机会,在工作近 20 年后重回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本书中呈现了不同阶 段的海燕,她用她的工作状态与智慧告诉我们:成长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词语。
 熏陶渐染,无声润物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与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育 者细心观察,不断自省,严格自律,海燕老师正在优雅地走向这种境界。生活中 的海燕老师既有理科老师的理性,又有文科老师的感性,善于积累,乐于总结,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跟随她的指引,一起触摸北京四中的德育细节。
 本书邀请您共同品味清茶与烈酒,感受教育的魅力。
 此序作者系北京四中德育副校长)
 
 序二
 我有一个精通德育的妈妈
 赵梦清
 
 序是个什么东西?妈妈第一次提出想邀请我为她的大作写序的时候, 我脑海中不禁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也曾读过不少著作的我好像从没有在意过正文前面那好像没有任何意义的序言,就好像从没注意过一片草坪中的一棵新芽, 一丛鲜花中的一个花苞一样。可谁又能想到,今日的我会是培育那棵幼苗的人。
 说来可笑,其实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科青年,数学、物理,当然还有化学 成绩较好,甚至我的英语都比语文好一点点。但在四中这个团体里,没有人说我的语文差,他们说得最多的往往是:赵梦清,要是你的思路稍微转个弯,这都不是问题。是呀,在分数至上的今天,我那诡异的逻辑和超人的脑洞无疑让我成了班里的一朵奇葩,那犹如龟爬一样的字迹更是众多秀丽字体中的另类。可是在四中学习的我,即使成绩不佳,也不曾对语文有过一丝的厌恶,语文课上我的口头禅总是:我喜欢语文。考试?分数?不不不,这才不是一码事。
 也许你没有懂我在这里东拉西扯想要说明什么,也许你在心底暗暗纳闷我所叙述的这一切与我老妈所注重的德育有什么关系。我只能说,形成上述观点 的过程中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心中德育的一部分。
 初中老师便已经让我感受到了四中不一样的教育理念,现在不少人在说中国式教育让学生都成了流水线上下来的机器,一模一样地为分数服务。可在四中学习的我却不这么想,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活动绝不是只为了分数服务的,而是为了让我们真的喜欢上语文,爱上语文,懂得怎么用正确的思路欣赏语文。我们写过诗,写过续篇,甚至写过小说。正是那篇我写的战争小说《二蛋呢?》,唤醒了我灵魂中的语文因子,让我喜欢上了语文。
 如果说学校中的唤醒是对我影响最直观的部分,那么陪伴就是整个德 育体系中我感受最深的部分。
 说起陪伴,我敢说在读这本书的人和我妈妈相处的时间都没我长。对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自信(姥姥、姥爷你们走开,老爸也请暂时消失)。书中也有一些我年幼时的光荣事迹。我是幸运的,在一个精通德育的妈妈的陪伴 下,许多宝贵的经历我还有机会再回顾,甚至有时,那时出于懵懂无知而近乎本 性的事还常常跨越时光来教育我这个本尊?你也许会问,这个时候,孟老师在干啥呢?往往这时,我亲爱的妈妈反而悠闲起来,她好像未卜先知,知道我正在被我教育,反而对我实行了放养,跑到一旁睡觉去了。
 说到这里,我觉得我能说的也都说得差不多了,毕竟我没真正在老妈手底下学习过,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德育这个高深莫测的领域。而这篇序,我也秉承跑题的惯例写得奇奇怪怪。
 德育真的有那么神秘吗? 不,其实它散布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 只不过有的人发现了,重视了。 而更多的人忽视了,淡忘了
 (此序作者系本书作者的儿子)
 
 
 
