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从动态权力分析视角,以桥村的征地事件为例,探讨了在新政策环境下,农村权力关系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农村权力结构变化所反映的农村微观治理过程的改变。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试图脱离具体个案,尝试性探究宏观规则的改变如何引发农村治理的变化。本书为管窥我国的农村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独特、有效的研究视角,也对理解转型时期的农村治理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關於作者: |   
          | 周晶晶,1989年生,江苏扬中人,博士,讲师。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矛盾及基层治理。近年来集中关注农村社会矛盾所引发的农村基层治理问题,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展驻村调查。在《东南学术》、《统计与决策》、Anthropologist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 |  
         
          | 目錄: |   
          |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农村权力结构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征地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三章 进入桥村
 第一节 桥村的经济地理
 第二节 村级组织核心:村党支部
 第三节 桥村的征地史
 第四节 桥村征地项目:2.5产业园概况
 第四章 规则的变化:从宏观政策到基层实践
 第一节 新形势的基层政策环境
 第二节 从形式主义到变通执行:新征地操作规则的出台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街道干部与村干部:从指导与协助到行政发包
 第一节 村民自治机制下的协助
 第二节 强势动员:项目启动的前奏
 第三节 征地任务的分配:撂挑子与接担子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村干部与村民小组长:从上传下达到逆向依赖
 第一节 县官不如现管:村民小组长角色的转变
 第二节 28组:强权威与强利益下的顺利征地
 第三节 20组:弱权威与强利益下的征地反复
 第四节 23组:强权威与弱利益下的征地困难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普通村民:从被忽视到被重视
 第一节 弱武器之殇:被忽视的农民
 第二节 掌握主动权下的积极谈判
 第三节 充分行使拒绝的权力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治理
 第二节 农村微观治理的变化:权力重心下移
 第三节 延展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桥村征地事件主要调研访谈名录
 附录二 桥村征地事件调研主要田野笔记名录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 序 周晶晶博士的学位论文即将出版,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作为她本科的老师、硕士阶段以及博士阶段的指导老师,看到她通过九年的不懈努力,在社会学的专业训练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她热爱社会学专业,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与探索精神。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她能够深入基层进行扎实的社会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能在分析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出版,既是对过去学习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为在高校从事学术研究铺下坚实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国家力量逐渐从农村退出。但随着征地等事件的发生,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日益深入与30多年村落社区自治权的迅速成长构成了基层农村政治社会的新动态。而作者也正是以征地事件为案例,探究具体情境下的农村政治生态。具体而言,本书在动态权力研究的视角下,探讨了宏观政策改变背景下农村权力结构的变化问题。其选题贴近社会现实,揭示农村权力的真实运行状况。从研究方法来看,该研究是个案研究,以深度访谈法为主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其经验研究过程较为扎实。就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来看,梳理了治理精英、国家与社会关系等理论,理论脉络清晰。
 本书从动态权力分析视角,以桥村的征地事件为例,探讨了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权力关系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农村权力结构变化所反映的农村微观治理过程的改变。该现象的发现构成了本书的研究贡献。此外,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试图脱离具体个案,尝试性探究宏观规则的改变如何引发农村微观治理的变化。此外,在当前的大部分乡村治理研究中,直接将基层政府放在了管理甚至统治的地位,认为基层政府是强势者,而农民则是弱势者,农民要通过维权方式才能获得应有的权益。但是在本书的案例中,由于宏观政策的调整,构建了一种权力主体协商性的策略互动环境,基层政府在权力行使中自由余地的克制与约束伴随着农民自由余地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基层政府采取的新征地方案赢得了民心,同时农民群体也通过新的规则而获得了更多的权益。也就是说,虽然在征地事件中,双方在自由余地的拥有上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使得双方的权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增长,基层政府赢得了权威性资源,而农民群体在治理过程中的地位也提高了,一种更为多元化的参与以及协商程度更高的上下互动治理模式正在农村逐步展现。
 当然,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于农村权力结构变化以及微观治理的学术性阐释还有待加强,有些结论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提升等。我希望本书不是作者对于农村微观治理探讨的最终成果,而是作为下一步更为深入研究的基础,继续研究下去,通过征地事件来为我们管窥我国的农村社会治理提供一个独特、有效的研究视角。
 朱 力
 2017年3月15日于南京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