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可持续盈利 可再生战略变革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剖析当下环境挑战,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
			》
 售價:HK$ 
			74.8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76.8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214.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74.8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130.9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131.8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107.8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摄影集,夹杂着作者对阅读和旅行的杂感。从十年旅行过的三十多个国家所拍摄的照片中选出100多张与阅读有关的照片,照片中的阅读者不分长幼、男女、阶层,阅读的地点也不局限在书店、图书馆和教室。通过这些阅读的状态,体会阅读者在喧嚣世界中的那份宁静和深沉,那种上帝视角下的卑微和自我内心的谦逊。 |  
         
          | 內容簡介: |   
          |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摄影随笔集,是作者在十年旅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对阅读和旅行的所见、所思和所悟。本书遴选的100余张照片来自亚、非、美、欧四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阅读者不分长幼、男女、阶层;阅读地点也不局限在书店、图书馆;主题涵盖我国当前全民阅读的风潮和古希腊、古罗马、古希伯来及三大宗教等国外阅读文化。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者通过镜头,呈现出不同阅读者的阅读状态,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更有在喧嚣世界中那一份独特的宁静和深沉,一种上帝视角下的卑微和谦逊。令人关注的是,作者对这些阅读照片进行了文化背景的解析,有助于读者在欣赏照片的同时了解各国、各地不同的阅读文化和传统。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本书里终结。希望本书能够通过影像和文字终结这些真实的存在,延伸这种*美的姿态。
 |  
         
          | 關於作者: |   
          | 顾晓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员、博士生,《信息与管理研究》副主编。个人微信公众号:bookimages。 |  
         
          | 目錄: |   
          | 自 序 阅读者
 朗读者 002
 儿童阅读 008
 亲子阅读 015
 共同阅读 018
 乞丐入馆 020
 场 景
 树下 026
 海边 031
 夜晚 032
 教堂 037
 图书馆
 24 小时图书馆 044
 巨无霸图书馆 048
 欧洲古典图书馆 050
 图书馆阅读特区 052
 影像中的图书馆之读者隐私 054
 篱苑书屋 060
 孤独图书馆 062
 杂书馆 068
 合肥口袋图书馆 070
 耕食图书馆 072
 嘤栖书院 078
 龙泉图书馆 079
 第二书房 084
 IFLA 085
 书 店
 24 小时书店 096
 万圣书园和先锋书店 100
 城市之光书店 103
 建投书局 106
 旅行之阅 阅读之美 xxi
 作 家
 卡夫卡 110
 塞万提斯 114
 海明威 116
 在德黑兰读《1984》 120
 在书店遇见乔治奥威尔 122
 在缅甸体会乔治奥威尔 124
 图 书
 Lonely Planet 128
 手工书 130
 新媒体
 Kindle 134
 手机阅读 137
 电子书的变化 142
 音频读书节目 144
 视频读书节目 146
 国 家
 古巴 150
 墨西哥 156
 伊朗 164
 柬埔寨 174
 尼泊尔 178
 阅读传统
 从古埃及古希腊文明至希腊化时代
 自亚历山大大帝到亚历山大图书馆 184
 行走土耳其以弗所图书馆
 阅读古罗马帝国图书与图书馆 -198
 犹太人的阅读 以色列的传统 206
 |  
         
          | 內容試閱: |   
          |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摄影集,还有我对阅读和旅行的杂感。我从十年旅行过 的四大洲多个国家所拍摄的照片中选出100 多张与阅读有关的照片,照片中的
 阅读者不分长幼、男女、阶层,阅读的地点也不局限在书店、图书馆和教室。凡
 目之所及处,我都拿起相机把它记录下来。通过这些阅读的状态,可以看到阅读
 的目的不仅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且让我更多地体会到阅读者在喧
 嚣世界中的那份宁静和深沉,那种上帝视角下的卑微和自我内心的谦逊。
 阅读、旅行与摄影我尊崇美国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赫特韦(James Nachtwey)
 评论法国摄影师布列松对于摄影的理解:透过他的眼睛,我们从特别中看到普遍,从小中见大,从司空见惯中看到神秘,从凡俗中看到诗意。我们在眨眼间看到无限。我信奉古希
 腊哲人普罗泰戈拉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通过旅途中偶遇的人来记录阅读美好的姿态和体验多样的人生。我认为阅读的天空大不过内心的牢笼,而旅行则是透过牢笼喘息的最
 好方式。阅读是无声的交谈,旅行是想象的归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可能是很多人的哲学起点。古罗马哲人圣奥古斯丁更是认为世界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读到了其中的一页。作为现代艺术的摄影让旅行生活更加丰
 富,但却不仅是目的地原样重现般的影像复制。美国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认为摄影不是举起相机那么简单,一张照片里投射出摄影师看过的影像(电影)、读过的书、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我将这些照片归入纪实摄影之类(绝大多数为即兴拍摄),人文主义的纪实摄影包含了很多文字难以形容的事物,属于幸运的巧遇。同时,此类摄影体
 裁的文字注解比其他类型的摄影作品更重要,文字的加入会使得影像更具表现力和影响力。一方面,事实的力量永远是最强有力的杠杆(雅各布里斯);另一方面,用文字来描述这些对于我所珍视的创造性的观察,记录他们所拥有的,发现他们未察觉的。
 每个爱书人的头脑中都有一幅关于阅读的影像,它或许是现实中的存在,或许是梦想中的映射。已有500 多年历史的藏书票文化正是对阅读影像的直接体现,在摄影术诞生之前,关于阅读的素描和特写已光明正大地躲藏在藏书家的书籍扉页上了,它满足了爱书人对于阅读影像的想象和渴望。这印证了法国文化评论家罗兰巴特所说的:有时候,我觉得想到的照片比看到的照片还清楚。
 旅行作者美国学者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在《希腊精神》中说:一个人对知识要有如饥似渴般的追求,还要有探险家的激情,才能像希罗多德那样去旅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他是世上第一个旅行者,而世上也再难找到
 第二个像他那样快乐的旅行者。其实,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了现代意义的旅行。梭伦出于求知欲和好奇,去了吕底亚的克罗伊斯王宫。那个时代,古希腊哲人的旅行就像现在的田野调查和比较研究一样,为其哲学思想注入新的色彩。到公元前四世纪,离开希腊出游就成为了人物传记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自公元前五世纪希罗多德的游记开始,希腊人对埃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埃
 及的古老文明和它的宗教信仰使希腊人心向往之
 |    |