 自 序
 热爱尊重
 我常常自问:我为什么会当老师呢?大学毕业这么多年,我为什么会一直当 老师呢?
 我的父母都是相当出色的医生。当年选择专业时,我为什么没有子承父业? 其实,当医生,面对的工作对象是病人;当老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两者 面对的主体都是人。然而,当医生,首先面对的往往是愁眉苦脸的人;当老 师,面对的却大都是阳光少年。像我这样没有坚强意志的人,恐怕是等不到转愁 眉苦脸为笑脸的时刻的。而且,小学时矮矮的我羡慕讲台上老师的高大,初中时 懵懂的我敬仰老师的渊博,高中时乐于助人的我期望未来我能帮助那些不愿找师 长的同学解开内心的结。于是当初的我就坚决地选择了当老师。
 斗转星移,我在四中工作了近 20 年,除了化学教学外,还做过班主任、年 级组长、学生处副主任、国际校区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国际校区总负责人等工 作。总之,我一直是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
 这些年来,我愈加体会到: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揣摩度的艺术。它面 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成长,因而,教育的基础是陪伴,教育的方式是唤醒, 教育的保障是全员德育。
 老师常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描述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我能长久地耕耘在教育这片土地上,一部分是因为教师职业的崇高 和奉献的豪迈,一部分是因为教育学生成功后的愉悦,还有一大部分是因为在陪 伴学生的过程中他们给予我的一次次感动。我在四中游泳馆里自学仰泳,有位游泳特长生悄悄地在水中牵引我放在头下的浮板,以免我游偏了;我贴在办公室墙上的地铁路线图,有同学把新开通的地铁线路工工整整地补上;雷雨天,我下课回来,看到一个人影晃出我的办公室,是她及时关上了我办公室大敞的那几扇窗,避免雨水打湿窗帘和沙发;我赶去上课,是海螺姑娘帮我整理好了办公桌上堆积如小山的高校申请材料,还留下了整理说明这些学生,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也不会从我这里得到好的成绩评定或是推荐信之类的好处。他们给了我满满的善良和温暖。我陶醉其中,决意将这种情感持久地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学生温暖起来。这应该就是四中一直提倡的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吧!
 我深深地热爱教育。 古语说,师徒如父子。我这么着迷教育的人,我这样的父最看重怎么对待子呢?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里详细地阐述了人的需求层次原理。在那个金字塔的图形里,最底下的也是最基础的人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包括吃喝拉撒睡性等;高一个 层面的是安全的需求;更高一个层面的是爱的需求;再高一个层面的是尊重的需求,尊重别人,也得到别人的尊重;最高层面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现在的四中学生,绝大多数在前三个层面上都可以得到满足,有很多学生可 以说是被满满的爱包围着。所以为了帮助他们自我实现,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 独立个体,我努力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他们,这是我理解的教育的前提。 楼道里和学生相遇对视,年轻时候的我,会一直看到学生问老师好为止,如果那个学生没问好,我会在心里默默地说:真没礼貌。而现在的我,对视后, 会微笑着主动说你好。所有的学生都会微笑着回道:老师好。这样,下次 他们也会主动地问候别人。
 在教室里,当学生坐在位置上,而我需要与他个别交流时,我会屈膝蹲下, 与他们视线平齐地交流。有同学也会关注到我的做法,于是主动给我搬来椅子,或者主动起立,我们都站着,用对等的姿态交流,而不是只让学生站着。
 这些改变,是我从四中国际校区回来后开始发生的。改变的原因来自美国的 外方校长 Dr.Prettyman,她曾在美国的大学教书,也在中学当过 20 多年校长。 她会听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并及时当面给出评价和建议。而我,在国际校区,既是 管理者,又是一名普通化学教师,自然免不了被她听课。每次交流的时候,她总 会很认真地问:我们这样交流让你感到舒适吗?坦白地讲,那真的是很舒适的探 讨交流。这之前,我受过某领导居高临下的批评指正,也曾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某 校级领导点名批评。那时,我错了吗?是做错了。可被人用那样的方式提醒,我 乐意接受并改正吗?很难。成人的理性让我控制住自己必须去改,然而,心里的 不舒服是我明明白白感受到的。对比两者,我喜欢前者。那,应该就是尊重吧。
 刚从国际校区回到高中部,我教的那个班里有个据说是富二代的男生,不 好好学习,还经常和老师同学起冲突。在我给他们上第一节课之前,这些信息就 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装作不知道,在第一节课上很自然地提问他,他回答得不 错,听讲也很认真。等到第二节课,是午饭后,他有些困了。我笑着摸了一下他 的脑袋,说:四中的学生不是优秀在不会犯困,而是优秀在困意袭来的时候 会主动克服它。去用凉水洗把脸吧,精神一下。他照做了,而且去回都很快。 在我的眼里,学化学不需要天分,每位学生,无论基础如何,都可以学好。我 在课上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通常会看着大家的眼睛,包括那位男生的。你相信 吗?在我教他的半年里,他从来没有过不交作业的行为,也没有过违反课堂纪律 的行为。后来,因为与同学打架以及不尊重其他老师的行为,他被学校劝退了。 但在我眼里,他是个好学生。我坚信,这是因为我尊重他,他认为自己可以重新 开始,努力就会有希望。
 无论学生处于劣势还是优势,都应该随时尊重他,包括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 免地谈及其隐私的时候也要随时注意尊重他。你尊重他,你给他崇高感,他就会 学会尊重别人,会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每年的金秋开学季,百年老校北京四中高中部都会迎来约 500 名新生和几十 位新教师,就像人字的左撇右捺,会集在一起,与已在校的老师同学们,共 同演绎许多新的动人故事。在北京四中即将迎来 110 岁生日之际,我写下这本 书,意在记录在勤奋、严谨、民主、开拓的校训引导下,在倡导优、苦、 严的校风熏陶下,北京四中近 15 年来的一些德育细节,以及我作为一名教师、 一位四中学生家长的所做所思。谨以此书献给我那些可爱的同事、学生和我亲爱 的儿子。从事德育工作的同人们、志同道合的老师们、关心四中的家长们,尤其 是无私奉献的妈妈们,能从中分享哪怕一点点收获,那都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