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为费振钟先生多年散文创作之集大成者,前有大美江南菱歌羌管烟雨画桥,后有个体生命转徙时代之坎坷悲欢。涉笔所及,无不突破窠臼别出心裁;议论感喟,尽皆情动于中洞穿世相。纵横捭阖,不乏字字珠玑的真知灼见。个体生命的疼痛体验,虽历经岁月荡涤,仍依稀渗出丝丝血迹在此层面上,本书可以视之为一代人的非完整版自传。 |  
         
          | 內容簡介: |   
          | 新百花散文书系将中国的散文传统视为一个不断更新的开放体系。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新百花散文书系力求把当代散文*有创造力的作家作品不断纳入自身。
 新百花散文书系展示的,即是这样一条有着自新能力的中国散文之河。
 藉此,您将充分感受与领略中国文学的*笔意与思想之美。
 本书为新百花散文书系﹒当代卷中*问世的一本,集费振钟先生多年散文随笔创作之大成,全书包括走过江南系列作品、家族记忆、少年故事、学人逸事和读书偶记五个部分,共计34篇(组)文章。其中走过江南系列部分作品曾作为专栏开设于《散文》月刊,以其独特审美、选材视角,以及物我相通、情理交融的独特笔法,收获巨大反响,时有再写江南,难出其右之评。本书系对走过江南系列作品的首次全貌呈现。
 |  
         
          | 關於作者: |   
          | 费振钟,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十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主要从事文学批评,2000年后大量写作散文随笔。出版著作有《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堕落时代》《悬壶外谈》《黑白江南》《古典的阳光》《为什么需要狐狸》《中国人的身体与疾病》《光芒与河流》《读通中医》《兴化八镇》等。 |  
         
          | 內容試閱: |   
          | 自序:写散文的理由 二十多年前,我为友人写过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叫《写散文的理由》,内容记不得了,现在我要在自己的散文选集前面说几句话,只想到这个题目。
 写散文有什么理由吗?当然有。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不自觉地通过评论写作进入文学,当时并没有多少学术和理论准备,单凭一时的阅读热情,加上看过一两本阐释学和叙事学之类的书,就跨进这个行当,做起专职评论家。差不多也就是十年时间吧,遭逢世事变迁,起初的阅读热情一落千丈,冷静下来,这才发现这个时代谈论文学,实在不合时宜。常想到的,倒是阿多诺那句与我们没有太多关系,又总让我们喜欢误读的著名的话,奥斯维辛后没有诗。像我这样比较偏好文学的艺术性的人,既然众皆离诗而去,诗性越来越渺茫,那就没有什么意思再做这种艺术阐释工作了。也许,我就在这种误读之下,从文学批评无奈转身,拖泥带水,却也义无反顾。
 换言之,如我后来对评论写作所作的自我反省那样,如果我们不知道生活,不知道生活在何处,不知道生活的真实意义,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所谓艺术批评空洞无物,你不得从空虚中换一种方式,为写作找到坚实的理由。我在2006年的随笔集《为什么需要狐狸》序里写道:
 1990年后,对我来说,有一种焦虑和缺憾,渐深渐浓,但我不知道这缺憾到底在什么地方,有一种东西,看着它离我远去,而我却无力抓住,无力追踪。也许,从一开始,当我用概念的方式写作时,我并没有想到它要以感性的萎缩和生活的丢失为代价你从你生活的世界里,把你自己拔出来了,你所有那些感性经验,因为缺少土壤和水分,死在你的身体里;而思维和思想离开感性,是那样危险地走向单一和绝对,这是你焦虑缺憾的真正原因。有时候,你自己目睹那些从手指上出现的文字,它们变得僵硬,面目可憎。这显然不是文字本身的问题,而是你所依赖的那些概念表达,越来越多地流失生活之力。对写作的怀疑,成为缠绕自身的困境,直至你开始放弃,开始在写作之外重新发现写作。
 重新发现写作,就是我转向散文的理由。为追寻感性,更为追寻作为感性土壤的生活与活力,散文不仅给予我另外一种写作价值,同时也培植了我的另外一种写作信念。可以这样说,当你试图回到真实的生活时,散文写作是优先的选择。这样的生活,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从社会中沉积,又在人性中生长,但无论怎样,都是我们感性的基础。而散文对我来说,意味着建立了生活与感性之间的联系和通道。散文是生活的义项。散文不仅用来记录生活,它同时展示生活和解释生活。尤其,当我们需要摆脱空洞的虚伪的怯懦的生活时,散文的确能够让我们获得一种必要的能力。
 阿赫玛托娃在她的诗被封禁时期,发现散文对她充满了诱惑。作为对真实生活的向往与表达,我相信,散文对我们所有写作者都有着永远的诱惑。
 2017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