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壹卷YeBook——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HK$
90.2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173.8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49.5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74.8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98.8

《
救命有术
》
售價:HK$
74.8

《
DK企业运营手册(全彩)
》
售價:HK$
120.8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2200.0
|
| 編輯推薦: |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准古文该死、白话当活,把古文十八家列为十八妖魔。陈平原在北大开设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也算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扫战场,呈现当初情急之余,被当作脏水泼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侧面。希望借助十八家文章,呈现三百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
本书即脱胎于课堂讲录,只不过由十八家缩减为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九家。以这些文人、学者的为人与为文做研究个案,分析其创作特色与风格路数,不唯强调知人论世,抑且企求尚友古人。本课程强调读书时的个人体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夹叙夹议中的文本分析等;置身讲坛丛书,依然保留了原先的闲文与穿插。
由于采纳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互支援的范式,既凸显了这九位散文家的人生轨迹与文学世界,又会通勾勒出文学史脉络与风貌,同时对文学生产、社会背景、市民生活这些影响、制约文学发展的因素也有精到的描述或阐释。
在作者看来,自周作人、林语堂始,直到当下仍为一般人推崇的晚明小品,乃典型的文人之文,独抒性灵,轻巧而倩丽;而不太被看好的清代文章,则大都属于学
|
| 內容簡介: |
三联讲坛系列丛书精选了一批有特色的大学选修课、专业课及有影响的演讲录音整理成书,自《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与鲁迅相遇》钱理群推出后,原汁原味的名师课堂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本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即是丛书中新的一种。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准古文该死、白话当活,把古文十八家列为十八妖魔。陈平原在北大开设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也算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扫战场,呈现当初情急之余,被当作脏水泼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侧面。希望借助十八家文章,呈现三百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
本书即脱胎于课堂讲录,只不过由十八家缩减为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九家。以这些文人、学者的为人与为文为研究个案,分析其创作特色与风格路数,不惟强调知人论世,抑且企求尚友古人。本课程强调读书时的个人体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夹叙夹议中的文本分析等;置身讲坛丛书,依然保留了原先的闲文与穿插。三联讲坛系列丛书精选了一批有特色的大学选修课、专业课及有影响的演讲录音整理成书,自《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与鲁迅相遇》钱理群推出后,原汁原味的名师课堂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本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即是丛书中新的一种。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准古文该死、白话当活,把古文十八家列为十八妖魔。陈平原在北大开设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也算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扫战场,呈现当初情急之余,被当作脏水泼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侧面。希望借助十八家文章,呈现三百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
本书即脱胎于课堂讲录,只不过由十八家缩减为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九家。以这些文人、学者的为人与为文为研究个案,分析其创作特色与风格路数,不惟强调知人论世,抑且企求尚友古人。本课程强调读书时的个人体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夹叙夹议中的文本分析等;置身讲坛丛书,依然保留了原先的闲文与穿插。
由于采纳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互支援的范式,既凸显了这九位散文家的人生轨迹与文学世界,又会通勾勒出文学史脉络与风貌,同时对文学生产、社会背景、市民生活这些影响、制约文学发展的因素也有精到的描述或阐释。不避口语、原汁原味现场氛围使普通读者也能借阅读身临其境地感知高校讲堂、学术动态及前沿问题。
在作者看来,自周作人、林语堂始,直到当下仍为一般人推崇的晚明小品,乃典型的文人之文,独抒性灵,轻巧而倩丽;而不太被看好的清代文章,则大都属于学者之文,注重典制,朴实但大气。
|
| 關於作者: |
|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1982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先后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海德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